人类的电子设备,从灯泡到iPod播放器,发送信息都是使用电子。另一方面,人体和所有其他生物体也发送信号,而且使用离子或质子完成这项工作。
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材料科学家已经制作了一种新型晶体管,就使用质子,这就创造了一个关键元件,制成的设备可以直接与生物体通信。这项研究在线发表在跨学科杂志《自然通信》(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这些设备连接人体的各种过程,正在探索,可用于生物传感或假肢,但它们通信通常是使用电子,就是带负电荷的粒子,而不使用质子,也就是带正电荷的氢原子,也不使用离子,即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
“所以总是有这个问题,这是一个挑战,就在接口上,如何把电子信号转换成离子信号,或反向转换?”主要作者马可•罗兰迪(Marco Rolandi)说,他是华盛顿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助理教授。“我们发现了一种生物材料,非常擅于传导质子,这就有可能用接口连接生物系统。”
在人体中,质子激活“通”和“断”开关,在生物能量传递中发挥关键作用。离子则负责打开和关闭细胞膜的通道,泵送物质出入细胞。动物包括人类在内,都是使用离子来收缩弯曲他们的肌肉,并传输大脑信号。机器要这样兼容生物系统,就可以在短期内监控这样的过程。有朝一日,它可以生成质子流,直接控制某些功能。
走向这类控制的第一步,就是一种晶体管,它可以传送质子流脉冲。这种原型装置是一个场效应晶体管,这是一种基本型晶体管,包括门、漏极和电流源终端。华盛顿大学的这款原型,是第一款这样的设备,就使用质子。它约有5微米宽,大约是人头发宽度的二十分之一。
“在我们的设备中,大型仿生分子可以移动质子,而质子流可以切换开启和关闭,与这种方式完全类似的电子电流,存在于任何其他场效应晶体管中,”罗兰迪说。
这一设备采用改性的复合物壳聚糖(chitosan),这种材料最初是从鱿鱼羽状壳中提取出来的,这种结构在鱿鱼有壳的时候会保存下来。这种材料可以兼容各种生物,很容易制造,而且可以从食品工业丢弃的蟹壳和鱿鱼羽状壳中回收。
第一作者钟超(Chao Zhong)是华盛顿大学博士后研究员,第二作者邓迎新(Yingxin Deng)是华盛顿大学研究生,他们发现,这种形式的壳聚糖效果非常好,可以传递质子。壳聚糖吸收水,形成许多氢键;随后,这些质子能够从一个氢键跳到另一个氢键。
电荷传输计算机模型的开发者是合著者M.P.安南特兰姆(M.P. Anantram),他是华盛顿大学电气工程教授,还有加拿大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的安尼塔•法大卫•娄德萨利(Anita Fadavi Roudsari),这一模型可以良好地匹配实验结果。
“所以,我们现在有了一个质子电路,相当于电子电路,我们真正开始进行相当深入的了解,”罗兰迪说。
罗兰迪说,在未来十年左右,一些应用很可能会是在实验室直接感应细胞。目前的原型有一个硅基质,不能用于人体。然而,从长期来看,生物相容性版本可直接植入生物,直接监测,甚至控制某些生物过程。
质子晶体管 接通细胞信号
评论
1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