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三座大山


  优土两家公司太相似了,合作的协同效应很可能是负面的,我并不能完全支持他们的做法,我们的目标则是取代优土,成为行业老大。

  网络视频行业在过去的两年里,竞争激烈之下争执不断,从反盗版、版权、发展模式到自制剧,每一次争执中,酷6网CEO李善友、优酷网CEO古永锵、土豆网CEO王微总是被屡屡提及,但爱奇艺和龚宇却显得非常低调。

  不过,此刻视频行业格局仍在变动之下,成立两周年的爱奇艺在采取了跟随路线之后,开始发力。

  "推翻"三座大山

  两年来,我们最大的挑战就是去年2月,优酷开始购买独家版权,这一下子把我们也推到风口浪尖上,只能背水一战。回顾爱奇艺两年的发展历程,本来按照既定路线专注做好视频内容,打造"品质、青春、时尚"标签的爱奇艺只能应战。

  事实上,不只爱奇艺,整个网络视频行业都被拖进了这个非理性的竞争游戏当中。从去年2月开始,热播影视剧的网络版权迅速暴涨,"热播剧单集价格从30万涨到150万,因为参与方太多,竞价购买者太多,内容版权费用快速上涨已经到了非常不合理的状态。比如,2011年上半年,搜狐视频曾以3000万元拿下98集新《还珠格格》网站独家播映权,随后爱奇艺以单集200万元购买《太平公主秘史》。

  相比此前反盗版、版权之类的争执,这个突如其来的、需要大投入的价格之争才是引发行业变局的关键。

  彼时已经上市的优酷,有足够的资金玩这个游戏,彼时的优酷需要通过独家版权树立更高的竞争门槛,彼时虽然优酷的竞争对手瞄准的是位居行业第二的土豆,但是排名第三的爱奇艺也只能跟进。

  与优酷以及土豆长达五年以上的历史相比,2010年4月才上线的爱奇艺是视频行业后加入的竞争者,但因为有着百度和曾投资Hulu的普罗维登斯基金的投资和支持,爱奇艺被业内人士称为出自富贵之家的"纨绔子弟".尤其是爱奇艺特立独行的"视频品质"、不加入口水战、争取白领用户的做法,更被视为某种"清高"的路数。

  但爱奇艺还是不得已卷入了独家热播剧的价格之争,当时买内容的资金超过预算的三倍以上,好在股东非常清醒,他们支持爱奇艺的投入。

  不过,这场由优酷引发的价格之争到了去年四季度则达到了僵持阶段,非理性、违背市场经济规律之下的高价热播剧已经有价无市,无人购买。转折点就是优酷与土豆的合并,从今年3月开始,热播剧的价格已经开始"腰斩".此次合并宣告着网络视频市场非理性竞争的终结。一个月后,4月24日,搜狐视频、腾讯视频、爱奇艺三方组建"视频内容合作组织(VCC)",在版权和播出领域合作。

  三家联手采购版权,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进一步让网络视频市场的竞争更加理性,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网络视频行业竞争之激烈,历来有"三座大山"的说法。第一,内容,去年二季度三季度暴涨,现在终于价格下跌了;第二,带宽,因为中国的电信运营商的格局导致了播出费用投入巨大,一年数亿,这种投入比中国任何一个最大最好的卫视落地费还要高,高很多;第三,人工,当然这个在一般的互联网企业没有太大的差别,也没有什么特殊性。这三座大山,每一件事都要资金。在没有视频网站内部挑起的内容价格竞争之前,最大的压力是来自外部的带宽竞争。与每一个互联网细分领域的竞争一样,网络视频行业一直面临着内部、外部的诸多压力。

