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松父:一世清名,数纸墨香


  阎松父:一世清名,数纸墨香

  编者按: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美术大师阎松父逝世27年了,阎松父先生以他杰出的艺术成就及风骨受到人民的尊敬。著名画家周明安先生在《托意深微画里看——纪念阎松父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一文中写道:“光阴似箭,人生如梦,新世纪第二年的孟冬时节,迎来了我的恩师——著名国画家阎松父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的日子,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一想到阎松父先生,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阎老和蔼慈祥的面容,耳边似乎响起先生亲切爽朗的笑声。在我几十年的学艺生涯中,阎松父先生是我最尊敬、最爱戴,给我的教益最大,最让我心存感激的老师。”

  为了纪念阎松父先生,笔者收集整理若干资料供网友参考,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阎松父(1902年-1985年),名磊,江苏扬州邵伯镇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幼因家贫失学,性喜绘画,常临摹书中插图绣像,偶得《芥子园画谱》,爱不释手,朝夕临摹不缀。15岁时,同里名画师孙汉文见他聪颖勤奋,遂尽心教以画法。松父潜心探讨,技术日进。

  民国12年(1923年),经孙汉文介绍,到江苏镇江崇实女中任教,结识学者名流肖谦中、韩伯彦、易居左、凌铁庵等人,参加当地“丁丁画社”活动,创作巨幅国画《牧牛图》,入选当时在南京举办的全国美展。民国22年夏,得肖谦中、易居左的帮助,在安庆、庐山举办画展。



  阎松父先生抗日战争时期绘画《春牧图

  阎松父自幼从师孙汉文先生习国画,1921年入上海美专函授。抗敌战争爆发后,民国27年,安庆沦陷,松父率家避难至万县时,将绘制的抗日宣传图百余幅在街头展出。时冯玉祥恰在万县,见画展后大为赞赏,亲书“还我河山”条幅相赠。不久,松父在万县所租赁房屋遭日机轰炸,衣物荡然无存,疏散至江津,被任命为教育部教师第三服务团艺术股长,兼任该团主办的《千字报》美术编辑。民国33年,又任“重庆基督教负伤将士服务协会”宣传助长。松父购买布匹,绘制大幅抗日宣传画,到湖北的巴东、老河口及河南的邓县、南阳等抗日前线巡回展出,慰劳伤兵。其时,邓县蝗灾严重,民不聊生,松父得各方支持,举办画展,将收入20余万元,全部用于赈灾和慰劳荣军。

  

  阎松父猛虎回头图》-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松父绕道返江津,任教江津几江女中,其间,辗转泸县、宜宾、合江等县举办个人画展,赖以糊口。

  解放后,松父任江津中学美术教师,生活去安定,教学之余创作了一大批国画新作,作品讲究笔墨色彩,艺术上日渐成熟,并注意反映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1956年,《浴牛》、《劳动后的休息》参加省第一届国画展览会和西南第一届国画展览,受到行家好评,《劳动后的休息》被选入全国第二届美展,为中国美术馆所收藏。竹画《月下雄风》获四川省工艺美术展览创作二等奖。其时,《人民日报》、《新观察》、《文化报》、《诗刊》先后发表他的《浴牛》、《春郊放牧》、《晚笛》、《归牧》等作品。1957年,松父辈错划为右派分子。尽管处境困难,任坚持作画。1959年摘掉右派帽子后,他心情舒畅,收集整理历年的牛、虎、鹰画稿,从局部到整体反复研究,重新加工。并到农村、动物园写生,力求在艺术上达到新的高度。此后,所画牛、虎神形兼备,独具一格。江津中学四十周年校庆时,他画出不同形态的虎画40幅参加展览。其间,他还受重庆市工艺美术公司的委托,精心绘制几百件四川竹帘画和竹簧制品、销往东欧和东南亚各国,促进中外艺术交流。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松父被下放到农场当工人,每天割草、喂牛、送牛奶,成天与牛打交道,他注意观察牛的生活情态,用劣等的纸张画出近百幅奶牛画稿。1971年调江津师范任教。1973年调县文化馆,历任美工、副馆长、名誉馆长。

