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父母几谏


  “事父母几谏”,有人把这个“几”翻译成讥笑之“讥”,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孔子怎么也不可能让当儿子的对父母含有讥讽之意,虽说现在看不起爹娘是很普遍的事情,但是过去肯定不是这样的,孔子更是不可能的提倡的,不论怎么说都是难以说得通的。这个“几”只能理解为“慢慢的”“婉转的”含义。这句话翻译过来就应该是“对父母之过,应该婉转的劝谏”。这个应该是没有疑义的。

  “见志不从”解释起来意思就复杂多了,主要的歧义在断句上。“见,志不从”呢?还是“见志,不从”呢?这有区别吗?区别是有的,“见,志不从”就是说“(儿子)看见父母不听这件事”。“见志,不从”说的是两件事。就是说“儿子见志”这里的“见”应该是现,意思就是“儿子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我个人倾向于后一种,也就是儿子要把自己的意志表达出来,不论父母是不是听从都要表达出自己的看法来。表达出自己的意见父母并不接受那么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