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背景下丹江口库区旅游开发研究


南水北调背景下丹江口库区旅游开发研究

 

党家政1,陈良凤2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设施工程,也是世界迄今为止最大的水利工程。该工程以中线为重点,通过加高湖北省十堰市境内的丹江口水库大坝,抬高水位,扩大库容,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陶岔修闸引水,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河南省郑州市附近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引水到北京、天津。随着大坝加高的水源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以及移民搬迁和库区蓄水的顺利推进,将给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挑战的同时更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其中,给库区旅游更是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开发、大发展机遇。如何用好机遇,抓好库区旅游开发,是一个时不我待的现实课题。

一、丹江口库区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

(一)保护库区生态的原则。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地,必须确保水库水质不受污染。首先,根据库区环境现状及水源工程建设可能给库区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切实做好库区森林再造与保护、水环境的综合治理、珍稀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文物古迹资源的移址、恢复和重建,以实现库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协调共生和可持续发展。其次,发展库区旅游业对库区环保有利有弊,要兴利除弊。一方面,我们要看到旅游开发与库区环保是有矛盾的,旅游开发对山水自然的破坏和旅游人流带来的生活垃圾,都会对库区环保造成威胁。因此,在库区旅游区规划、建设、经营的全过程中,要始终把环保放在第一位,加强对旅游景区内环境污染的预防及治理工作,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对库区内所有的旅游开发项目须事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实行规划许可制度,严格审批程序,对不符合发展规划要求和有可能对水资源及库区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对水土保持造成破坏的项目,坚决不准立项建设,以确保库区水质安全。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作为无烟产业,库区旅游业的兴起和迅速壮大,有利于库区产业结构调整,淘汰排污严重的产业,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缓解库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丹江口库区属于老、少、边、穷的欠发达地区,交通相对落后,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发展资金不足,城乡差距突出,生态保护任务艰巨。面对南水北调水源工程建设的大好机遇,丹江口库区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突破自我,实现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呢?道路选择之一就是发展旅游业。库区旅游资源丰富,通过发掘、整合库区旅游资源,适度发展库区水体旅游,将直接拉动库区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库区大旅游的框架下,大力开发乡村旅游、生态农业旅游,包装、推介农特旅游商品,将极大的推动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和谐发展。

(三)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库区旅游开发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市场化方式进行运作。一是开发建设旅游项目要进行旅游市场论证,包括旅游市场需求状况、客源市场、旅游商品市场等,并针对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的现状,突出旅游产品的特色,提高竞争力。因此,库区旅游开发应以库区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为基础,以未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库区旅游市场的统一管理为保证,突出特色、开发适销对路的精品名牌产品,以保持其对游客的持续吸引力[1]。二是旅游项目建设、经营和管理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把投资和收益、权力和义务有机结合起来,使旅游项目的建设和经营能够更高效有序的运转。

(四)库区旅游开发与水源工程建设同步进行的原则。丹江口大坝加高的水源工程以及整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成为库区联结京津冀数千万人民情感的纽带和旅游的桥梁。作为一个具有永久吸引力的现代工程景观,该工程带来的焦点效应和聚焦优势,必将吸引源源不断的游客前来观光、度假和考察,库区旅游市场必定红火热闹。因此,要努力做到库区旅游开发与工程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进行,并将旅游开发规划纳入水源工程建设总体规划和库区社会经济发展宏观规划,将旅游开发项目列入库区经济产业布局中加以考虑,让库区美景、大坝雄姿和输水明渠一道构成一幅美景同时展现在游人面前。

二、丹江口库区旅游开发的总体思路丹江口库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而且种类多,品位高,潜力大。有大量的自然景观,山岳、峡谷、河流、溶洞、地质遗迹遍布库区各地。如武当山、丹江口水库、郧县青龙山恐龙化石遗迹、郧阳人遗址等。有良好的森林植被,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并且随着库区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和成效的逐步显现,森林植被面积还将逐年递增;同时,库区规划、建设有众多的国家级、省级、市县级森林公园、林场等,是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所在。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古老、神秘、厚重的人文旅游资源,比如武当文化、汉水文化、远古文化、民俗文化、汽车文化等等,这些都将是库区旅游开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瑰宝。

