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在中国在世界上和平崛起的时代,正在成为现实,正在成为发展中华文化、融入世界文明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趋势。而要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则中华文化、中华民族本身必须具有相应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底气。
要有自己严整而又富有吸引力的价值系统,这个价值系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全球化时代,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首先要有自己的严整而又富有吸引力的价值系统。这个价值系统,不是往古的回音,不是异国的投影,而是立足当代而又批判继承历史传统、扎根本国而又面向世界,为海内外中华儿女所衷心认同并自觉实践的充满改革创新时代精神的新型文化价值系统。在当代中国,这个价值系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在全社会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光大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价值要求。自觉坚持这些价值准则,以这些价值准则引领社会思潮,是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根本标志,也是中国之所以能够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中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不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就会失去精神支撑,就会迷失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但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有吸引力和亲和力,如何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共同理想的有机构成,则是我们在文化建设实践中应当认真研究并努力完善的重大课题。
必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没有根基的文化是不能与世界文明平等交流、对话的文化
中华文化要走向世界,在价值内涵和发展视野中必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向世界彰显本民族的独特的优秀文化传统。人们常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认真发掘民族文化的优秀成分,给以批判性的总结,创造性的转化,使其活泼的生命力“日新又日新”,成为我们当代文化的有机构成,成为世界文明宝库中的瑰宝,是我们文化建设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向世界展示我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理性自觉,昭示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自信,以及我们在文化建设方面的不断自强。一个没有深厚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支撑的文化,是没有根基的文化;而没有根基的文化是不能与世界文明平等交流、对话的文化,是缺少底气的文化。因此,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华文化基本精神,以民为本的传统人文精神,天人合一的协调精神,彰往察来的历史精神,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应当在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引领下,得到创造性地生发,成为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典型而又生动的表现,进而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价值底蕴。
必须树立良好的文化形象,便于创建外国人了解、接受中华文化的有效平台
中华文化要走向世界,应当具备良好的形象。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形象如何,直接影响着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从而也影响着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因此,必须树立良好的文化形象,以便创建外国人了解中华文化、接受中华文化的有效平台。长辫子、抽大烟、娶小妾,这些“传统”的中国人、中国文化的形象,应当逐渐用文化的方式予以消解,要让外国人真切地看到当代中国人生气勃勃的精神面貌,看到当代中国改革创新精神的价值所在。同时,还要让外国人看到当代中国人是奋发有为、遵纪守法、和平友好、真诚互助、举止优雅的现代文明人士,而不是相反。要达到这些目标,当务之急是要大幅度提升全体国民的整体素质。在国外,中国公民更应严于律己,尊重他国的法律道德风俗民情,谦虚豁达,行为优雅,避免出现语言粗俗、行为卑污的现象,避免给人暴发户的恶俗感觉。在国内,不仅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要体现出高度文明,而且在网络上表达意见的时候,注意分寸,遵法守纪,既坚持爱国主义的立场,又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反对盲目排外、莫名自卑或盲目自大。
要有融入并引领世界文明的能力
中华文化要走向世界,要有融入并引领世界文明的能力。近代以来屈辱的中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已经实现了彻底的民族独立,民族自尊、民族自信、民族自强的信念和能力,空前增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跨越式发展使得中国经济社会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从而为中国加入全球化进程、融进世界文明体系奠定了基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特别是国际文化事务,为中国树立新的世界形象创造了条件。国际上过去在被误导的情况下形成的不正确的中国文化形象和能力,逐渐得到矫正。中国在全球范围开办孔子学院,为外国人学习汉语、了解中国人和中国文化开辟了便捷而又正当的途径。但是,孔子学院往往只是给外国人讲汉语,从语言文字到建筑艺术,从四合院到黄包车,停留于表象描述的层面。质言之,就是只讲术,不讲道,缺乏精神气质的阐释,缺少中华文化先进价值理念的引领。而中华文化中诸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类的思想,是已经被西方有眼光的思想家和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所肯定的具有普世价值的思想。这类中华优秀文化,值得我们用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给以创造性的阐释,并与当代世界文明发展潮流相结合,用中华智慧与外国文化进行对话,化解“文明冲突”的偏执。我们要通过生活化、人文化、民族化的方式,自然而又平和地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提升我们的宣传技巧和凝聚能力。如果能够这样,则我们就能真正融入世界文明的主潮,在学习外国特别是学习西方的同时,挺立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的价值自我,在文化领域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让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