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后中国光伏组件企业或仅剩40家,且由外资上市企业主导
光伏组件产能需求严重失衡,2012市场需求增长有限,中国中小型企业将大幅倒闭,预计一年后,中国三线光伏组件企业将基本消失,市场被一、二线品牌占据,企业或仅剩40家。
一、2012年中国光伏组件出口前十市场需求量将萎缩
2011年,中国太阳能光伏组件出口的十大国家中,欧洲占有6国,亚洲有日本和印度2国,另外还有美国和澳大利亚。
欧洲6个国家占到中国光伏组件出口量的50.5%,而这6国或是补贴政策下调,或构建贸易壁垒,对中国光伏组件企业出口均具有较大的威胁,如果这些因素导致中国对此六国出口量下降50%,那么将直接影响中国光伏组件3.8GW的出口规模。另外,2011年中国向美国出口组件近2GW,如果美国双反成立将直接切断中国中小企业对美出口的通道,光伏组件对美出口减少量将至少在1.5GW以上。
综合看,2012年欧洲6国和美国将至少导致中国光伏组件出口规模减少5.3GW,即使2012年中国对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亚市场组件出口规模增加1倍,也只能抵消1.2GW,因此中国对前十国的出口量2012年可能减少4.1GW,这相当于年出货量在20MW的三线品牌200家的规模。
中国光伏组件出口十大市场分布,2011年
数据来源:大美研究中心
二、成本下降无法消化价格下跌,行业亏损经营已达半年之久
2010年三季度以前,组件出货量的增加和成本的下降不但抵消了价格的下跌,而且还进一步拉高了行业的毛利率,因此光伏组件价格与行业毛利率反倒其行。然而,从2010年3季度以来,组件成本下降只部分的抵消了价格的下跌,太阳能组件价格与企业行业毛利率双双持续下滑,组件价格2010.Q3的1.97$/W下降到2011.Q4的1.12$/W,下降幅度达到38%;行业平均毛利率由2010.Q3的24.3%下降到2011.Q4的4%,下降了20.3%。如果在进一步考虑近利润率的话,预计早在2011.Q2行业的已经处于盈亏平衡点,下半年一直在亏损,整个行业尤其是毛利率平均线以下的企业已经没有太多的弹药坚持下去,国内外企业的倒闭潮已经来开序幕。
太阳能组件价格及盈利能力走势,2010.Q1-2011.Q4
数据来源:大美研究中心 彭博
三、中国约200家中小型光伏组件企业将在2012年被淘汰
面对这一不断恶化的竞争环境,大型企业凭借其规模、品牌、渠道以及和政府千丝万缕的关系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了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毛利率。然而,中小型企业虽具其灵活性,但综合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且绝大部分企业主动采取价格战,导致其毛利率大幅下降,国内已经有一部分中小型企业停产倒闭,就目前成本、价格与出货量的水平下,笔者认为倒闭潮才刚刚开始,2012年倒闭案例将会不断增加,尤其是三线企业。
中国龙头企业毛利率与行业平均对比,2010.Q1—2011.Q4
数据来源:大美研究中心整理(标企业数据是根据针对尚德、天合、英利三企业公开数据整理而成)
目前国内光伏组件企业约有10家左右,二线品牌接近30家,三线品牌约有200家。预计到2012年底或者2013年初,国内三线品牌将基本上完全消失。国内光伏组件企业的集中度正在持续提高,2010.Q4,中国一线组件品牌出口量份额为49.3%,二线品牌为30.8%,三线品牌为19.9%;到2011.Q4,一线组件品牌份额提高到60.4%,二线品牌份额微弱降到28.1%,而三线品牌份额降到了11.5%。一线品牌份额季均增加2.8%,二线品牌季均下降0.7%,三线品牌季均下降2.1%,如果按此结构变化趋势推算,到2013.Q1,中国三线组件品牌基本全部退出市场,一线品牌将占据近75%的份额,余下的市场留给了二线品牌。
中国光伏组件企业结构变化趋势,2010.Q4—2013.Q1E
数据来源:大美研究中心
四、国内外商独资上市企业将主导国内光伏组件产业
从出口量的角度看,国内三线电池组件品牌半数以上为私营且非上市企业,这类企业成为本轮洗牌的牺牲品。国内三线组件品牌退出市场后,中国光伏电池组件产业将由外商独资的上市企业主导,外商独资化成为最明显的特征。
中国光伏组件一、二线品牌组件出口量分布,2011年数据来源:大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