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醉”商标卖价税后1000万,买家为某知名白酒企业
一个月来,中国最火的人是谁?
无疑是首位获得“诺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
一个月来,“莫言热”席卷中国,人们都像中了“头彩”一样,欢呼雀跃,奔走相告,裹挟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传播噱头,铺天盖地向莫言袭来,上演了一场栩栩如生的“魔幻现实主义”的集体盛世狂欢。
有分析人士认为,如果莫言获得的不是“诺贝尔文学奖”,而是 “医学奖、数学奖、化学奖”等,是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的,更不会催生这么多商业经济的产物。在中国这个文化(意识形态)大国,文学的影响力远远高过其他学科的影响力,因为中国历来有“重文、抑商、轻农、薄技”的思想传统。“文学”与“上层”总有种意识形态的关联意味。据说,目前,中国作协是“正部级单位”,其文学的力量和地位可见一斑。
有人甚至预测,“莫言热”一年内不会消退,现如今,浮躁而赤裸裸的“商学社会”需要寂寞的“文学”来调味——风水轮流转。随着高层助推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强国”这一“中国好声音”的唱响,中国似乎也该“文学”热一热了。
今天,素以“寂寞清贫”而着称的中国文坛,以“莫言热”为代表,开创性地爆发出了一股惊人的商业财富力量。据报道,目前,莫言身价可能升至两个亿,衍生的“莫言产业链”其价值无法估计,正在被“好事者”专研评估,当做宝藏开发。
“莫言热”仅仅才是个开始。
笔者以为,这是中国文学的力量、价值和尊严的集中体现,是中国文学爱好者的骄傲和福音。
白酒傍上“莫言热”
直接受益或傍上“莫言热”的有以下几个产业——莫言出版印刷,莫言出口翻译,莫言视频创意,莫言故居(高密)旅游观光,莫言红高粱文化节,莫言酿酒业,莫言纪念品开发,为莫言策划的各种会议活动,等等,我们统称这些为“莫言产业链”。
除了“莫言故居旅游”和“莫言作品出版”两大项无可置疑地靠“莫言热”发财外。另一个引起关注并被热炒的就是——中国白酒产业与莫言的关系。莫言似乎与酒天生有缘,不经意间在中国白酒业搅动了一池波澜。
莫言在1980年代末大红大紫的电影《红高粱》里称:“我爷爷”一泡尿尿出了香气四溢的“十八里红”酒,该酒一夜成名。莫言在另一篇小说中透露,《红高粱》电影火爆后,“十八里红”便被河南人借机注册成了商标,并开了酒厂,还听说打开了国际市场,赚了不少外汇。为此,河南、山东两地打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官司,最后不了了之。如今,借“莫言热”,“十八里红”又被人恶搞般的翻腾出来,放在网上嗮之。
莫言去年底为郎酒写了一篇《水乃酒之魂》,没获诺奖之前,这篇文章几乎在网上搜不到,在纸质媒体上看不到。如今,该文一夜之间价值狂飙,炙手可热,成为名作,网上搜索近5万个网页,该文被四川郎酒拿来在全国各大媒体全文刊发,打出“诺贝尔文学奖首位中国本土作家莫言作品”字样。
莫言于1989-1992年写的一部长篇小说《酒国》也火了,不仅国内加印,而且,迅速翻译成俄国文字出口。
更令人吃惊的是,6年前,北京一姓侯工程师花了1000元无意间注册的“莫言醉”商标,如今火得让国人目瞪口呆。据媒体报道,“莫言醉”商标已从10月中下旬的600万,升值到税后的1000万人民币,其价值已是当初注册花费的一万倍。据侯姓工程师透露,买家是中国一家相当有实力的知名酒业,其董事长也是莫言的忠实读者。洽谈细节属商业机密,待合同正式签完付完钱后,会对媒体公布。侯先生透露,这几天,全国有多位生产白酒老板找到他,想买断商标。“不是钱高钱低的问题,我老家是山东人,我想把‘莫言醉’留在山东。但是天下美酒出四川,如果山东没人买,那就与四川的名酒厂合作。因为莫言喜欢四川的酒。”该人士说。
“名人大家”能否成就白酒品牌?
我们知道,白酒品牌的成功有两大因素:一是独特卓越的酒体风格造就的品质个性,一般与地理环境有关;二是悠久历史文化造就的独特品牌精神,一般与时间岁月有关。两者结合成就了某种品牌价值。
不可否认,中国白酒有些着名的品牌,确实与“名人大家”等重要人物的推动有关。比如,“茅台”、“四特”与周恩来等有关;比如,“孔府家”、“杜康”、“刘伶醉”、“诗仙太白”、“道光二十五”、“董公”、“邓府”、“孟尝君”、“曾国藩”、“乾隆杯”等直接与某位历史名人有关,这是明显的傍名人;比如,红楼梦酒、水浒酒等是在“傍名着”。等等。
但是,多数名酒还是与地理地名和历史流传有关。比如,泸州老窖、汾酒、西凤、洋河、古井贡、宋河、双沟、宝丰、牛栏山、河套、景芝、兰陵等等。
而新时代推出的“国窖1573、水井坊、舍得、蓝色经典”等成功品牌,都没有傍名人名作。
其实,总结规律不难发现,傍名人、名作只不过是一种手段策略而已,除非是历史传承下来的老品牌,否则便有投机取巧之嫌。有名人保佑护驾,也不一定真的能做成功。“五粮液”什么名人名作也没傍,却做成了中国的“白酒大王”,目前品牌价值达到600多亿。
“莫言醉”这个“无心插柳柳成荫,炙手可热势绝伦”的品牌,据说被某知名酒厂税后1000万人民币买了下来,此老板很喜欢莫言的作品,很多媒体都报道这个“新闻事件”。不得不承认,“莫言醉”无疑是个浮想联翩、美奂绝伦的好名字,无疑天衣无缝地傍上了莫言这个“文化名人大款”。但是,能否做成功谁又敢妄下论断呢?
文学是感性的,商业是理性的。作为新锐白酒品牌“莫言醉”,其成功的因素在哪里?请问,“莫言醉”比“孔府家”、“红楼梦”的基因优秀吗?请问,莫言这个获得诺贝尔奖的文学大家,会代言这个品牌吗?笔者以为,“莫文豪”恐怕不会在中国文坛出这个风头。
那么,“莫言醉”如何异军突起呢?“莫言醉”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笔者私自以为,“莫言醉”应该从“中国文化符号”这个角度寻找灵感,展开思考。据说,做公司要达到哲学的高度,做创意则一定要达到文学的高度,文学的高度就是人性的高度。
当白酒傍上“莫言热”
评论
编辑推荐
1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