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城乡画卷中的美丽家园


巴蜀城乡画卷中的美丽家园

李华新

24日,《人民日报》一版刊登了题为《巴蜀城乡入画来——四川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纪实》的报道, 新年踏访四川城乡,处处新美如画。向西,都江堰依山傍水建青城,青砖灰瓦环绿树;向东,涪江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让遂宁城乡亮丽转身,形成了城依水、水映城的西部水都;向南,雅安十里长街,茶文化公园、汉代文化公园、茶马古道公园,文化与生态融于一体。(《四川日报》120206

随着成都在打造世界田园城市的日程上,使用了现代字眼之后,人们并没有忘记四川的魅力成都的魅力,其实就是四川在自己所具有的自然环境中把城乡融合在了一起。城中有乡野的画面,乡野里有城市的现代感觉。

    而更为重要的是四川的综合治理,是一个非常全面的提升。 2008年开始,四川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先后经历灾区先行、11市试点、全面推进、优化提升等阶段,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容貌改观了,环境管理有序了,城镇品位提升了,人居环境改善了。一个地方的脏乱差不是小事,事关群众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事关群众的安全和健康。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在深入基层调研时,深感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迫在眉睫。

    绵阳投巨资对40多条背街小巷和100多条人行道、车行道进行整治改造;拆除了2万多个不规范广告牌,代之以亮丽的电子屏幕广告牌;对城区12万块街面店铺牌匾进行规范设置;新增或更换了1万多个果屑箱和垃圾桶,新购、改造了100多辆清扫车、垃圾车,乱贴乱画等城市牛皮癣一扫而光。

    桥下喂牛,桥旁种菜,以前的成都成雅立交桥下是脏乱差聚点。在四川开展的公路水路沿线环境治理专项行动中,成都市拆除了成雅立交桥下约7000平方米的违章建筑,清理垃圾和建渣,疏通边沟,投入200万元实施绿化景观建设,绿化面积达1.5万平方米,三环路到机场路的道路也进行了拓宽改造,面貌焕然一新。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素有天府之国的四川,对创造清洁优美城乡环境的愿望更加强烈。而更让群众满意的是优美的环境也是百姓的期待得以实现。谁不愿意在优美如画的环境中生活呢!

    “一个地方的脏乱差不是小事,事关群众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事关群众的安全和健康。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在深入基层调研时,深感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迫在眉睫。

    2009年,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四川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摆在突出位置,纳入全局工作统筹安排,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决议》、《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实现了从行政管理到依法管理的转变。

绵阳投巨资对40多条背街小巷和100多条人行道、车行道进行整治改造;拆除了2万多个不规范广告牌,代之以亮丽的电子屏幕广告牌;对城区12万块街面店铺牌匾进行规范设置;新增或更换了1万多个果屑箱和垃圾桶,新购、改造了100多辆清扫车、垃圾车,乱贴乱画等城市牛皮癣一扫而光。

集中整治交通沿线——桥下喂牛,桥旁种菜,以前的成都成雅立交桥下是脏乱差聚点而这些似乎就是这个天府富庶之地的一大特色。但是这样的一个图景却是带有很强的小农经济的特点。在四川开展的公路水路沿线环境治理专项行动中,成都市拆除了成雅立交桥下约7000平方米的违章建筑,清理垃圾和建渣,疏通边沟,投入200万元实施绿化景观建设,绿化面积达1.5万平方米,三环路到机场路的道路也进行了拓宽改造,面貌焕然一新。

  环境变化改变着人们的卫生习惯和审美观念,也让城乡居民修炼出一连串新习惯:发现乱丢的,有人提示;车辆乱停的,有人投诉;破坏公共设施的,有人制止;门前绿化,家家动手……

似乎是四川在经历了地震给四川带来的浩劫之后,在恢复重建中这也是一个机会,利用重建理工的这个机会,四川在面向未来设计和规划城乡农村建设的时候,注意到了规划的前瞻性,而且是再下去几十年也不会落伍。因此才会用城乡的社会具有了如花如梦的温馨和宜居。

而且四川的文化底蕴也因此得到了新的发掘和提升。  绵阳,三江抱城,碧水粼粼。走进大街小巷,满眼整洁和清新。一处处文明新景,诠释着 科技城文明城宜居城;眉山,深入挖掘诗书文化,全力打造中国诗书城,设计蓝图正在变成现实;安县,统一打造灰瓦、白墙、木窗框的川西民居风格建筑群,居住环境令人赞叹不已。

环境的整治、街道的整修、卫生的清洁,也在展示着市场新的城乡环境的巨变。栗色生态市的全川的变化是如此的明显,优势笔者更能体会到为什么成都在打造世界田园城市中还有现代的气息和感觉。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