  粉碎“四人帮”后,党为松父落实了各项政策,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彻夜难眠,在为中国江津县委绘制的《春花十种图》上题诗到:“十种名花十样开,满园春色满亭台,熏风能解吾民温,燕舞莺飞入望来”。1977年,著名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在成都访问阎松夫,在其报告文学《中国艺术的第二个春天》里,专门作介绍,并刊载《虎跃图》。1979年,省领导人出访西欧,特请松父作画,赠送英、法、德、意等国领导人。1980年,他在成都与四川省知名画家一起受到邓小平通知的接见和合影留念。此时松夫虽年近八十,艺术青春焕发,挥洒丹青,放笔直下,作画数以千计,虎、鹰图千姿百态,气韵生动,1981年,其《怜子图》获省文学艺术作品优秀奖。是年,江津县政协、县文教局、县文化馆羁绊《国画家阎松夫创作六十周年纪念展览》。1982年,永川地区文化局、艺术馆和重庆艺术馆分别举办《阎松夫国画展览》,《重庆日报》并专门评价。1983年省文化局授予他老画家荣誉奖。



  怜子图  阎松父 1982年作

  松父研习国画,山水、人物、花鸟、走兽,既吸收上海画派、岭南画派之长,又经过长期钻研,大胆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立意新颖,构图独特,线条流畅,色泽明快,牛、虎的代表作为《百牛图》、《怜子图》,人称“多牛翁”,字号半梗草堂,题画室为“啸风楼”。

  1976年后,松父身兼全国美协会员、四川美协理事、省文联文员、省政协文员、县政协副主席、县美协理事长、县画苑苑长、县文化馆名誉馆长等多种职务。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有《阎松夫国画选》。

  解放后,任江津中学、江津师范美术教师。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文革”中受到冲击。1974年调江津文化馆任副馆长、名誉馆长。早在抗战前,其作品巨幅《牧牛图》就入选南京举办的全国美展,不曾在安庆、庐山举办个人画展。抗战中来江津后也曾辗转泸县、宜宾、合江等地举办画展。1956年,作品《浴牛》、《劳动后的休息》参加四川省、西南第一届国画展,受行家好评,《劳动后的休息》入选全国第二届美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竹画《月下雄风》获四川省工艺美术展创作二等奖。《人民日报》、《新观察》、《文汇报》、《诗刊》先后发表他的《浴牛》、《春郊放牧》、《晚笛》、《归牧》等作品。



  五虎图   阎松父

  1959年后,阎松父收集整理历年的牛、虎、鹰画稿,从局部到整体反复研究,重新加工,力求在艺术上达到新的高度。此后,所画牛、虎神形兼备,独具一格。松父研习国画,山水、人物、花鸟、走兽,既吸收上海画派、岭南画派之长,又经过长期钻研,大胆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立意新颖,构图独特,线条流畅,色彩明快,牛、虎的代表作是《百牛图》、《怜子图》,人称“多牛翁”,自号半耕草堂,题画室为“啸风楼”。阎松父是中国美协会员、四川美协理事、省政协委员、民盟盟员、县政协副主席、县美协理事长、县画苑苑长。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有《阎松父国画选》。阎松父于1985年3月因病逝世。一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美术大师终于走完了他的艺术之路。只留下一世清名,数纸墨香。



  阎松父先生代表作《下山虎

  阎老身兼多种职务,如:全国美协会员,四川省美协理事,省文联委员,省政协委员,县政协副主席,县美协理事长,县画苑苑长,县文化馆副馆长、名誉馆长等。从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二年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对外贸易促进会、中国国际书店等有关单位,曾组织阎老的作品,送往巴基斯坦、菲律宾、新加坡、日本、芬兰、荷兰、冰岛、加拿大等国展出,受到国际友人的高度赞扬和热烈欢迎。赵紫阳、谭启龙同志分别出访西欧、日本时,都曾携带阎老所画的牛、虎、鹰等画幅作国礼相赠主人。一九八五年三月二十一日晨,松父平静离开人世,一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美术大师终于走完了他的艺术之路。只留下一世清名,数纸墨香。

  阎松父之子深情忆父

     “纪念阎松父先生百年诞辰画展”将于后天在地王广场开展。对于已故的阎松父,人们只知道他是位善于绘虎的画坛巨匠,而丹青之外的阎松父是怎样的呢?昨日,阎松父的长子——已79岁高龄的阎保罗在接受记者独家采访时,首次披露了阎松父有三“怪”。

  一“怪”:“敝帚”不珍 平民为友

  通常画家对自己的作品都十分吝爱,而豪爽放达的阎松父却并不在意,只要有人张口索画,他便会欣然送出。抗战开始后不久,阎松父率家人逃难离开安庆。一路辗转,先后在武汉、宜昌、万县流落。尽管住是在教堂里打地铺,吃是上顿不接下顿,但阎松父依然画不离手。阎保罗说,父亲好饮酒,每逢酒阑必高谈阔论,语惊四座。由于他个性和蔼,所到之处结识了不少朋友。其间,不少农民、勤杂工乃至难民找他要画,他都欣然送出。阎松父认为“画送出去了可以再画”,于是至今在武汉、宜昌、万州等地,民间收藏都有他的大量珍贵作品。

