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动/半自动/手动的民生改善与和谐社会建设原理图设计


公共管理自动化方案构想

———基于自动/半自动/手动的民生改善与和谐社会建设原理图设计

 

金小明(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  温州 325011

  要:民生问题是公平与发展问题,困于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实际是社会公平、质量效益、经济发展三者平衡问题。基础科研与创业就业应是民生的基础项目,关系到GDP增长和质效水平。对GDP分配不公导致贫富悬殊滋生的经济危机,主体是不能安居乐业。安居问题主要是房地产价格问题,因而开发房价功能,将房价的三分之一补充社保,可缩小收入差距改善民生。除了分配不公,在国民收入用于投资、消费两分支的凯氏理论指导下会内积产大于消的经济危机,反映了生产没有充分服务于消费,因而要推出系统化解决民生问题的公共管理自动化系统,包括自动/手动/半自动三个功能回路。自动回路在规律体系支持下运转;半自动回路在生产充分服务消费的分配制度、破除凯氏理论缺陷、发行两种币符的体系下运转;手动回路通过改变民生资金筹集途径,由保险公司支付运作。

 

关键词民生;和谐;经济危机;公共管理;自动控制

 

Public Administration Automation Proposal Ideas

——The Design of Improving People's Livelihood and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Schematic Based on Automatic / Semi-automatic /Mmanual

Jin- Xiaoming

Zhejiang Dongf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R of China  postal codes 325011)

 

Abstract: Livelihood problem are the issues of equity and developmenttrapped in the contradictions of the fairness and efficiency, related to the building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It is actual balance issues among social equity, quality and efficiencyeconomic development. Basic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ntrepreneurial employment should be the basis of the project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related to the GDP growth and the level of quality and results. The economic crisis from that unfair distribution of the GDP lead to the disparity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the subject is not live and work in peace and contentment. The housing problem is the issue of real estate prices, thus, development of prices function, One-third of the prices supplemental Social Insurance Fund, can narrow the income gap in order to improve people's livelihood. In addition to the unfair distribu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Keynes theory about two branches of the national income for investment and consumption, the economic crisis accumulated by output greater than consumption from internal, reflects the production is not adequately serve the people's consumption, would have to lintroduce a Public Administration automation system, systematization resolving the livelihood problems. It includes automatic /semi-automatic/manual of three functional circuit. Automatic loop running in support of the law system, Semi-automatic loop running under the systems of producing full service consumption distribution system, getting rid of the defects of Keynes theory, issued two kinds of currency symbol, The manual loop operation by changing people's livelihood funds raised ways, paid by the insurance company.

Key words: People's LivelihoodHarmonious SocietyEconomic Crisis; Public Administration; Automatic Control

 

一、研究概述

《辞海》将“民生”解释为“人民的生计”。广义民生应以有关个人生存的物质需求为主,有关社会延续发展的精神需求为辅。因此,民生概念的内涵定义是指遵循生存公有规律与发展私有规律(简称生发规律)所界定的,与安全生存密不可分的且无需市场激励的需求与行为。有关安全生存、无需市场激励是民生内涵的两个关键词。民生外延是民生内涵定义所包括的需求与行为的种类划分,当前经济条件下民生外延为:生养、教育、科研、创业、就业、医保、居住、环境共八类。其中科研与创业是新增项目,因为创业关系到企业繁殖,是解决就业的主体途径,但投资风险大,创建时难以一次性成功,最好的办法是由政府政府孕育再转包个人营运;基础科研则是生产要素升级,攸关产出质量与数量倍增的基础工作,往往不能直接从市场经济得到经济补偿,离不开政府奖励、扶持。在八类民生项目中,科研与创业是改善民生的基础,其他属主观性项目,多为分配配置政策倾向问题。现实是,政府关心就业,但措施不力,政府基本不负责创业,扶持基础科研不能准确到位,科研投入在项目申报环节流失,真正的世界级创新成果难以面世。创新能力差、创业风险大、新开企业成活率低,从而就业机会难以增多,GDP得不到充分增长,改善民生的根基得不到增强。

