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底京贸国际城降价7000元,当时,一个多年的好朋友受到售楼小姐的“蛊惑”有意要买房,他来征询我的建议。虽然贾春宝跟房地产圈子之间也有将近18年的渊源,也系统地论述过中国房价看涨的原因,自认为属于“死多头”,但2011年深秋面对朋友的咨询,我还是建议“如果不是特别着急要用,就等再几个月”。
果然不幸被贾春宝言中了。京贸国际城苦撑10月依然无法出货。前不久再降6000元,上千老业主一夜蒸发百万.4月30日,愤怒的业主连续两天涌至售楼处,6日下午开发商的一位副总郝军醉酒驾车冲撞业主,导致一位老年业主受伤倒地……
令房价下跌已经成为从高层到传媒,从专家到民众共同努力的方向。而且伴随着房价下跌,开发商资金链紧张至断裂,甚至申请破产保护,原本被描述得很美好的楼盘成为烂尾,原本期待的美妙投资回报成为水月镜花。
政策引起的效应如涟漪一般逐渐扩散开去。政府的土地流拍,消费者持币观望,房企疲软,大盘指数反弹无力。那些没有投资在房子,而是投资在股票中的资金照样缩水。
——难道房产降价真的是好事吗?且不论其是否和当下所形成的趋势发生背离,亦不论是否会被“正确”解读,更不论是否能带来积极效果的同时,也衍生带来让我们感觉失落的现象。我们难道不能从自己的内心多问问一些简单的逻辑吗?
我们只看到了那些买不起房子,不够资格做房奴的“无家可归”的人之可怜兮兮。连老婆都没有资格娶;但房价下跌却让众多房奴的资产缩水,动辄亏掉数十万,让开发商大为亏损,损失的又何止数亿千万。开发商由于资金链断裂而申请破产,并让数年的辛苦与数以亿计的资产形成泡沫之后破灭。
作为裁判员与服务者,政策的制定者既不能有所偏袒,更不能言行不一。当我们关注一个群体的利益的同时,也损害了另一类人群的利益。
人为地将房价朝下拉,永远不能实现居者有其屋、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结果,甚至结果恰恰是相反的。因为市场总是会用另一种角度和逻辑去思维,并得出跟你预期相反的结论。
只是作为土地提供方的政府、作为资金提供方的银行、作为政府喉舌的传媒,在市场出现答复波动的时候,都没有什么伤筋动骨的损失,赚取巨额利润的同时,还得到了民意的支撑,虽然那种支撑有点“虚”。但依然是最大的赢家。
我们不能不认识到的是:价格的杠杆应该是由市场来调节的,政策只是发挥辅助作用。
当政府的意志进入到市场之中,那只能生命政府代表利益的某一方来与民争利。如此必然对某一方有失公允。这是不以口头上与文字上的标榜为凭的。
难道只有那些没有财力买房子的就是弱势群体,那些花了钱之后买房子缩水了的,就不是弱势群体?难道那些投入财务成本与非财务成本,最终却落得个血本无归的人,就不是弱势群体?
真正的弱势群体不应该是看谁的财力薄弱,而是看谁的话语权卑微。从这种角度,相对政府,媒体是弱势群体;相对媒体,专家是弱势群体;相对专家、企业主是弱势群体;相对企业主,消费者是弱势群体。假如相对消费者,政府是弱势群体。如此循环下来,那么将形成良性循环。
很遗憾,在中国这样特殊的体制下,这个循环就此断裂了,因为一旦政策的制订者手中握有权利,那权利带有无可争辩的权威性,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话,则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
假如低收入群体是弱势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为他们多做一些实在实在的事情呢?比如多修建廉租房之类的保障房,有力控制城镇化进程的速度,并适当放开小产权房?通过舆论管理,让他们降低对房子的内在需求?
那些由于房地产价格泡沫被人为挤破,而让自己的血汗钱蒸发的同样是弱势群体。当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都在唱着“伤不起”的时候,我们才能看到其后的真相,是政府那种特权阶层所形成的金字塔而不是环形的结构。
假如中国希望被承认是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就需要让政府的政令退出市场,真正成为服务于市场,而不是对市场进行强制性干预的角色。
我们需要让市场的参与者有自己的选择。当然,这不是受到外力的影响之后的选择,而是基于自身职能的清晰化,以及本土居民的需求而进行的选择。
对市场的干预只会让政府有那种疲于奔命的感觉,似乎总是做错,辛苦之后总是会有很多的骂名,如果这种格局是轮流执政,则也会有缓解,因为权利是火山口,相当于在火上烤,当你成为众矢之的,在舞台中央,总是会有人窥到你的薄弱环节,并承受致命一击的风险。
当那种统治并不是不愿意改变,而是依靠自己现在的力量难以改变,所以就会在沉默中寻求破坏的时机,随着积怨越来越深。
鼎足之势下,官民之间都会形成对立,并同时借势外部力量,由此外部力量乘虚而入。所以这种机制和格局是对中国的国家利益侵害最深远的。因为这种环境构成了外部力量介入的土壤。
贾春宝
2012年5月15日星期二
电话:13269258122,(010)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京报网专栏http://blog.bjnews.com.cn/space.php
新浪网专栏 http://blog.sina.com.cn/beking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