如何使旅游资源优势变成旅游品牌优势和旅游经济优势,是摆在库区干群和旅游规划管理部门面前的急需破解的课题。机遇就在眼前,南水北调水源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的实施和湖北省提出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规划,都为我们全方位规划库区旅游提供了契机。为此,十堰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努力将十堰建设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板块和重要支撑的发展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充分发挥丹江口库区大山、大水、大人文的优势,以武当山为中心,有效的整合山水旅游资源,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形成旅游景观集群,实现山、水、城互动,把十堰市打造成为集观光、休假度假、养生健身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2]。总体布局和具体做法可以概括为:“一个龙头、两种境界、三条线路、四大主题。”

(一)一个龙头。就是要全力舞活武当龙头,培育国际知名旅游品牌。武当山是我国道教名山,是国家首批公布的风景名胜区。武当山最大的资源优势是道教文化。道教文化内容博大精深,包括道教武术、道教建筑、道教音乐、道教法事、道教药膳、道教经典、道教传说等。突出古建筑群和武当武术、道教文化的主题特色,加大文物古迹保护、修复和文化内涵挖掘的力度,增强武当山的文化吸引力和品牌竞争力,是舞活武当旅游龙头的必然选择。武当山旅游不论是在湖北较早提出的“一江两山”战略中,还是在现在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中,其地位都是举足轻重的核心板块,但其自身旅游要素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在交通方面“出行”不便仍没有根本改变;在旅游娱乐方面也是乏善可陈,在武当山,几乎没有娱乐节目,游客到了夜间就只能躺在床上看电视;在旅游购物方面,旅游产品寥寥特色也不鲜明,激不起顾客的购买欲,游客购物消费十分有限。因此,武当山旅游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必须解放思想,积极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研究策划出如何进一步深度开发,加快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要深度挖掘武当道教文化、武当武术内涵,突出特色,不断策划开发一些参与性、观赏性较强的项目,注重对原有景点进行重新包装和整合,强化宣传促销,发挥其综合效益,积极开发新的旅游产品,丰富游客观光内容,延长游客停留时间,进一步提高旅游消费水平和旅游经济效益。

同时,我们要看到武当山旅游的龙头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不少外地游客都是慕武当山之名而来,来了就上山游览,游毕就下山返程,很少有游客接着进行周边县市游的。因此,要在舞活武当山旅游的同时,要更好的发挥好武当山旅游龙头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引领周边县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市场的兴隆。比如,通过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旅游线路,把郧县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郧西上津古城等历史文化资源和伏龙山、银梦湖、虎啸滩、五龙河、野人谷等一大批奇峰、峡谷、溶洞、河流等山水自然景观有机串联起来,构成以武当山为龙头的库区旅游“套餐”,形成点、线、面立体交叉旅游网络,发挥库区旅游的综合效应。

(二)两种境界。旅游是一种纵情山水的特殊生活体验和生活方式,游山玩水是对它最通俗最基本的注解。孔子说:仁者乐山,知者乐水。意思是说宽厚仁爱之人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自然喜欢山;聪慧明达之人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流不停一样,自然喜欢水。孔子肯定不是谈旅游,但他却道出了旅游的两种境界。也许有人会说:山水各有千秋,仁智皆我所求,既喜山亦喜水;也许还有人说:每个人性情有所不同,的确会对山水有不同的感悟,即有人乐水,有人乐山。笔者要说的是不管你乐山还是乐水,抑或二者兼而乐之,丹江口库区独有的山水旅游资源,可以满足游客多样的旅游需求。

丹江口库区山水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却比较晚而且很不够。十堰旅游是从游山——武当山开始的。武当山自然风光旖旎神奇,道教古建筑群规模宏大、气势雄伟,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80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开发建设武当山,成立了武当山风景区建设领导小组,并拨专款修建武当山专用公路,迈出了武当山旅游业发展的第一步。而今,武当山旅游已成库区旅游业的龙头和支柱,年接待旅游人数在百万人次以上,实现财政综合收入过亿元。