  二“怪”:宁当画匠 不当少将

  逃难到万县,阎松父复制抗日宣传画在街头展出,以激励军民的抗日斗志。此时,冯玉祥将军邂逅了他,非常敬佩其为人,不仅要了阎松父画的一幅牛,还回赠了一幅“还我河山”。之后,阎松父奔赴抗战前线,到了河南李宗仁的战区司令部,画了许多宣传抗日的画。1942年,河南闹蝗灾,阎松父含泪挥笔画了一百余幅画进行义卖,收入全部捐赠给灾区人民。崇高的品质和精湛的画技让李宗仁折服,他决定授予阎松父少将军衔。阎松父婉言谢绝了:“我只是个画匠。”于是,李宗仁送给他一套不带军衔佩章的军装,以便他任意出入司令部。

  三“怪”:对外宽容 对内威严

  对外人宽容可亲,对家人威严,阎保罗对此记忆犹新。一次,抗战前方打了胜仗,阎松父画了一幅八尺雄鹰赠给李宗仁以表祝贺。李宗仁非常珍视,就请了一位老裱工精心装裱。结果老裱工不小心在装裱过程中弄坏了画,害怕军中怪罪,深夜找到阎松父下跪求助,连呼“先生救我”。结果,阎松父一边安慰老裱工,一边磨墨展纸,通宵达旦重新完成了这幅巨制。然而,对自己的子女就不那么幸运了。一次,阎保罗在写字时洗笔,不小心把几滴墨水洒到父亲的一幅画上。为此付出的代价是,被罚跪两个时辰不能吃饭。

  画坛名手阎松父

  姚悦

  清末民国的安庆,乃皖省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繁荣的商埠贸易,则是拉动文化艺术健康向上的主要经济纽带。一时间,全国不少文化名人以及书画艺术家被吸引着纷纷涌向宜城。当时客居安庆的扬州籍名画家阎松父先生,便是来皖较为突出的一位画坛名手。

  阎松父(1902———1985),又名阎磊,江苏扬州人(解放前居安庆;解放后则去四川江津供职)。通文善书能画,尤精画虎,有“阎虎”之誉。画虎手法有“大风堂”主张善孖先生笔墨之神韵;与光元鲲、宋南谷先生皆为皖省一代画虎名家。与青阳人陶景华(善画牛,笔墨神态各异,世称‘陶牛’。)同受业于孙汉文门下。曾邀画友方晓、袁醉厂、蔡景元诸贤共组“丁丁画社”,并敦请社会书画雅流共磋画艺,其况可谓一时之盛(时阎赁居孝子坊画家韩伯韦先生宅。韩伯韦,一字留,别号竹西旧客,江苏丹徒人。舅父冯梦华时任安徽巡抚。家学世代渊源,祖父皆为一代金石考证名家)。

  《博古清供图》是我最早接触的画家的一张写生画稿;画寸四尺三开,纸本设色;赏读其画,颇感笔墨清新雅逸,气格拔俗;虽已历经十载余,然至今记忆全新。

  后在藏玩过程中,又相继欣赏到不少先生的画作精品(早、中、晚期皆有);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他精心创作的一幅《虎啸生威图》;这张作于七十年代的画作,艺术手法更趋细腻成熟。画家将猛虎凶悍强健的身躯,渲写出咄咄逼人的威猛气势,让人不寒而栗。

  实际上,先生笔下的猛虎,花卉诸品;若从其艺术内涵赏之:笔墨意趣无不呈现出一股浓郁的书卷气;内在精神甚得文人幽深之“画境”。先生在绘画上之所以能有如此精深之造诣,乃与其“广集博识”的艺术思想是分不开的。其精鉴赏,富收藏;凡所遇古字旧画,若经其眼,莫不立辨真赝。认为“鉴(甄)别古字画,乃为内养气质之修炼。”

  先生“善交友,好游历”;并十分重视户外写生;故他所绘,皆从生活中撷取而来。认为“一位艺术家,必须‘外师造化’;应以苦瓜和尚‘搜尽奇峰打草稿’之艺术箴言为准则;反之,其艺术生命则将是‘无源之水’而枯萎。”。

  是幅《牡丹图》之三尺条幅(如图),作于1981年间,乃先生由宜入川后的一张晚年佳构。画面设色淡雅研润,富贵美艳迷人;摇曳灵动的风姿,妩媚而不妖艳;笔墨内含融“青藤白阳”之冷逸,气韵又似“南田新罗”之娇贵;画中折枝穿行自如,花团竞相绽放,茎叶勾勒润致有力;是将完美精整的画面渲染得自然有灵气,笔墨以臻“人画俱老”之境界!

