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模范教师的精神鼓舞下
我叫王凤梅,女,49岁,专科毕业,前中冯锢小学高级教师,现任三年级班主任兼包班。1980年,怀着教育的梦想走上工作岗位。
自从学习师德师风以来,一些优秀教师的事迹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也给我无限的想象,对我的教学生涯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这些优秀教师里,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赵瑛老师——赵瑛老师由于对教育事业的忘我工作和投入,忽视了对女儿的养育,使得两岁的女儿因对药物中毒导致双耳失聪,这残酷的事实如晴天霹雳,彻底击碎了她平静而幸福的生活。为了挽救女儿的语言,心力交瘁的她每天两点一线,奔波于“家-----学校”之间,强颜欢笑,争分夺秒,一字一句,口干舌燥地教女儿学说话。后来她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教法,语文 数学 音乐 美术体育,多门课程全面开设,让女儿在轻松愉快中发展语言,也许是女儿比较适应她的独特教法,也许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三个月后,女儿会说话了。她成功了。在奇迹面前,她没有陶醉,反而感悟人生,学会了坚强,学会了用微笑迎接每一轮朝阳。把女儿培养成功的同时,在教育教学方面也结出了累累硕果,在各级各类教学技能比赛中,挤压群芳,屡屡摘魁,仅2008年至今,荣获各项大奖70余项。赵老师深知课堂是教师的主战场。三尺讲台上,她鼓励学生勤思好问,大胆质疑,还用智慧搭建了“文本----写作”的桥梁,她对学生严格要求,用心培养,使得三尺讲台成了学生“习惯与能力”的训练场,她大胆创新,激情飞扬,构筑了一个又一个“快乐与实效”的课堂。所讲的《鱼游到了纸上》等八节课,均获得油田一等奖的好成绩,其中《情系奥运》一课获得全国德育课一等奖;去年五月,代表油田参加了河南省第八届优质课大赛,《四季》一课获得省一等奖赛场第一名;《丑小鸭》一课在观摩会上展示,获得与会老师的高度赞扬。赵瑛老师走出了一条集“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于一身的专业化成长道路。八万字的教学札记,四百多篇的教育博文,她用一个个脚印一串串成果践行了她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爱,“微笑的朝阳”已经成为校训通博客一颗闪亮的明星,她的事迹先后被《濮阳日报》、《教育时报》、《辅导员》等报刊杂志报道。因为她勤于反思,勤于笔耕,《让历史人物走上舞台》等30篇论文获得国家一等奖;《让孩子憩居在诗意的大地上》等29篇文章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因为她刻苦钻研,勇于实践,《如何打造优秀班级博客圈》等7项科研成果获省、国家科研成果一等奖……在自身进步的同时,赵瑛还积极带动学校的教师形成专业成长的氛围,她的很多优秀经验被大众一线教师所知并争相效仿。
赵老师用她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师德赢得了所有家长和孩子们的爱戴和赞扬,也深深感染着我,更激励着我。
从她的身上,我深刻体会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因此教师这一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艰巨、繁重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是我们的天职。这段时间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的内容有六条,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这六条规范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规范教师的育人行为,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具体表现。
一、爱教育。我们所从事的是教育事业。爱教育,就是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教育事业需要的是我们教师实实在在的付出,不是在工作中投机取巧,更不是事事以报酬的多少来衡量自己的工作。因此只有拥有了对事业的一分热爱,才能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对学生负责、让家长满意。尤其是青年教师,要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育教学工作。
二、爱自己。教师爱自己就是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用自己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去影响学生、改造学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特别是在现在的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层出不穷,各种思想相互碰撞,教师的人生取向不仅关系到自己是否拥有幸福的人生,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一个不爱自己的教师,是谈不上爱教育和爱学生的。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规范中要求教师“终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育人的同时,不要忘了自身的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做一名“学习型”的优秀教师。有了良好的素质、过硬的本领,才会在工作中自信,才会在生活中快乐,才会有积极的教育态度和人生观念,才会不迷失工作和前进的方向。
三、爱学生。这是教师所有“爱”的归宿点。教师对学生的“爱” 必须是排除了私心和杂念的父母般温暖慈祥的爱,恩师般高尚纯洁的爱。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新规范还规定:教师应保护学生生命安全。我想这是每位教师必须做到的,这也是一位教师应有的高尚道德。当学生生命受到威胁,受到伤害时,作为一名教师应在学生危急时挺身而出,应向汶川地震中的英雄们学习,学习他们生死关头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奋不顾身,拼死保护学生的英勇献身精神;学习他们危难时刻坚守岗位、忠于职守、不畏艰难险阻、奋力抢救学生拼搏奉献的精神。我想这正是教师爱学生的最高体现。
爱教育、爱自己、爱学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基本道德要求。只要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从民族和事业的大局出发,认认真真地学习,勤勤恳恳地钻研,扎扎实实地工作,就能无愧于教师这一光荣称号,就是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最好诠释。
在教育工作的诸多矛盾中,教和学是主要矛盾。正确处理教和学的关系,建立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是“快乐教学”的先决条件。教和学的矛盾,主要方面是教师,有了教师“乐教”,才会有学生的“乐学”,尽管其他条件都具备,如果没有教师的“乐教”,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也快乐不起来,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热爱学生,全面育人,为人师表”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乐于其业,善于其业的基础是对学生的爱。爱的真谛是尊重和相信每一个学生,要把学生作为一个具有人格的人来对待。教师尊重和相信学生,才能培养起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有了自尊、自信,才能形成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良好,才能促成集体的良好关系的形成。学生有安全感、宽松感、愉快感,就能有效地发挥教师在“快乐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促使学生生动、活动、主动地得到发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更应该积极听课,虚心学习,课后及时评课,就自己的所思所悟进行广泛交流,为以后的教学质量的提高诸如新鲜的源头活水。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