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略周评——战略眼光,聚焦A股(11月10日)


       11月8日,中共18大如期召开,奥巴马连任美国总统。全球股市应声下跌,中国股市拐头向下。这是背离政策面和基本面走势的,是短期的,是不可持续的。

        笔者已经连续多次在消息面和基本面上强调,全球和中国最坏的时期已经度过。无论是数据力度,还是人心思归,我们对中国四季度乃至后续阶段的经济和股市走向,信心越来越明确了。

        再次归纳一下中国的经济现象:中国最为艰难的稳定下滑速度的时期在6、7月份。一方面,国家处于去库存、去产业的最为重要的时间段。中国制造库存因为房地产业的控制而生,也因为房地产的控制而灭。中国经济增速下滑最为快速的6、7月份,中国虽然选择了投资对冲外贸下滑带来的潜在风险,但选择的篮子的标的是有核心技术创造能力的宝钢和武钢的投资建设,相信宝钢湛江、武钢防城港项目都将以首钢在曹妃甸区域的循环经济示范下进行建设。3000多亿元的投资建设,在四季度都将取得效果。此外,8000多亿元的各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也是可以取得投资的立竿见影效果的标的项目。深圳、贵州、兰州等区域城市的新规划,都是投资建设的大手笔。中国依然可以依托投资带动中国经济的增长。2008年的那一次是病急乱投医,中国投资启动了房地产,带来的价格过快上涨,推升了通货膨胀的加速构成。本次房地产投资在销售下滑的状况下,仅仅作为防守项目,一直受到政策和舆论压制。很显然,中国于10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PPI制造指数重归荣枯生命线上的50%,不是依托房地产投资去清除过高的库存,而是依托新的投资标的驱动制造业的库存变动。这说明,中国经济未来可调配的空间和手段依然较大。这个较大,就大在城镇化为核心的房地产建设上。中国当前未启动这个重要防守标的,目的是要推动钢铁和水泥落后过剩产能的变革。当然,这涉及到的不是行业本身的问题,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治权和利益平衡的问题。

       从18大胡总书记的报告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二次改革释放制度红利的蓝图已经奠定。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着力点,在“五位一体”中的城乡一体化建设。相信这次以统筹城乡二元结构的城乡一体化建设不会成为未来8年的政治口号,而一定是具体行动纲领。从成渝两地城乡一体化发展实验搞得风生水起看,中国未来的城市建设重心已经不可改变地放在了城镇。房地产的边缘化在一、二线城市中,而房地产的中心化在三、四线城市中。这是一个大趋势。房地产依然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只是,发展的逻辑和方式或许会大为改变而已。

     基于第三次产业革命在以互联网、新能源、信息技术为特征的历史新征程下,我们需要将悲观的情绪过度渲染吗?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与时俱进一点,对于A股,对于中国经济报以更多的支持呢?这是中期战略布局的唯一可信的理由和预期。

     当然,股市的波动,对于多数人来说,或许不会看很远。近的方面看,周线的技术整理信号一直都在。日线的整理、60分钟整理共振下,出现再度探底的走向。下周,笔者比较确信的地方在于,2072-2085的价格平台会再次成为夯实向上的着力点。我们看图像的高度,重要点在2105-2129。而上部中期颈线位置依然在2162-2188一线。

     希望下周,多头燃放激情,带动人心拿下上述各个重要均衡点。那样,放长线钓大鱼的作业思路就可以更为稳定和坚守。

      战略布局要在下周加快完成。完成布局之后,学会承载,承载大盘的起起落落。当然,这一切需要更为坚韧的耐心。技术操作上,能不动,就不动吧。不要希望追求每一次的完美。股市,如果你喜欢这个舞台,并希望作为一身而守护的事业,一城一地的得失,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