在武当山旅游红红火火的同时,库区涉水旅游却显得分外萧条和尴尬。长期以来,库区涉水旅游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没有总体长远规划,没有策划宣传和包装,大体按照县域范围甚至以乡镇为单元开发一些纯自然形态的旅游景点,而且缺少有效的经营和管理,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状态。这种现状,是与库区蕴含的丰富涉水旅游资源极不相称的。那么,如何利用好南水北调源头丹江口水库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开发库区水体旅游,实现秀水与名山的珠联璧合呢?当前,在南水北调水源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方兴未艾的背景下,十堰市委、政府已经启动涉水生态旅游规划,确立了库区旅游山水互动战略。按照“沿水观光、沿路娱乐、靠城食宿”的总体发展思路,十堰市在舞好武当山旅游龙头的同时,将全力规划和建设丹江口库区生态旅游精品项目,努力将其打造成中部地区独有的养生休闲度假中心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新亮点。据相关新闻报道称,十堰市已与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公司达成共识,2009年内将启动以武当山和丹江口两大旅游港为代表的丹江口库区生态旅游项目。建好水上交通是发展涉水旅游的前提条件,随着库区旅游港和游船等水上交通设施的建设完成,涉水生态旅游必将风生水起,形成库区旅游山水一体,相得益彰的全新格局。

(三)三条线路。丹江口库区旅游资源丰富,散布库区各地,规划设计好旅游线路非常重要。在线路设计上既要考虑照顾到景点搭配、交通、娱乐、购物等要素的科学合理,还要考虑到方便同库区之外景区的联系与对接。目前,初步形成了三条线路,即以武当山为中心,大力培育东、南、西三大精品旅游线路,比较好的兼顾到了上述因素,是比较科学合理的线路设计。

一是东线,由武当山——丹江口库区接河南方向,发展库区水体生态旅游度假项目。目前,形成了以丹江大坝、净乐宫为核心的城区旅游观赏区和以库区沿线水体生态旅游观光带,可谓库区水体生态观光、考察、体验之旅。其中库区沿线水体生态旅游观光带有两条旅游线路:一条是丹江线(丹江大坝—九龙岛—江北大桥—武警奥运世纪林—小太平洋—河南省淅川县陶岔南水北调取水口);另一条是汉江线(丹江大坝—九龙岛—北方四市生态纪念林—龙山宝塔—陈世美书院遗址—战国古墓群—武当山风景区)。

二是南线,主要是陆路项目,由武当山——十堰市——房县、竹山、竹溪接神农架、宜昌方向,游道教圣地,品伍家沟民间故事,然后游览充满现代气息的汽车城,同时开发房县、竹山、竹溪一线的森林徒步、登山攀岩、峡谷探幽等运动休闲项目。在这条线路上,不必说作为龙头的武当山,也不必说因车而名的十堰市,单说以山岳型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景点——房县野人洞、野人谷,就足够美不胜收,叫人流连忘返了;还有神奇悠久的房陵流放、迁徙文化值得细心体察品味。更惬意的是经过游山玩水的跋涉之后,还可以舒舒服服的去泡个温泉浴,洗去一身的疲劳,迎接新一天的旅程。是的,行程还没完呢,还有竹山的驴头峡漂流、桃花源探幽,以及竹溪的十八里长峡漫步和楚长城遗址怀古。

三是西线,主要是沿武当山——郧县——郧西接西安方向游览,该线路目前主要也是陆路游,要尽快开发完善游船水路游,辅之以陆路交通朔江而游。这条线路上地质类和历史文化类旅游资源特别厚重,可谓集休闲、观光、考察、寻根于一体的文化之旅[2]。这里可以参观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探访郧阳人、郧西猿人遗址,可以对江凭吊郧阳府城昔日盛景,游览悬鼓青幛、天地映月等郧西古城八景以及上津古城,抒怀古之幽情。这里自然景观也很有名,郧县的龙吟峡、虎啸滩,郧西的五龙河景区都值得一游。这里还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李先念、徐向前、贺龙、陈赓、徐海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此留下革命足迹,建有大量的红色旅游景点,如郧县的南化塘等红色景点,游人在此抚今追昔,缅怀先烈,受到教育。

(四)四大主题。库区旅游还可以根据游客的知识素养、兴趣爱好、旅游目的等等,分为不同内容的主题游项目,主要有四大主题游:

一是以武当山宫观为代表的古代建筑游。丹江口库区有大量保存完好的宗教建筑,是了解、研究古代建筑的难得素材,也是可资利用的重要旅游资源,其中以武当山古建筑群为最。武当山古建筑群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已闻名世界,其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规划严密,建筑杰出,体现了我国古代高超的建筑艺术;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国文化之天人合一思想;宫观名称与武当道教故事紧密相关,体现了浓厚的道教氛围;建筑规模宏大,举世无双,体现了皇室家庙的气派。