改善民生必须做大GDP,但我们只停留在关注分配不公。民生关键是耕者有田种,居者有屋住,工者有岗位,实质在经济发展、公平分配两大方面。民生核心问题乃基于人本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即生存、发展、自由三层一体的消费体系能否成为民生内涵,表现为生产为消费服务还是生产为GDP增长服务;基本问题是八大项目的组合处理;突出问题是,如何依据生发规律把握民生概念,进而确定民生资金筹集与使用方法,确立按劳按需结合分配和财产使用权与所有权适当分离的原则,基于置业投资系数CIP=04][1]解决GDP、房价、工资三者关系背离问题,缩小“三大”差距,保持社会公平、质量效益、GDP增长平衡。

人民大学郑功成(2006最早就社会保障、就业、小康、和谐社会、科学发展[2]等关键词研究民生问题。但这些内容侧重于民生现状描述、历史回顾以及对解决具体民生问题的对策、方式等总结,没有认识到生发规律决定民生内涵外延,也少见民生规律理论和有机系统性成果。无论是将民生外延理解为养老、就医、教育、文化、环保,还是理解成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等,都没有考虑到初次创业与基础科研两项有关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从而缺乏依据民生内涵确定民生外延的判定标准。对民生项目把握不到位,也就不可能找到解决民生问题的科学途径。

据《管子·霸业》载,“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本治应理解为改善民生,说明古人早已认识到天下大事莫非民生,民生与国家兴衰密切相关,国家负责民生,民生问题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和谐社会应当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公平,二是经济繁荣(周春生,2005[3]。周的观点同上述民生概念基本吻合。和谐社会建设实质上是公平机制与民生问题的研究解决。民生问题中的分配不公导致的收入差距过大和贫富悬殊滋生的经济危机,主体是安居乐业。而安居问题主要是房地产价格问题,因而建设和谐社会虽然需要法治辅助,但主要还是研究房地产价格理论,开发房地产价格功能,通过缩小收入差距达到改善民生的目的。

“公平和效率”的确是民生问题之源,解决民生问题必须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基于土地的人类共同拥,以及随着科技生产力发展,单位土地产出率不断提高,反映了古今中外科技文化创新成果造就的剩余价值越来越多。这些发生在地球上的科技经济成果应由全人类共有、全民共享。正因为有了这个天赋的理由,民众才能要求公平分配。公平属质量标准,效率能够提高数量,进而丰富公平内容。公平属生存公有规律范畴,而效率属发展私有规律范畴。遵循生发规律,实现计划消费市场生产模式(简称计消市产)是公平与效率有机结合的基本环境,也是形成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

民生问题是政经问题,更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问题,可归结于建设和谐社会中去。民生问题来源于公平、质效、GDP的不平衡,受落后的民生理论和凯氏理论的缺陷制约,与经济危机“三大”成因密切相关。因而处理民生问题要分析经济危机的形成原因,创新民生理论,以社会效率和GDP增长作支持。而这主要涉及到消费体系、生发规律、计消市产、公平分配原则,涉及对凯氏理论和西方经济理论的重新评估,涉及到对经济危机的分析治理研究,以求得在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中保持GDP增长的机制。

本文基于公平、质效、GDP三者平衡关系发展出自动/半自动/手动三方式结合使用,分步推进地改善民生的方案;将民生外延扩展到基础科研、初次创业,共计八类;民生研究对象由过去的解决单一民生问题发展到基于房价、GDP/工资同步增长,改善民生、遏制经济危机。

二、公共管理自动化的构成

民生问题源于经济不发展,社会不公平,涉及到经济危机和社会和谐,归结起来是公共管理问题。公共管理自动化的核心是创新民生理论、建设和谐社会的自动控制系统,围绕六方面展开:一,剩余价值由古今中外科技文化创新创造,归全人类共有。这是系统性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依据生发规律创新民生理论,确定民生内涵与外延,基于民生问题的八大项目,完善社保体系。设计财政、房价三分之一(HP/3)、个人单位、金融市场共筹民生资金,由个人选择服务单位和方式,由保险公司管理支付民生资金的一整套操作处理程序。二,设计自动/手动/半自动三个功能回路,发展出民生问题自动处理的控制技术。三,创新房地产价格理论,将HP/3用于补充社保体系以缩小贫富差距,另HP/3用于补偿征地以缩小城乡工农差距。四,修正凯恩斯理论关于国民收入用于投资与消费使得产出越来越大于消费的内积经济危机缺陷,区分生产消费金与民生消费金两种币符,以保障产、消平衡。五,消除产生经济危机的“三大”根源:不公平、凯氏理论缺陷、产消信息测不准,为改善民生消除复杂因素。六,在平衡公平、质效、GDP三者间关系,进而预防和遏制经济危机中,持续地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

