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三实”主义 统一“会场”


  G20高峰会议是在一定范围内处理全球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和全球复苏的领导人协调会议,除了一次次会议更加务实外,更是一场场实用主义、现实主义和实务主义的博弈。

  实用主义的美国

  从美国做东的第一次会议开始,其就明确提出要果断地阻断危机、防止再发生。第一次会议不仅是各国首脑共商良策的“群英会”,也是分摊危机的“鸿门宴”。第一次的主题就是“金融市场与世界经济”,继续维护美国的核心价值观和自由市场的经济体系。

  美国式实用主义的表现:一方面强调自由市场,另一方面准备出贸易保护主义的牌;一方面主张对新兴国家开放和扩权,另一方面继续维护其在国际组织的控制权。发达国家在IMF有57%的投票权, 美国占了16.77%(具有重大决议的一票否决权),发展中国家43%;此次美国提出让给新兴国家5%的投票权,而新兴国家要求7%。世界银行中,发达国家占有56%的投票权,发展中国家为44%。

  而第三次的匹兹堡会议,美国特别申明要解决导致本次危机的各种失衡,强调协调一致性。要做到全球失衡加起来是“零”,如要美国少消费,其他国家应该相应的减少生产,大家彼此都需要改变。美国承认这并不是说盈余国家导致了危机,而是要大家在危机后共同调整,以防全球经济“失衡—走向零—平衡—新的不平衡”这种全球失衡局面的重现。避免现在各国刺激财政政策、积极经济政策多管齐下,为宏观经济的全球失衡埋下隐患。同时,美国特别强调要提高银行准备金标准,并要在此次会议上达成共识。其实,美国在每一次抛出观点之前都已做好了相应的准备措施。

  现实主义的欧洲

  此次全球危机导致全球财富总量从2007年的104.7万亿美元缩减至2008年底的924万亿美元,是全球财富总量自2001年以来首次减少。而欧洲已取代北美成为世界财富总量第一地区。但受到危机伤害的欧盟一直希望提升其在全球金融格局中的话语权,改善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法国总统萨科奇就是G20高峰会议的发起人之一,欧盟也一直积极推动G20高峰会议的召开。

  为了使欧洲在本次会议上得到更多现实利益,欧盟27国领导人9月17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特别首脑会议后发表了一份名为《G20匹兹堡峰会统一口径》的联合声明;英国首相布朗表示,“在出席G20期间,将阐述相关理由,以求定立一份面向当前与未来、旨在促进增长与稳定的全球契约”。

  关于欧美在金融监管上有较大分歧:美国提出在G20会议上要同一提高银行准备金的共识,而欧洲则提出对高管进行限薪来应对美国的议题,本次会议之前萨科奇表示,如果不讨论高管限薪就退出会议。因为欧洲的现状是以商业银行为基础且银行的负债率比较高,所以要全面提高准备金有一定难度。

  实务主义的新兴国家

  今年将有超过10亿人口经历长期饥饿,发展中国家今年预计将仅仅增长1.2%,所以新兴国家要求继续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世界经济迅速复苏。

  新兴国家追求在全球金融体系中获得与其实力相匹配的话语权,要求按照伦敦峰会制定的时间表,推进国际金融机构治理结构改革增加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和代表性,如在IMF投票权中,美国愿意放出5%,而新兴国家要求是7%。同时将会强烈反对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动多哈回合谈判早日取得全面、平衡的成果。

  在G20高峰会议中这3种主义的博弈,本质上是发达国家、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调整与财富重组,预计实用主义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占主导地位,而现实主义与实务主义的话语权和领导力将得到大幅提升。

  G20或演变成常设机构(延伸阅读)

  历史上著名权威性的金融组织或论坛,如世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布雷顿森林会议等的权威性靠什么决定?经研究发现,主要由当时事件本身和主导者与参与者这两方面决定。从事件本身来说,取决于其与历史事件本身相关的发展程度与影响力的范围。从主导者与参与者来看,规格越高、范围越广,越容易在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身影。

  G20高峰会议是因为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而举办的,面对这场百年难遇、影响深远的金融海啸,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联手、共商举措。事件本身的影响之大、参加代表的规格之高、涉及面之广,尤其是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和最有潜力的新兴国家中国的积极参与,决定了G20的权威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但权威性和历史性并不代表其一路欣欣向荣,G20所有通过的文件和议案均不是全球法律框架性的制度或规范。自去年11月作出反对保护主义集体承诺以来,20国集团成员国继续实施一系列贸易限制措施,目前各国已经出台了120多项保护主义的措施,并有130多项保护主义的措施即将推出,平均每3天就有一个成员国违背无保护主义承诺。每一次会议都有个似是焦点却又解决不了的问题,如第一次的对冲基金、第二次的避税天堂、第三次将是高管薪酬。

  作为全球经济突击队的G20高峰会议未来将面临这两种不同的命运:一种是当危机过去、全球经济复苏,其使命就将结束,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另外一种是演变成未来全球治理和经济稳定的常设机构。

  目前,新兴国家比较希望其变成常设机构,这样可以增加全球话语权;而发达国家则要看后续危机结束后,如果世界格局稳定,某些发达国家得到自己的利益,或将不会希望常设机构的存在,从而为自身在全球话语权中设限。从目前的现状来看,美国在此次危机中受的是轻伤,欧洲受的是重伤,很多新兴国家受的是看不到的内伤。而同时我们面临的是包括金融危机、气候危机等在内的多重危机,所以这次经济危机将是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以多种形式出现,不可能很快压下去,因此G20高峰会议演变成持续机构的可能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