除了武当山古建筑群之外,十堰市近郊的佛教古寺——龙泉寺也值得一游。那里已开发为龙泉寺旅游区,是距市区最近、规模最大的集宗教文化、健身休闲、自然生态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景区内的龙泉寺,因寺院一侧有一数百年龙井而得名,现存有天王殿、大雄宝殿、龙王殿、三圣殿、藏经阁、客堂、法堂、厢房、斋堂等佛教建筑。

二是以东风汽车为代表的汽车文化游。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是驰名中外“东风车”的故乡,是全国闻名的“汽车城”,是“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商用车生产基地[3]。在其兴建、发展、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创造和吸纳了丰富灿烂的汽车文化,遍布城区的各个专业汽车厂都是“汽车城”独有的汽车文化景观,其中以东风汽车总装厂流水生产线最具代表性。总装厂拥有装配、调整、发交等十二个生产车间,三条桥链板链结合式整车装配线及与之对应的三个调整车间。来到十堰的游客都希望到总装厂去看一看,汽车是如何从装配线上组装成整车的。

为了使游客更全面的了解十堰汽车文化,可以考虑在城区修建一座汽车博物馆。如果该馆修建的白浪开发区,不仅可以与白浪开发区的汽车配件集散地的地位相匹配,更重要的是白浪是武当山与城区的结合部,可以有效吸引从武当山下来的游客进入城区,体验汽车城的汽车文化和现代气息,拉长旅游线路,引导旅游消费,增加旅游收入。

三是以丹江库区一池碧水为代表的山水自然景观游。丹江口水库,始建于1958年,1973年竣工,水域面积126万亩,蓄水总量达80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丹江口大坝加高后,坝顶高程达到176.6米,蓄水量达290亿立方米。丹江口库区山峦叠障,物种丰富,植被完好,满目苍翠;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气候适宜,空气清新;水面宽阔,风平浪静,水质纯净,甘甜可饮;库中水产丰富,汉江白鱼、银鱼、鲤鱼、鳊鱼、黄鱼,天然野生,皆美食上品;库区水面碧波千顷,山清水秀,水天一色,奇山异石,独具风姿。独具特色的库区山水自然景观是观光休闲游的最佳去处。畅游其间,其乐无穷。

在丹江口库区,除了可以乘船沿江游览欣赏一江山水美景之外,库区也配套开发了大量的山水自然游景点,如十堰市郊区的赛武当景区、紫薇岛度假村、牛头山森林公园、四方山植物园、黄龙水库,郧县境内的马脸河景区、金沙湾水上乐园、沧浪山国家森林公园,丹江口境内的松涛山庄、双龙峡、映梦湖等山水自然景观,都是值得一游的好去处。

四是以郧县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为代表的地质遗迹游。郧县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郧县柳陂镇青龙山、红寨子一带,主要有恐龙湖、柳陂镇、青龙山恐龙化石群产地组成,分布面积约4平方公里,该区的恐龙蛋化石具有埋藏浅、分布集中、数量种类多、保存完好的特点。园内恐龙博物馆外观酷似一个巨型恐龙蛋,分上下两层共2580平方米,内部设有六个展厅:地球厅、恐龙骨骼化石展厅、恐龙生活场景互动区、郧县人文历史展厅、哺乳动物化石展厅以及工艺品销售厅,是集科考、科普、游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4]。这里承载着远古时代生命科学的重要信息,为研究地球演化、天体演变、灾变事件和恐龙的生活习性、生态环境与物种灭绝等提供了理想的研究基地,为科普和旅游开辟了一处崭新的园区。

库区的地质遗迹很多,郧西猿人遗址、“郧阳人”头骨化石遗址、梅铺猿人洞遗址、郧县韩家洲刘邦项羽争霸古战场遗址等地质遗迹,都是值得游人前往探访凭吊之处。当然,也可以走进博物馆去了解这里丰厚的地质文明,郧县的“郧阳博物馆”和十堰市博物馆都馆藏有实物展示和文字介绍,能够满足游客这方面的兴趣和需求。

三、丹江口库区旅游开发的前景分析丹江口库区旅游业作为一个正在不断发展中的产业,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大背景下,一方面得益于库区具有丰富而品味较高的旅游资源,另一方面又得益于湖北省开发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难得机遇,其发展前景值得期待、令人向往。

(一)经济效应。旅游业的经济效应既体现在景点门票收入,以及吃、住、行、娱、购等消费收入方面,也体现在旅游带动工农业相关产业而创造的经济效益方面。关于丹江口库区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十堰市旅游局局长李华山讲了一个目标:就是到2013年,十堰市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18002000万人次,旅游收入80100亿元,旅游直接从业人员逾10万人。他说这是2009年十堰市旅游工作会议提出的旅游业发展目标之一[5]。