根据这六大内容,创新民生理论、建设和谐社会的控制系统内容与结构为:民生概念(内涵外延)→民生项目8大类型→处理民生问题的原理→解决民生问题的对策与自动化操作方案→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在公平、质效、GDP三者平衡过程中,全面持续地改善民生。

 

1 创新民生理论建设和谐社会的工程项目

一级项目(5个)

子项目(26个)

诠释

民生问题的形成分析

消费体系论

衣食住行用是狭义消费体系。在产生、生存、成熟(发展自由)、消亡、转换之生命周期中,生存E、发展D、自由F(简称生发自由EDF)构成三层一体的有机消费体系。改善民生就是要调整全社会的生存、发展、自由的结构比例。

生存发展自由三者间分配配置矛盾

社会资源在EDF三方面的配置,对处于生存、发展困难者的保障政策倾斜度实施都面临人性之恶、计算不准的问题,使得改善民生政策、举措难以落实。

实现消费体系的途径选择矛盾

以生产劳动实现消费体系,以虚拟经济调控实体经济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或选择剥削、盗骗手段实现消费体系是社会公平、经济发展的监管难点重点,关系到民生改善、社会和谐问题。

民生理论缺陷与经济基本问题

民生理论的混乱,基础科研、创业风险政府担当不足,凯氏理论内生经济危机(产越来越大于消),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基本经济问题(生产服务消费率低)等是民生理论面临的若干缺陷。

三力剥削论与政经关系

在共产社会之前,剥削不外乎武力、权力、财力三大类凭据,其中武力是根本,权力剥削、财力剥削是衍生形式,权力剥削具主体性普遍性,而财力剥削附庸于武力、权力而存在。民生问题关键在对剥削的遏制,依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处理。

公平、质效与GDP三者平衡发展

在对GDP的分配再分配过程中会产生种种政治经济问题,概括为效率与公平问题。在社会公平、质量效益、经济发展三者关系中,效率与公平处理好了,GDP会自然而然地发展。

民生问题

民生理论不成熟,没有将民生问题理解为公平、质效、GDP三者间不平衡问题,没有结合经济危机来理解民生问题;倾向高效率低消费;民生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民间经济交往互信度过低,依赖担保、(公证)司法程度过滥;行政责职与市场功划分不明确,政府包揽市场经济活动过多……

(自动)

民生概念

基础科研和创业就业是关系到民生改善的物质基础;生产不能完全服务消费关系到民生改善的幅度和效率;是否公平分配关系到民生改善的精神层面质量要求,以及贫富悬殊产生的经济危机。

基于生发规律从民生内涵确定民生外延

两个关键词:与社会安全稳定密不可分的需求、无需市场激励的经济行为。由生发规律确定内涵,外延包括八大项目,民生问题是生产服务消费率的问题,是政治与经济关系的处理问题。

生发规律(可划分公有经济与私营经济)

生存公有强调的是共性和整体生存功能,而发展私有强调的是个性和个体发展功能。从字面上看,生存与公有相关而发展与私有相关,公有则能生存、私有则能发展。且生存公有是发展私有的前奏和基础,发展私有是生存公有的必然或升级。二者对应于事物生命周期的生存与成熟二个阶段,相互转化螺旋推进。生存是指时空中一切物体(人)因虚物质的作用而产生的维持其现行存在方式的本来要求,进而努力完备自身的生存条件。维持这种本来要求的最低物质环境的总和称为生存条件,生存标准随着改善生存环境能力的提高所造就的事物生存结构升级、水平高涨而提高。人类生存是同财富公有密切相关的,因公有是指诸多低级载体(个人、个体)以维持其自身的生存需要为基本、以发展为目的而借助高级载体(组织、社会)的力量所产生的加盟欲望或集合行为,并因此所出现的集体活动与协作、生活活动资料集体所有制的状况。

