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价值论的价值逻辑


  人类生存和发展所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实实在在的财富生产和不断增加的财富,而不是价值,价值只不过是人们衡量不同财富相互交换比例的参照和理性标尺,价值只是一种用以衡量财富多寡的理念,而不是财富本身。

  一切社会财富的生产都是通过人类劳动来创造和实现的,没有劳动就没有社会财富,社会财富的增长与社会劳动效率的提高成正比,而不是成反比。价值不仅是衡量财富多寡的理念与不同财富相互交换的相对尺度,也是在商品社会实现社会分配的工具与规则。劳动创造财富,财富价值的基本单位可以由生产财富耗费的劳动量所规定,但是,由劳动所创造的总的财富价值并不是由生产财富耗费的劳动总量所规定,也就是说,相同的劳动量在不同的条件下所创造的财富价值是不同的,财富价值的基本单位由最不利条件下生产某种财富所耗费的劳动量所规定,财富价值的基本单位对应于生产财富所耗费的劳动量,而由劳动所创造的财富价值总量用财富价值的基本单位来衡量,可以大大高于生产财富耗费的劳动总量所对应的财富价值量。

  某种财富(具体商品)的财富价值量是以财富价值的基本单位为参照标准的,社会总财富的计量可以用财富价值的基本单位为计量单位,不同商品的交换比例正是以财富价值的基本单位为参照来相互交换的,而不是由不同商品生产总量与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劳动总量所对应的比例为参照来相互交换。

  无论哪种商品(或服务)的生产,由生产该商品耗费的劳动所新创造的财富价值,都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被用于维持劳动者,另一部分则会成为租金。用于维持劳动者的部分通过支付工资的形式实现,这包括直接劳动者的工资,也包括相关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的工资(薪);成为租金的部分则又可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地租金(包括矿山等自然资源租金),另一个是资本租金(人们通常称之为资本利润)。

  用于维持劳动者的工资,对于一般劳动者来说,主要由劳动的自然工资构成,对于管理者和技术人员来说,他们的工资由三个部分构成:劳动的自然工资、前期教育培训的补偿和培训教育等前期投入所取得的投入收益(相当于另类的资本租金)。在现代社会,强制基础教育(或义务基础教育)成为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或地区)的普遍政策,实行这种普遍政策所需的费用,无论是以国家支付的形式,还是在提高劳动的自然工资以后以个人支付的形式,这种普遍基础教育所需的前期投入都是由整个国家(或地区)负担,普通劳动者在从事工作的时候,并不能因为前期的基础教育而要求直接补偿前期投入和取得前期基础教育投入的相应收益,也并不能在一国(或地区)之内提高自己的相对工资水平。除强制(或义务)基础教育之外的教育和培训支出等前期投入,则劳动者会要求取得相应补偿和取得相应前期投入收益。

  对于成为租金的地租和矿山租金来说,这类租金的绝对数和相对数都因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和管理以及制度的创新而增加,并会因为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和管理以及制度的创新的推广普及运用而实现这种增加。对于成为租金的资本租金来说,这类租金相对于资本和社会总租金来说,相对数会因运用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和管理以及制度的创新而增加,但是会因为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和管理以及制度的创新的普及推广运用迅速降低而趋于消失。

  人类所取得的任何有利于增进财富的创新一经运用于财富的生产,便会成为社会的财富生产。对于新的创新所增进的社会财富如何进行分配,也就是新增的财富部分之总量及其分配比重,取决于这创新向社会的扩散程度。如果运用这创新的企业与未运用这创新的企业并存,那么社会因为该创新所增加的财富等于运用这创新的企业所新增的财富,并且这新增加的财富将主要由运用这创新的企业所分配和占有;如果这创新公开并扩散至社会无偿使用,不论这创新是整个社会都可以无偿使用,还是仅仅只能够供作某一行业的所有企业无偿使用,那么因为运用这创新所新形成的财富都将由整个社会所分配和占有。超额利润的形成和出现,由追求利润最大化所导致的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资本利润平均化的趋势,正是基于这样的原理和理由。

  在一个动态进步的社会,因为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和管理以及制度的创新的运用,所新增的财富,最初主要由资本所有者占有和分配,随着这创新的推广和普及,将会变成由整个社会占有和分配,土地、矿山等自然资源占有者会把同种资源因不同品级差异所产生的财富差额视为自己所占有的自然资源所赐予的财富,这种因使用同种资源由不同品级差异所产生的财富差额就形成了级差地租金。在这样一个由创新的产生、运用到普及的社会财富增加和分配的过程中,因这创新所新增的社会财富量,会在这创新在社会普及时达到最大,但也是因这创新所形成的资本级差租金消逝之时和形成新的相对稳定的地租金差异之时。因这创新的最初运用所新增的社会财富,主要由具体运用的企业占有和分配,对于市场来说,基本上不会影响当时市场上同种商品的市场价格,随着这创新的逐步推广,因这创新所新增的社会财富由社会占有和分配的相对额会越来越大,并因之普及而完全由社会占有和分配,使得该种商品的相对价格迅速降低到新的合理的水平。由社会占有和分配的财富,级差地租金会毫不留情的挖走一大块,但是市场上单件商品的价格丝毫也不会受到级差地租金的影响。