应该说库区旅游业的发展潜力是很大的,已经开发经营的旅游景点的接待能力还没有饱和,还有接待潜力。更重要的是库区潜在旅游资源还很多,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包装和推介。武当山之外的县市旅游经济还只是刚刚起步,开发的潜力也很大。库区水体游、农业生态游、双休休闲游、郊区农家游等旅游形式方兴未艾,随着库区市民旅游意识的觉醒,市民会把近在眼前的旅游景点游个遍,那将是一个什么景象,必将掀起库区短线游的热潮。

丹江口库区旅游经济还有另一个增长点,那就是推动库区旅游商品经济由弱转强。在旅游业中,旅游购物属于非基本需求,购物支出是弹性最大的一种收入,具有相当的可塑性和拓展空间。库区并不缺少有特色高品位的旅游商品,比如鱼类、茶叶、香菇、木耳、武当剑、源头酒、绿松石等都各具特色,只要在加工、包装、宣传、营销上加以改进,一定会受到游客的青睐,必将成为库区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文化效应。旅游本身是一种文化活动,旅游的本质是文化的探寻、消费和享受。自然风光有文化,民风民俗是文化,历史遗迹深蕴文化特质,时代风采更是充满人文精神。现代社会,没有文化追求的旅游是不存在的,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也是难以发展的。旅游与文化紧密相连,文化既是旅游的灵魂和精髓,又使旅游提升品位,为旅游注入神奇魅力。丹江口库区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是库区旅游最大的亮点、特点和卖点。比如武当文化、汉水文化、远古文化、流放文化、女娲文化、庸国文化、房陵文化、民俗文化、汽车文化等,都是有待深入挖掘、整理、开发的旅游文化资源“富矿”[3]。目前,初步开发出了道教音乐、吕家河民歌、伍家沟故事、郧县恐龙蛋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等一批旅游文化产品,受到游客的追捧,取得了良好效果。

通过进一步开发利用好库区旅游文化资源,建设更多文化旅游项目,库区旅游将真正成为文化之旅。文化之旅带来的文化效应是显著而且是多方面的,旅游者既是库区文化的消费者又是传播者。一方面旅游者在领略和体验库区绚丽多彩的自然人文景观过程中,受到文化的洗礼和熏陶,增长了相应的文化知识,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味;另一方面,旅游者又把灿烂多姿的库区文化带向全国、带向世界,是对库区文化的宣传、推介和弘扬,并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此体验文化之旅,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一个文化消费、传播的生态圈。

(三)社会效应。一是通过发展库区旅游业,让库区旅游成为联系水源区与受水区人民的桥梁和纽带,加强“两区”人民的交流和感情,努力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创造美好生活。二是以库区旅游为载体,宣传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宣传库区政治经济文化事业,宣传库区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让全国人民全方位的了解、认识库区,让库区全方位的面向世界、走向全国。三是服务库区移民工作。库区大量移民除了主要靠外迁之外,还有相当人口就地后靠,这部分失地人口的生计如何解决,通过开发库区旅游安排就业将是一个最优选择。四是有利于库区产业结构调整。随着库区旅游业的兴起并逐步成为支柱产业,原有的高消耗、高污染的产业将自然淘汰,顺利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使库区经济走向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五是有利于建设一个和谐库区。按照十堰市旅游局局长李华山所说:到2020年,库区十堰接待国内外游客4000万人次,直接从业人员182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80万人,直接间接从业人员共达100万人左右[5]。这是一组数字,也是一幅蓝图。库区旅游将为库区人民就业、新农村建设、农民脱贫致富和缩小城乡差距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立明.长江三峡库区旅游产业战略布局探讨[J].经济地理,2000,(3).

2]潘春钦.十堰旅游发展必须破解二元化,内圈必须快动[N].十堰周刊,2008-12-20

3]潘世东,李洪.论汉水文化旅游经济发展的前景与对策[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

4]湖北郧县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N].十堰晚报,2008-11-11

5]王云英.十堰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N].十堰晚报,2009-7-14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社科研究“十五”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04q040)、2004年校级科研立项(项目编号:2004C09)[作者简介]党家政(1966—),男,湖北郧县人,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纪委副书记、监察处长,法学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