  收购谋求行业老大

  合作可以让版权价格进一步降低,但同质化竞争依然存在,不过,同质化竞争也是这个行业发展必须的。我们必须保持非常清醒。

  我在十几年的互联网生涯中把该遇到的问题都遇到了,把该遇到的障碍都遇到了,我今天在做爱奇艺的时候只是如何去应对它。不参与诸多口水战,不打"版权官司",我们是后加入者,人家五年了,我们才两年,只能是这个做法。爱奇艺埋头做事,内容、网站、带宽,太多的事等着。但是,2010年时,酷6网CEO李善友高调发起的反盗版之战,清除了盗版内容。这场战役中,酷6网作了很大贡献,付出了不少心血,打了不少口水战。

  但也有一个事实值得注意,一出生就做正版的爱奇艺更是最直接的"受益者".高调的李善友已经离开这个行业,土豆网已经成为优酷的一部分,这个行业的变化一浪接一浪,我们需要沉稳一如继往。

  成立两年的爱奇艺的确是采取跟随战略,不出头,跟着行业的变化往前走。同样,专注于自己的爱奇艺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数据显示,2011年爱奇艺的增长率达到了250.3%.在过去的20个月,网站的独立用户数从零增长到1.98亿。

  优土合并之后,爱奇艺目前已经位居行业第二,"但与第一'优土'的差距拉大了,这种排名意义不大,我们的目标是行业老大。"此刻,网络视频行业大变局之下,爱奇艺的野心突显,开始发力。

  说到优酷与土豆的合并,"优土两家公司太相似了,合作的协同效应很可能是负面的".我们正在谋划收购"一家完全不同定位的网络视频公司".定位不同,才能达成1+1>2的效果,希望成为老大。

  网络视频行业没有马太效应

  关于爱奇艺的基因,虽然我们做的是一个媒体行业,但是视频毕竟是一个新媒体,还是一个技术驱动型的媒体,技术对于爱奇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因。爱奇艺上线之后,为行业带来了"关灯"、"页面清晰布局利于观看"等新的用户体验方面的技术优势,但这些领先太容易被同质化了,不久,全部的视频网站全都有了"关灯"的观影体验。尽管如此,爱奇艺追求品质的技术优势还是带来了用户数的激增。数据显示,爱奇艺的用户观影时长已经占到全行业的15%.技术重要,还是人气重要?自优土合并之后,对网络视频的下一步竞争,有来自视频网站内部人士的看法认为:"其实我们更重视腾讯视频,那么庞大的用户基础,再一发力,这是所有视频网站都不可忽视的变量。"虽然目前腾讯视频看似平淡,动作并不多,不过,腾讯视频作为一个新加入者,尽管资金丰厚,但开始时并不知道如何选剧,一年前主动与搜狐视频达成合作,在这一行业开始学习。

  不过,对于依托于门户或者IM用户、有着天生优势的搜狐视频和腾讯视频,我并不看好且认为,网络视频行业没有马太效应。

  比如搜索,或者社交网络,这些领域马太效应非常明显,是赢者通吃的市场。网络视频市场的内容,以专业为主,专业内容的特点是人为因素非常大,不是一个完全依靠用户选择的,所以马太效应会受到抑制。

  虽然目前爱奇艺与其他竞争网站形成了眼前利益趋同的格局,但爱奇艺已经在内容定位上有了不同的布局,从请来台湾中天电视《康熙来了》的制作人,到打造专业海量内容的"分甘同味"计划和主攻网民口味的自制节目的"蒲公英"计划,爱奇艺的目标是成为视频网站里的"天猫". "技术"基因一词,包含了诸多变量,不仅是网络视频的技术参数,还有诸多涉及"选剧、自制剧"等内容上的人文指标。而这些,需要积累,更需要引入外援。爱奇艺已经开始发力。

  前两年,主要任务是技术与产品,从今年开始,主要精力放在营销上面,2013年要实现季度盈利。对于资金和股东的支持,完全没有问题,视频是百度的重要布局,支持力度非常大,最重要的是,李彦宏也没给压力,上市完全没有预期,把爱奇艺做好,取代优土、做成行业老大,这才是我们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