消费体系矛盾律

设消费体系总量为C,其中的生存量为E,发展量为D,自由量为F,则消费体系矛盾律范畴有四,一是不同群体间为建立自己消费资源总量C所发生的争夺、异化矛盾;二是整体或个体之生存量E发展量D和自由量F三者间的配置矛盾;三是群体内部分配矛盾;四是消费体系实现途径的选择矛盾,即在生产劳动、虚拟经济控制手段、剥削盗骗三条途径及其组合方式中作出抉择的矛盾。总之,对消费体系论的概括可得到消费体系矛盾律,主要内容包括消费体系自身的矛盾性及其实现途径的选择矛盾性两方面。

计消市产模式与消费体系的实现

根据欲望激励能力的原理,以市场运作方式充分调动生产要素为有计划的消费需求服务,目标是沿最佳途径实现消费体系。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中计划消费的内容,为改善民生应不断对生产和资源配置情况进行最佳组合方面的调整。

共生存与齐出力不能协调的总矛盾的消除

民生得以保障,迫于生活的劳动积极性就可能削弱;反之,通过市场竞争发财致富者就有逃避社会责任的倾向,表现出不顾民生。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消除共生存与齐出力相互抑制的矛盾。

(半自动)

经济基本问题的处理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问题是经济基本问题。生产为消费服务和生产服务消费率是经济重要指标,否则就会演变成唯生产力论。

修正凯氏理论缺陷

凯恩斯根据人类处理生产与消费关系的运作事实,提出了国民收入一部分消费一部分投资的宏观经济理论。这种理论基于边际消费效应,会使得消费越来越少而投资越来越多,进而内积经济危机,恶化民生。混淆投资与消费的概念,不区分两种币符(红绿),导致产大于消是凯氏理论的缺陷。

设法区分两种币符

为实现生产完全服务于消费,必须保证产、消平衡,这就要区分生产消费金与民生消费金两种币符,以确保民生消费金完成消费功能后,兑换成生产消费金进入生产市场,避免民生消费金旁路生活品市场进入生产品市场,导致产大于消费。

突破资金制约在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中保持GDP增长

资金是阴流子与币符的结合体,阴流子是集欲望与能力一身的币符抽象物,币符是阴流子载体。投资的对象物是阴流子,消费的对象物是产品(阳流子)。当人们消费得到满足,就会释放出更多阴流子,出现阴流子增殖,央行发行的币符运载阴流子进入生产市场,(劳动者)活化生产要素就会兑现剩余价值,表现出资本增殖。当实行紧缩政策,阴流子面临缺少运载工具情况,就会出现投资不足,从而产出不足,影响民生改善。事实上,人类不清楚这套理论,发行的货币总是少于阴流子流量,从而经济活动到处缺乏资金。反之,增发货币,加大投资,经济就会过热,正是阴流子量由货币运载充分进入经济建设的反映。人类对此没有思想准备,又担心泡沫出现。

(手动)

八大民生项目

生养;教育;科研;创业;就业;医保;居住;环境

民生资金的筹集与来源

财政、个人、单位、金融市场多方共筹民生资金;房价(HP是一般物价的3,为实现公平分配,将HP/3补偿土地征用,HP/3补充社保经费,以达到缩小收入差距,改善民生的目标。

按需按劳分配相结合和财产所有权使用权适当分离的原则

根据生存公有规律,完善社保体系,包括为每个公民配置股票配置保险,政府至少负责民生八大项目;根据发展私有规律,提高对劳动力贡献的测量技术,落实按劳分配。在保护财产所有权的基础上,重视和分离出财产使用权,通过借贷均衡消费权,形成高超消费,以释放内需。

个人民生帐户与服务单位的选择

民生项目资金一律划归到被救助的个人账户或项目账户,由个人签字转入其所选择的服务单位或个人。

保险公司的介入管理

民生资金的支付、划转由保险公司管理,可在柜员机上操作。

自动

/

自动

/

动三

功能

回路

原理

自动回路(遵循规律理论实现民生问题的自生自灭)

