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我关注的领导力?


很少有像领导力(Leadership)这样被用得太滥、起到的却是反作用的术语。领导不等于领导力。权力也不简单的等同于领导力。领导力的核心是影响力,一种可以让下属心甘情愿追随的领导者身上渗透出的引导追随者为达成共同愿景而付出的魅力就是影响力。
简单说来可以将领导力归纳为两大部分:权利的影响力和非权力的影响力。权力的影响力主要包括:信息权、关照权、法定权、奖赏权、关联权、强制权;而非权力的影响力常常涉及:互惠、一致、认同、喜好、专家、稀缺。我们谈论和研究的领导力更多时候就仅仅是指非权力的影响力。但不幸的是,很多时候领导者被作为“上级”的同义词,指那些占据高位的人。这种糟糕的定义方式把那些有职位权威的人简单的设定为“领导者”,导致很多时候容易把领导力跟主管们在这些职位中体现的权力影响力混为一谈。同样,“上司即是领导者”的观点也背离了英语动词“领导”(lead)的本义:它来自印欧语系词根leith,意思是“跨越界限”。意指领导力是向前迈进的一种行为,而且这种行为方式能够鼓舞他人。
1、领导力与管理的区别
管理与领导不是一个相同的概念,一般说来,管理的出发点是工作任务,而领导的出发点是人。领导与管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领导是一种对人的引导。这种引导,一方面通过行政体系的权力特点,产生强制性影响力来完成它的引导;另一种靠领导者个人的素质和魅力产生的影响力,这是非强制性的影响力。管理就是指对人,财,物的一种程序化操作。管理强调关注并修正行为,而领导则试图影响并引导人心。
传统的管理理念偏重对待“机器”一样地进行控制管理对象容易导致下属的“工具感”,做事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欠佳。而领导理念试图更多地把追随者当个独立的人的个体来对待,会更多地进行同理性思考强调自我修养与领导对象的自我管理与自我启发。管理理念探究计划、组织、控制和纠偏,重视管理的科学程序,没有程序就谈不上管理。而领导力的研究离不开领导魅力问题。领导者要实现目标,就应该考虑魅力方面的影响。
2、领导力的三大源泉
领导力的核心源泉在于信任,没有信任,一切都是虚妄。信任产生的原则一般说来有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言行一致产生信任感,第二个方面是能力产生的信任感,第三方面是过去成功的经验产生信任感,这三者缺一个。
领导力第二个重要源泉是判断力。判断力包括思想、观点、理念、视野、分析力度、哲学理念等等。在形而上方面,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的思想和判断对人有不可抗拒的影响力。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特别在西方金融危机后世界和市场形势越来越不明晰的今天,准确的判断力是领导者挑战现状、共启愿景的基础,也是吸引下属追随的源泉。
领导力的第三个源泉来自专业能力。专业主义精神是领导力的重要源泉,也是影响力的重要基础。苏格拉底早在2000年前就评论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们总是最愿意服从那些他们认为是最棒的人。所以,当人得病的时候,他们最容易服从医生,在轮船上则服从领航员,而在农场里则服从农场主,这些人都是他们各自领域里最有技能的人。一个最清楚知道应该做什么的人,往往最容易获得其他人的服从。”
3、关于领导力的部分视角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Henry Kissenger)博士说:“领导就是要让他的人们,从他们现在的地方,带领他们去还没有去过的地方。”
我不认为领导能力是能够教出来的,但我们可以帮助人们去发现,并挖掘自己所具备的领导潜能。”——约翰·科特(John Kurt)
领导力就像美,它难以定义,但当你看到时,你就知道。——沃伦·班尼斯(Warren Bennis)
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Colin Powell)将军将领导力定义为:“领导力是一们艺术,它会完成更多管理科学认为不可能的东西。”
海菲兹说,管理是解决技术性问题,人们知道问题是什么,也知道怎么解决问题。而领导是解决适应性问题,人们不知道问题的答案,权威也不知道答案。
库泽斯:“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我们都可以发现领导力。你可以在孩子们的游戏场上看到领导力,有人被选为队长,或者有人自发成为队长。你可以在社区里看到领导力,志愿者在领导一个项目,或者领导一个政治活动。在我们的书里,领导力被定义为动员别人想要为共享的理想而奋斗的艺术”。
“指挥家从来自己都不演奏任何乐器,但指挥家用他的影响力使所有的乐师更加出色。”本杰明·赞德(benjiaminzander)
领导能力是把握组织的使命及动员人们围绕这个使命奋斗的一种能力;——德鲁克基金会
领导力是怎样做人的艺术,而不是怎样做事的艺术,最后决定领导者的能力是个人的品质和个性;——彼得德鲁克
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曾明确指出领导力必须建立在领导影响下属的基础之上:领导力是让下属做你期望实现、他又高兴并愿意去做的事情的一项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