  纪念阎松父百年诞辰画展开展

  2004年04月23日

  18日,纪念阎松父百年诞辰画展在解放碑地王广场开展。阎松父以画虎闻名,其画展吸引了不少美术爱好者。

  阎松父1902年出生于江苏扬州,后辗转迁到重庆江津,是一位德艺双馨艺术家。

  为纪念阎松父诞辰一百周年,由市文化局主办、市美术公司淳辉阁承办了这次画展。步入展厅,阎松父各个时期的画作映入眼帘,最吸引人的自然要数那些俯、仰、立、卧、滚形态各异的虎了。

   据悉,本次画展为期3天,共展出了阎松父各个时期的画作90幅,同时展出的还有其弟子的20幅书画作品。

  (消息来源:华龙网)

  龙光信自辉牛斗——缅怀国画大师阎松父先生

  阎松父先生,名磊,一九○二年十月二十三日生于江苏省江都县(现改属扬州市)邵伯镇。幼家贫,曾就读私塾,后辍学。松父幼年酷爱绘画,常喜临摹书中插图绣像。偶在父辈处见《芥子园画传》,爱不释手,朝夕临摹,寒暑不断。

  十五岁时,同里名画师孙汉文先生见其年少聪颖,学习刻苦,颇堪造就,遂尽心教其习画。松父经良师指点,技艺长进。汉文先生并展示古今绘画大师石涛、郑板桥、吴昌硕、任伯年等名家作品让其赏析、临摹。松父大受启迪,眼界更开,为他以后毕生从事绘画艺术奠定了牢实的基础。

  一九二三年,经孙汉文先生推荐,到江苏镇江崇实女中任教。加入镇江“三三画社”,钻研绘画理论。他博采众长,中西兼蓄,不断从事国画创新工作。

  一九二四年,他在“三三画社”中展出二十余幅花卉翎毛,博得观众赞誉。

  一九二五年秋,他到安庆培德女中任教。安庆时为安徽省会,他结识了当地学者名流肖谦中、韩伯韦、易君左、凌铁庵等人。在他们的支持下,当地中、小学教员组成了“丁丁画社”,切磋画艺。松父积极参画社活动,并创作巨幅国画《牧牛图》,入选当时在南京举办的全国美展。一九三三年夏,在文坛前辈肖谦中、易君左二人的推动下,松父在安庆、庐山举办画展。此后,他在五四运动中声名初振。

  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次年安庆沦陷。他乃率家逃难至武汉,后又西上宜昌、万县。时值抗日高潮兴起,松父毅然拿起笔来作刀枪,复制抗日的宣传画百余幅,在万县街头展出,以激励军民的抗日斗志。著名的爱国将领冯玉祥见后,深为赞赏,并亲书“还我河山”条幅相赠松父。

  不久,松父在万县所赁房屋遭日机轰炸,衣物荡然无存,乃携全家流亡于重庆。后轰炸更甚,又举家疏散到江津县。松父被任命为“教育部教师第三服务团”艺术股长并兼任该团主办的《千字报》美术编辑。这时,冯将军曾往来于重庆、白沙之间宣传抗日,发动献金。从一九四四年起,冯又任命松父为“重庆基督教负伤将士服务协会”的宣传组长,直至抗战胜利。这时,冯拨经费千元,购买布匹,由松父绘制大幅抗日宣传画并奔往湖北的巴东、老河口及河南的邓县、南阳等抗日前线巡回展出,慰劳伤兵,鼓舞前方将士的抗日斗志,受到当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等的热情接待,交口赞誉。这时,邓县蝗灾严重,民不聊生;松父在有关方面的支持下,又举办了个人国画画展,将所得二十余万元,全部用于赈济灾民和慰劳荣军。直到今天,邓县人民仍对他十分怀念。由于前方炮为连天,道路受阻,直到抗战胜利前夕,他才绕道陕南、川北,回到江津。

  一九四六年,松父全家九口,处于饥寒交迫之中。他在江津私立几江女中任教时曾在江津、泸州、宜宾、合江等地举办个人国画画展,聊以糊口。就这样,他在漫漫长夜苦撑三年,终于迎来了解放。