消费体系矛盾律→凯氏理论缺陷与剥削→公平、质效、GDP不平衡→经济危机→创新民生理论→生发规律→计消市产模式→沿最佳途径实现消费体系→消费体系矛盾律                     

半自动回路(科学分配制度,修正凯氏理论,发行两种币符)

消费体系矛盾律→剥削与凯氏理论缺陷→经济基本问题→两种币符→产、消平衡→按劳按需结合分配与财产使用权、所有权适当分离的原则→走生产劳动实现消费体系的道路

手动回路(多方筹集民生资金,保险公司管理)

消费体系矛盾律→凯氏理论缺陷与剥削→公平、质效、GDP不平衡→经济危机→创新民生理论→八大民生项目→财政、HP/3、个人、单位、金融市场共筹民生资金→个人选择服务单位、保险公司支付

综合治理

根据图1发展而成的自动/半自动/手动三方式结合使用,分步推进民生改善的自控技术是民生理论发展的新趋势。

 

结合创新民生理论建设和谐社会的公共管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构成情况见表1。表1对图1进行了大体上的诠释。

三、民生问题自动处理的控制系统

结合表1,下面简介自动/半自动/手动之综治调试路线图。

(一)基本构思

处理民生问题的自动控制系统按照1三个功能回路和一个综治方案设计。自动回路:基于民生理论科学体系,建立民生问题自生自灭规律体系。半自动回路:努力提高对生产要素进行评估计量的技术,真正落实按劳分配的价值取向,走生产劳动实现消费体系的道路;基于按劳按需分配相结合与财产使用权、所有权适当分离的原则,公平分配所有权、均衡使用权,消除共生存与齐出力相互抑制的矛盾;修正凯氏理论,设法区分生产消费金与民生消费金两种币符,建立生产为消费服务的金融调控体系。手动回路:基于生发规律、依据民生内涵确定民生外延的八大项目,由财政、HP/3、个人与单位、金融市场等共筹民生资金,由个人选择服务单位和方式,由保险公司管理支付民生资金的一整套操作处理程序。发挥自动/手动/半自动三个功能回路在公平、质效、GDP三者平衡中的合成作用,在遏制经济危机中全面持续地改善民生乃综合治理社会经济的总方案。

 

走生产劳动实现消费体系的道路←按劳按需结合分配←产、消平衡←两种币符←经济基本问题

                   半自动回路                            

消费体系矛盾律→“三力”剥削凯氏理论缺陷公平、质效、GDP不平衡→经济危机→创新民生理论

自动调试回路                           

                 沿最佳途径实现消费体系计划消费市场生产模式生存公有和发展私有规律

                         手动调试回路               

        个人选择服务单位、保险公司支付←财政、HP/3、个人单位、金融市场筹资←八大民生项目

 

1 自动-半自动-手动-综治调试路线图

1自动/半自动/手动三方式结合使用、分步推进民生改善的理论将为“和谐社会·幸福中国”的建设提供控制技术。

(二)三个控制回路

1 中三个控制回路的主要区别是,自动回路在规律体系支持下运转;半自动回路在破除凯氏理论缺陷、建立新金融体系和抑制剥削下运转;手动回路通过改变民生资金筹集途径,由保险公司管理运作。本方案的实施从手动回路开始,经半自动回路推进到全自动回路。自动回路试运成功后,再实施三功能回路交替运行、综治公平、质效和GDP三者间不平衡,达到改善民生的目标。

可见,半自动回路包括了手动回路的功能,自动回路包括了手动、半自动回路的功能。

1.  自动回路

这是个民生问题自生自灭的规律回路。随着科技生产力发展,民生问题从衣食住行用扩展到生存、发展、自由三层一体的消费体系。国民收入在生存、发展、自由三方面的配置和个人所得上的分配矛盾,以及实现消费体系是走生产劳动、结合虚拟经济的手段,还是走剥削盗骗的途径,称之为消费体系矛盾律。消费体系实现途径选择矛盾与分配配置矛盾主要来自武力、权力或财力剥削(简称“三力”剥削),或受经济理论缺陷的影响,表现为社会公平、质量与效益、GDP三者发展不平衡,最终体现在民生问题上,当发生经济危机时,会民不聊生。民生内涵定义是指遵循生发规律所界定的与安全生存密不可分的且无需市场激励的需求与行为。遵循生存公有和发展私有规律就能针对民生项目处理消费体系矛盾,实行计消市产模式就能处理好生存与发展的矛盾。这一回路是民生理论创新的核心,只要我们遵循这些规律理论就有可能实现民生问题的自生自灭。