  级差地租金并不影响商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对于真正的绝对地租金来说,如果这绝对地租金是因为生产某种商品的资源绝对短缺而形成的,那么这绝对地租金就会影响这种商品与其他(不含有绝对地租金费用)商品的相对价格,对于两种以上包含有绝对地租金费用的商品来说,这两种以上的商品的相对价格决定于同其它(不含有绝对地租金费用)商品的比较。到目前为止,绝对地租金仅仅在生产极少数的特殊品质商品时才会出现,我们在研究经济问题时一般不需特别注意,但是,某些类似绝对地租金(正负)费用的政策,比如税收和财政补贴对生产和价格的影响,倒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由社会占有和分配的财富,会在劳动者、资本所有者、土地等自然资源所有者和国家之间进行分配。在这四者之间,国家占居主导地位,因为他拥有对其他三者的税收权,这种税收权的行使和财政支出结构会影响其他三者的利益,处置得当会增进社会财富的生产和稳定,处置失当则会损害社会财富的生产和维持,税收的开征、停征及其结构和比例,有时影响商品的价格,有时不影响商品的价格。在劳动者、资本所有者和土地等自然资源所有者之间,土地、矿山等资源所有者占居最优势地位,资本所有者次之,在分配中处在最不利地位的是劳动者,但是,劳动者所分配的数额最低也不应低于劳动的自然工资,资本所有者最低也必须获得少量的利润,因为低于劳动的自然工资的分配将无法维持劳动的供给,无利可图的资本也不会进行财富的再生产。

  单件商品的价格由劳动的自然工资所决定,是指一定的商品社会时期,在最不利条件下生产某种商品所必需耗费的劳动量所给予的最低价格,这个最低价格依当时的社会条件,必须是可以保障和维持劳动的供给而给予的最低价格。在一定的商品社会时期,存在不同的行业和企业,每个行业中经营条件最差的企业就是该行业中在最不利条件下进行生产的企业,这最差的企业可以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维持生产,至少必须在一定持续期内总体上保持不亏不盈,即零利润(或利润率)的状态,零利润的企业所给予劳动的自然工资就决定着该企业产品在售卖时同种同质量的单件商品的市场价格。在不考虑租金和税收的情况下,比如甲行业在最不利条件下生产A产品的企业给予劳动的自然工资为1000万元,生产A产品10万件,那么生产每件A产品就会有100元新创造的财富价值,乙行业中在最不利条件下生产B产品的企业给予劳动的自然工资为500万元,生产B产品1万件,那么每件B产品中就会有500元的新创造的财富价值,在暂不考虑所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和机器折旧等情况下,那么每5件A产品可以和1件B产品相交换,A产品和B产品的市场相对价格为5比1。如果生产A产品每件消耗原材料、燃料、动力和机器折旧等耗费900元,而生产每件B产品耗费为2500元,那么每件A产品的售价1000元,而每件B产品的售价为3000元,则A产品与B产品的市场相对价格为1比3。对于甲、乙两行业生产A、B产品的其他持续正常经营的企业来说,这些企业将获得不等的利润,但是无论这些企业的利润高低,同质量A产品、同质量B产品的市场售价都将是1000元和3000元,A、B两种产品的市场相对价格都会是1比3的比例,因为质量完全相同的同种产品,在同一市场上不应该形成不同的市场价格。当然,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些企业因为商誉的原因,其同种同质的产品(特别是最终消费品)可以得到相对高一些的是市场售价,但这应另当别论,如果公众知晓这价格相对高一些的产品的产品质量并不比其他同种但价格较低的产品质量更好,那么这企业的产品将立即滞销,最终将不得不把价格降下来。某些生产同种同质量产品的企业之所以可以得到高低不等的利润,从根本上说,并不是因为这些企业的产品售价高低不同,而是因为这些企业节约了原料、燃料、动力等耗费(或提高了它们的利用率)和在同等劳动量耗费情况下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种产品售价高低不同,是因为它们的质量不同,而不是因为在生产它们的过程中耗费了更多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和机器折旧等,也不是因为生产它们耗费了更多的劳动力。无论是级差地租金还是资本租金(通常称之为资本利润),他们都不影响市场上不同产品的相对价格,影响不同产品市场相对价格的基础是在最不利条件下生产该商品的劳动效率,这个劳动效率不仅是相同时间相同劳动量付出情况下生产该产品的数量,还包括原料、燃料、动力等消耗以及机器的利用效率。

  劳动的自然工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发展状态下是不同的,但是,对于具体的社会经济时期来说,劳动的自然工资是确定的,因此市场内各种商品的相对价格也是大致确定的,市场内各种商品以货币计量的总价格,可以因为通货膨胀而上涨,也可以因为通货紧缩而跌落,这是因为可直接用于购买各种商品的总的货币量增加或缩减所导致的,同样,劳动的自然工资的货币价格也会因此而涨落,在温和而大致市场平衡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宿情况下,这种因为市场货币适度充裕或适度不足而引起市场商品的总价格上涨或跌落,在引起市场上各种商品价格变化的同时,也会引起劳动的自然工资价格的相同变化,并不会导致市场上各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但是,严重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会引起市场的混乱,使得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严重偏离应有的相对价格比例;一些季节性和保质期很短(或保存费用较高)的商品,其价格受临时供求的影响很大,并且大大偏离合理价位的概率极高;出现垄断经营的产品、国家重点扶持或限制的产品,其市场价格会长期偏离其自然的市场价格;一些特殊奢侈品和古玩、字画等,其价格变化并不是直接受到社会劳动的自然工资的影响,而只与少数极富裕者的条件有关。

  劳动的自然工资是不同商品相互交换时确定相对价格的参照基础,就如同一把尺子,无论这尺子是长还是短,用它所丈量的社会各商品相对价格的比例都是确定的,并不会改变不同商品之间的相对价格比例,所不同的是,用短尺子所丈量的社会各商品的总的财富价值数量多一些,用长尺子所丈量的社会各商品的总的财富价值数量少一些,对于确定的时点或时段来说,社会总的财富依然是那些财富,这些财富并不会因为衡量财富多寡的尺度的长短而增加或减少分毫。

  臧东峰

  2012年5月19日星期六 22时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