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这一章孔子说的又是什么呢?说的是两种人,一种是“好仁者”,一种是“恶不仁者”。这两种人实际上是有程度上不同的。孔子没见过的是两类人:一类是“好仁的人”;一类是“厌恶不仁的人”。 孔子就是把“好仁者”和“恶不仁者”分成两个层次。类似“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样。“好仁者”指的是真正以仁为核心,真心实意的喜欢“仁”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是一切都以“仁”作为自己的标准来行事,孔子称其为“无以尚之”,也就是没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了。
“恶不仁者”只是因为厌恶不仁之行,而行仁的那类人,因为他厌恶“不仁”,所以也会按照“仁”的标准来行事,但是“恶不仁者”能作到的只是能使不仁之行不加其身而已,自然也就不够“无尚”了,因为他是被动的拒绝不好的事情,而不是主动接受好的。这里面的确是有程度不同的,但是这两类人也都是世间罕有的,为什么呢?是“仁”很难吗?还是因为别的事情呢?
“恶不仁者”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