2.  半自动回路

努力提高生产要素的评估、计量技术,真正落实按劳分配的价值取向,走生产劳动实现消费体系的道路;基于按劳按需分配相结合与财产使用权所有权适当分离的原则,实现共生存与齐出力协调并行。修正凯氏理论缺陷,设法区分生产消费金与民生消费金两种币符,建立生产完全服务消费的金融调控体系。

这个回路是关于生产与消费关系的经济基本问题,包括二方面。一方面,实现消费体系途径的可选择性会驱使人逃避生产劳动,倾向选择虚拟经济手段或剥削、盗骗方式去实现消费体系;二方面,民生理论的缺陷是指以凯氏理论为代表的分流国民收入成生产与消费两条支路,使生产大于消费,产、消失衡,产、消信息测不准,进而导致实体经济危机。如果发行生产消费金与民生消费金两种币符,使民生消费金在执行完民生改善功能后以进入生产市场,防止民生消费金直接进入生产市场就能跟踪并准确测量出生产与消费比例的实时状态,进而使生产完全为消费服务,见2

3.  手动回路

这是个民生问题手工操作回路,包括民生资金的筹集、服务单位的选择、保险公司监管三大块。基于生发规律、依据民生内涵确定民生外延的八大项目,由财政、两个HP/3、个人单位、金融市场等共筹民生项目资金,由个人支配自己的民生资金帐户并选择服务单位和方式,由保险公司配合个人和服务单位管理民生资金收支的一整套处理程序。

总之,民生问题也是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问题,是以人为本均衡消费权的科学发展问题……,而这就要求处理好公平、质效、GDP三者间平衡关系,遏制经济危机产生的“三大”根源。

(三)币符红-币符绿-投资闭环放大经济回路

1中半自动回路,对经济基本问题的处理可参见图2分析。先纠正一个概念,生产消费不是投资,只有阴流子由货币载入生产建设市场才是投资。因为前者不能增殖,而后者属于工资范畴,能够通过劳动者活化生产要素,产生剩余价值,将改善民生释放的阴流子增殖兑换成资本增殖。阴流子是集能力欲望于一身的币符抽象物,币符是阴流子载体。投资乃投入人类欲望与能力不是投实物,消费的是全部劳动产品(包括民生消费和生产消费)。图2消费金分为民生消费金和生产消费金。民生消费金会通过人体释放阴流子,阴流子投资(主要是购买劳动力)到生产建设中去,(劳动者)活化生产要素,形成剩余价值(包括可变资本,由科技文化创新创造)。生产消费金(民生消费金前期释放的阴流子)通过购买生产资料支持生产过程循环(再生产),价值等价转移到产品中去,不产生剩余价值(不变资本部分)。民生消费金(币符绿)与生产消费金(币符红)应等当量配置,分别投入到生活与生产中去,不得有剩余,也不得用民生消费金去购买生产资料,否则会削弱民生加大生产,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生产要素→生产建设→产品服务→销售

           阳流子↓        

价格→投资← 阴流子← 人类消费    回拢←价格

         货币绿↑        

货币       民生消费金←消费金

生产消费金    

 

2 消费金-阴流子-投资闭环放大经济图

可见,国民收入应全部用于启动内需改善民生,力争多出口加大进口,改善消费结构,让人类通过高超消费释放出更多阴流子。当阴流子全部用于投资,就会提升投资能力、发展科技生产力、使生产消费规模扩大,活化生产要素,促使GDP增长。见图2,当阴(货币绿上的前期阴流子)阳(阳流子是指产品纳米化网上传送的波粒形式)流子发生完全弹性碰撞后,就实现了人类消费。在此回路中,人类消费是中心而投(放)资(金)与回扰(资金)是联系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两座桥头堡。否则,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和谨慎动机、投机动机的作用,凯恩斯有关国民收入一部分投资一部分消费的理论会使产出越来越多于消费,人为降低生产服务消费率,累积生产过剩进而内生经济危机。由凯恩斯理论导出的经管控制模型以收入为目标,违反了抓消费促生产的自动控制原理。