  解放后,他就任江津中学及江津女中美术教师。以饱满的革命热忱,积极从事教育工作;同时,又勤奋创作,以《劳动后的休息》大幅国画,入选参加新中国第一届全国美展,后为国家收藏。他的其余作品,还多次参加省、市、地、县展出,备受赞扬,荣获奖励。同时,《人民日报》、《四川日报》、《重庆日报》、《新观察》、《西南文艺》、《星星》、《红领巾》等许多中央及地方报刊,均多次登载过他的作品。

  正当他勇攀新的艺术高峰时,遇上一九五七年的政治风暴。松父同志由于秉性耿直,终以“莫须有”的罪名蒙受不白之冤,受尽屈辱。但他胸怀坦荡,,坚信未来,终于在一九五九年落实了政策,恢复了人的尊严。从此后,他搜集、整理了过去的牛、虎、鹰等各种画稿,反复研究、探讨他们的形象、比例、解剖、透视等各个方面,从局部到整体,逐一重新加工,力求准确。并经常深入农村并到城市动物园,实地观察牛、虎的各种形态,作了大量的写生。从此后,他所画牛、虎、神形兼备,意趣盎然,栩栩如生。一九六二年,江津中学四十周年校庆,松父老师以四十幅不同形态的老虎参与展览。这一年,他还在有关方面的支持下,受重庆市工艺美术公司等单位的委托,精心绘制了几百件四川竹帘画和竹簧制品,这是他在绘画艺术上又一新的尝试。受到东欧及东南亚各国贸易使者极其热烈的欢迎。

  一九六六年,松父年逾花甲,又遇上了十年浩劫。他被迫丢下画笔,进入牛棚。每天割上百斤牛草,送几十户人家的牛奶。这位毕生甘作孺子牛的人民艺术家,竟成天和牛打交道。这种长期与牛为伍的牛棚生活,竟意想不到给他以深入观察牛的极好机会!

  一九七三年,阎老调到江津县文化馆,使他从此有较充裕的时间从事美术创作。

  是年十月上旬,他应广交会之约,在重庆赶制长四米、宽二米的巨幅竹帘画《双虎图》,参加了广交会展出。这件稀世之宝,后被日本重金购去珍藏。

  一九七四年夏,阎老偕妻乘舟东下,回到阔别五十年的故乡邵伯镇。老人感慨万千,悲欣交集。

  一九七六年,“四人帮“彻底覆灭。松父同志的所有”问题”均得到澄清,政策全部落实,他以七十多岁的高龄,挥洒丹青,精心绘制出成百上千件国画。

  阎老身兼多种职务,如:全国美协会员,四川省美协理事,省文联委员,省政协委员,县政协副主席,县美协理事长,县画苑苑长,县文化馆副馆长、名誉馆长等。他有各种职务缠身,经常参加各种会议,而且担负统战工作,十分劳累。但他心情愉快,毫无怨言,并坚持不断创作,使自己的绘画艺术水平达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度。从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二年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对外贸易促进会、中国国际书店等有关单位,曾组织阎老的作品,送往巴基斯坦、菲律宾、新加坡、日本、芬兰、荷兰、冰岛、加拿大等国展出,受到国际友人的高度赞扬和热烈欢迎。赵紫阳、谭启龙同志分别出访西欧、日本时,都曾携带阎老所画的牛、虎、鹰等画幅作“国礼”相赠主人。

  一九七七年初,著名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女士在成都访问了松父老师。她回英后在其报告文学《中国艺术的第二个春天》里,还专门介绍了阎老的事迹。

  一九七九年,阎老在重庆与来访的日本关东书道家第二次友好访华团会见并交流艺术经验。

  一九八○年六月下旬,阎老在成都参加省美协第二次代表大会期间,恰遇邓小平同志来川。阎老和其他知名画家一起,受到小平同志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随后,阎老偕妻回到阔别四十年的安庆市。一九八一年为纪念阎老八十寿辰,江津县政协、文化局等单位特举办“阎松父创作六十五周年画展”,以表庆贺。展后,又为他出了《展览题咏集》。

  一九八二年五月,阎松的国画在重庆展出,重庆电视台专门作了录象播出。《四川日报》、《重庆日报》还刊登了文章,作了很高的评价。

  一九八三年十月,中央教育部委托下属局对阎老从事美术教学工作数十年的先进事迹进行搜集,决定刊入《教育名人录》专辑出版。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二十日,他因脑血管硬化及肺心病等多种病因,被送往县人民医院抢救治疗。一九八五年三月二十一日晨,松父平静离开人世,一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美术大师终于走完了他的艺术之路。只留下一世清名,数纸墨香……

  阎松父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