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塞门


  上面都是说管仲一点也不节俭的。看来说管仲器小,并不是因为管仲节俭。孔夫子上来就否定了管仲的节俭,那么说管仲器小是因为什么呢?

  估计在场之人还是没想明白,于是就说了“是不是(因为)管仲懂得礼呢?”

  话音未落,孔夫子就反驳了他。说:“国君宫前立着‘塞门’,管仲家门前也立了一个;国君为了接待外国之君,殿有‘反坫’,管仲家也有!管仲要懂得礼,还有谁不懂呢?”

  呵呵,这个又被孔老夫子给否定了。管仲也不是知礼的模范,不过不知礼的管仲竟然能够得到孔子的推崇本身也是说明一些问题的,孔子真的是“好礼”之人吗?

  需要简单解释一下,“树塞门”并不是用一棵树挡住大门。“树”是动词,就是树立的意思,也就是在那里立着。“塞门”是一个词,是代表一种东西的名词。这种东西现在没有,其用处相当于老四合院里的“映壁墙”,不过是在门的外面。而且当年也是国君专用的,如果模拟,就相当于天安门前的“华表”。谁家门前立这东西?在辛亥前也是要掉脑袋的。管仲家也搞了一个,如果按当年的看法也是一种越级的形为。

  “反坫”,这东西不太好解释。简单的说就是两个台子,是用来放置爵(酒杯)的。当时两君相见也是有一整套规矩的,说起来就复杂了,也离题太远。简单理解,这个反坫也是仅仅用于二君相见的礼仪时候用的一个东西,也就够了。

  孔子就是在说“国君专用的他都有,他还懂得什么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