标记生产消费金(货币红)与民生消费金(货币绿)两种币符,一可防止民生消费金不经民生消费品市场载有民生消费信息直接进入生产市场;二可监测民生消费金与生产消费金的动态比例,使产、消结构合理,保持产-消通道畅通,建立产消动态平衡机制。此二方面均是准确测量市场信息的基础。

综上,本系统的关键技术是,将改善民生同克服经济危机、保持GDP增长结合起来处理。从1中可知,第一回路乃立足民生理论的广义概念,遵循民生规律体系,自动处理民生问题;第三回路乃将生发规律转化成政策法规规范人工操作解决民生问题。第二回路介于第一、第三两个回路之间,通过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控制作用,基于产、消平衡进行半自动半人工处理民生问题。三个回路结合使用分三阶段推进后,可实现民生改善过程的全自动控制。

四、结束语

公共管理自动化目前还处在概念阶段,但至少可实现六个意义一个目标:一,基于生存公有和发展私有规律确定民生内涵与外延,根据按需按劳分配相结合原则调整分配制度,遏制分配不公,大幅增加中低阶层收入。二,结合处理好公平、质效、GDP三者平衡关系改善民生,创新公平机制、遏制剥削、控制贫富差距,在注重社会效益与质量中建设和谐社会,在改善民生中保持GDP/工资增长。三,开发自动/手动/半自动处理民生问题的自控技术,建立社会效益倍乘增长的自动化系统;四,修正凯氏理论,遵循民生消费金先完全用于百姓消费,后完全用于投资的程序,形成生产完全服务消费的人本经济,通过提高消费水平改善民生充分释放人类能力与欲望,极大地解放生产力,形成高超消费,将产消二旺建立于改善民生的基础上。设法区分民生消费金和生产消费金两种币符,准确调控产消结构比例,确保消费水平与科技生产力同步提高,可防止国外资本侵略和不法资本扰乱我市场。五,倡导“亩产论英雄”口号,以土地使用效率评估实体经济(GDP)增长能力,基于置业投资系数CIP=04]将房价HP分解成三个HP/3,一个HP/3作房屋造价和开发商利润,一个HP/3作征地补偿,另一个HP/3用于充实社保,对于减低房价调低压力,缩小“三大”差距、遏制经济危机的作用不可估量。六,改善民生资金筹集方案为:提高财税收支水平和加大财政调控能力,对于一切攸关生存的社会责任贯彻以地方或单位为主,个人尽力,市场统筹,多路承担的合作思路。由财政、两个HP/3、个人单位和市场共筹民生资金,由个人选择服务单位、保险公司管理是一套操作性极强的安全共生存措施。

以自动/半自动/手动的自控原理改善民生的方案一旦实施成功,必将结束民生理论的无序贫乏状态,开创民生理论的科技时代,在改善民生实现社会和谐的过程中,结束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的历史。

 

参考文献

[1]金小明.试建立房价调控公式---CIP=04]的发现[J].价值工程,20078.

[2]郑功成.科学发展与共享和谐:民生视角下的和谐社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周春生.我们应如何构建和谐社会[N].经济观察报,200510

 

[基金项目]温州市社科规划课题成果:创新民生理论建设和谐温州的控制系统研究(12WSK3202011年度浙江省高职教育研究会课题:基于人脑学习机能创建学产研一体化的制度接口研究(YB1225)。

 

[作者简介]金小明(1963-),男(汉),江西新建人,高级工程师,2008价值中国最具影响力百强专家,2006年享受广东地方政府高层才人才津贴。研究方向:经济控制论与管理自动化。

[联系方式]浙江温州市甬江路1号 浙江东方学院工程技术系,邮编:325011  E-mail[email protected],电话:13989706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