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婴行业,洗牌开始(一)
近来奔波于地市,恰逢金九银十的时期,但是很多客户朋友均告知今年的情况并没有预期中的增长,有的甚至出现了低于去年的情况,这里不排除个别客户的特殊情况,但整体情况反映出来一个现实,一个沉甸甸的现实:孕婴行业的洗牌大幕已经悄然拉开大幕,换句话说,孕婴行业的冬天已经来临,而这绝不是危言耸听;那么,这个变化对于有的人来说是坏事,有的则是好事。
以下是国内主要网络媒体对于洋奶粉的报道,时间均在2012年10月份
链接一:14个月34批次不合格洋奶粉中过半来自澳洲 http://finance.sina.com.cn/consume/puguangtai/20121017/131113394920.shtml 链接二:270吨洋奶粉存问题 过半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http://news.sohu.com/20121016/n354974519.shtml 链接三:对洋奶粉进口将实施更严格监管 http://news.163.com/12/1026/06/8ENK4B8R00014AEE.html 链接四:质检总局:洋奶粉进口将实施更严监管 http://finance.sina.com.cn/consume/gfpl/20121026/134013489586.shtml 链接五:质检总局:洋奶粉进口要经过风险评估 http://news.163.com/12/1027/02/8EPQJSAE00014J34.html
从以上五个新闻中可以嗅出一些味道: 1、 先是报道洋奶粉的不合格率,并且指名道姓来源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均是大洋洲(因为国内现在新西兰奶粉最多,呵呵)。 2、 接着吹风洋品牌将实施更严监管,不出数日,国家质检总局将出台《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实施进口预风险评估。
政府对于奶粉市场是两手一起抓,一手打击洋品牌,从显性的政策及隐性的配额两个方面打击;一手扶持民族品牌,肃清国内乳业市场环境,将一些不负责任的乳企干掉,一是让市场(消费层面)看到政府的决心,二是杀鸡儆猴(干掉南山就是个例子,那可是国内乳企的黄埔军校),当然这需要时间,所以,所有做洋奶粉的客户要留意,留意你手里面的品牌,假洋鬼子应该是首批要拉到菜市口的;当然我说的这些假洋鬼子是指那些纯粹在国外贴牌加工的再拿回国内销售的,这些品牌对于政府没有任何意义而言,为什么这样说,我会在下一章里面详细讲解。在中国做事情,眼里必须盯紧衙门的刀,什么时候挥下来,准备砍在什么地方,没有这种意识,成炮灰了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事实上,洋品牌不会在中国市场上销声匿迹,毕竟中国加入WTO,奶粉市场是放开的,政府欢迎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但绝不是以纯粹的贸易的形式进入,而是希望这样品牌进来的时候带来更好的工艺和技术,这和汽车、IT等很多行业一样,大环境是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政府不希望用外汇单纯做贸易。那么最终哪些品牌会留在国内市场呢?下一章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