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地铁:民心工程变成了伤心工程谁之过?


       大河报连续三天就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工地存在拖欠工资、工程款,掷巨款买豪宅等问题的报道发出后,恰如一石击浪,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有知情人士继续报料,该公司不为人知的内幕被竞相揭开,地铁在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据10月30日大河报)

  郑州修地铁,对郑州发展来说是件一举多得的好事。其一,修建地铁,郑州的交通拥堵现象将大有改善,郑州市民出行也更加方便快捷,所以广大郑州市民对于修地铁是大力支持的。其二,修建地铁对郑州市政府来说也是大有裨益,修地铁其实就是拿着郑州市民的钱为市民办好事,所以郑州市政府可能也期待能如期保质的将地铁建成,使政府的形象和郑敏之间的感情进一步提升。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郑州地铁在修建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让一切变了味。号称“平安工地”却事故频发,所谓平安是笑话。脚手架大面积坍塌让人对工程质量产生怀疑。工人10个月未发工资,讨薪时死在工地,而与此相对立的是本是用来修建地铁的钱却用投资房地产,有钱搞投资,无钱发工资。6次承诺6次食言工程进度一拖再拖,交通更堵塞,市民怨声载道。最好的宣传变成最好的批判。

  或许大量郑州市民都想搞明白一些问题,一个事故频发的工地怎获得“平安工地”之称号?连脚手架都搭不结实的施工方如何保证地铁修建的质量?拖欠农民工资达10个月之久,农民工讨薪死在工地,这么大的事郑州的劳动监察部门难道不知情,如果知情因何一直未有作为?肩负修建地铁的郑州轨道公司拿着纳税人的钱去搞房地产因何无人制止无人问责?这么大的一个民生工程怎搞成这样,相关部门到底是怎么监管的?郑州市相关部门难辞其咎。

  郑州轨道公司之所以敢挑战法律之尊严,无视郑州市民利益和诉求,根源在于政府相关部门缺乏责任意识,该监管不严肃监管,该管理不管理到位,该负责的不负责敷衍了事。把为市民服务停留在嘴上,文件上、会议上,而没有扎扎实实的落实到位,而正是这样一种工作作风,助长了地郑州轨道公司的嚣张气焰。

  民心工程变成了伤心工程,本是一个拿纳税人的钱来给自己贴金的事却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笔者认为亡羊补牢为时不晚,问题很明显,只要郑州市相关部门认真反思,立即拿出解决方案,快刀斩乱麻,排除郑州地铁修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郑州地铁建设就一定会走上正常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