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恕”


  南怀瑾总是说宋儒如何如何,总是说这个不是孔子的,那个不是孔子的。那么他的这个呢?是不是孔子的呢?俺是不知道,但是这个看起来很眼熟,因为这个不像是儒家的,而像是脑袋上没有头发的那一类人的说法。我们在孔子本人的传记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绝不是像耶稣那样,打左脸还要把右脸凑过去的人。孔子从来不掩饰自己的好恶,后面还有君子有几恶的说法。比如见着阳虎绕道走;比如称病不见孺悲,然后又故意弹琴告诉他,我就是不想见你。如此种种。

  孔子的“恕”,绝对不是那个意思。“恕”更多的是一种以己度人的换位思考,而不是宽恕或者饶恕罪恶。孔子不是有求必应的大慈大悲的观自在菩萨。南怀瑾先生的说法,即便在本章,即便是在语言的逻辑上也是讲不通的。如果前边说的是一件事情的话,孔子后面说的又是什么呢?在后面我们明明白白的看到“恶不仁者”说的也是一种人,孔子还说这种人“其为仁矣”,说的是这种人也是仁人,还做“仁”事儿呢。这还有什么可说的吗?孔子根本就不是那种会“爱你的敌人”的那种人。想要那种慈悲心,请换到别家,或者是喜马拉雅山南边,或者是耶路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