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柳君
“假如你握紧双拳找上我,我想我也不会示弱。”
伍德罗威尔森说。
我们总会遇上令自己不愉快的事情,人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今天在网络上看到好几则消息说夫妻或恋人互殴,想想也是令人叹息,那会儿沉浸在热恋中时,双方不是卿卿我我,情浓意浓吗?爱情不是让你们心跳加速吗?当时你们不也爱的死去活来吗?如今怎么就动起粗了?
现实生活中,“爱”很容易轻易说出口,然而绝大部分人并不懂得什么是爱,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爱。爱被我们扭曲了,被功利了,被恶俗了。
这里我们暂且不探讨关于爱的话题,我们说说情绪控制的问题。
你有过生气的时候吗?不论是对伴侣,对同事,或者对陌生人?我想除了星云大师这样的出世高人之外,但凡你我这样的俗人,便一定会有生气的时候,甚至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时候。
我极为生气的时候也曾对人凶过,也情绪失控过,那时已不是理性的我,甚至可以为了解气完全不顾后果,不过事后我会后悔,我知道事情不能用暴力的方式解决,而作为一个女人,一个自认受过良好教育的职业女性,更是要懂得收放自己的情绪。
这两年我已经越来越少生气了,一个原因是人成熟了,懂得了妥协与谦让,另一个原因是经历的事情多了,逐渐体悟到了生命的无常与宝贵。现在我努力做到温和友善的对人、对事,说实话,要每时每刻都做到,很难。所以不是有人说了,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是一个不断驾驭自己的过程。
那么一个人为什么会凶?除了从小在暴力家庭环境中长大的人以外,我想“凶”的人一定是他认为这个“凶”能解决问题,不是有句老话说“人善被人欺”吗?(我越来越发觉很多“老话”简直就是谬论,可笑的是仍然有很多人抱着古人、祖辈的教诲不放。)
可是“凶”真的能解决问题吗?恐怕只会令事情越来越糟。
我们回忆一下,当你和他人发生激烈的冲突时,那刻的你理智吗?你能平静的处理问题吗?对方又理智吗?如果你们两个都不是处于理智的状态,你们的互相攻击不是一触即发吗?那么怎样的恶劣后果都不在话下了。
去年在网络上看到两则震撼的案例:
南京大学的一个教授,在南京大学的教工宿舍区,因为停车与人产生摩擦,居然被人打死了;还有一个案例是上海内环高速上,一辆宝马车与一辆奔驰车开车途中互相较劲,互不相让,致使奔驰车上的人不爽,将宝马车逼停,从奔驰车上下来4个人,将宝马车司机打死了。
这两则震撼的案例都是因为开车,但绝对不仅是因为开车。不论是被打死的那方,还是打人致死的那方,双方都因为自己一时的情绪失控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们的人生从此便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而所有当事人背后的家庭,也因此陷入了负面情绪的泥潭里,惨案发生了,怎么后悔都已无法改变现实。
因此我们每个人平时都必须修炼自己的自控力。
这个世界一定有一些恶人,他们不会反省,他们只会用暴力解决,他们还活在原始社会里。如果不够幸运的,我们刚好碰上了他们,那怎么办呢?我认为更明智的做法是忍一忍,吃些眼前亏。我们的人生有更重大的使命,而收拾暴徒是警察的工作,不是我们手无寸铁的普通人所擅长。完全犯不着为了一时的面子,付出沉重的,甚至生命的代价。
当然这样恶性的事件毕竟是少数,绝大部分人还是通情达理的,是珍爱生命的。
在平日的生活和工作中呢?我们可能会碰到好责备的双亲、跋扈的上司或丈夫、唠叨不休的妻子等,或者也许我们自己就是这种人。我们想用强压的力量来促使对方改变,疏不知人的思想不易改变,如果不是他本人内心愿意改变,没有人能打开他心灵的那扇门,以强迫的方式促使对方改变,只会引致更多的对抗。
如果我们想要引导对方改变思想,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用温和、友善的方式,尽可能温和,尽可能友善。
让我们慢慢养成温和、友善的习惯吧。也许因为你的温和友善,你有时会“吃亏”,或者“被人欺负”,但请相信,你继续温和,继续友善,你真诚的待人,幸福终将握在你的手中。你又何必过于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生命的犒赏远在终点,而不在起点附近。
作者:杨柳君@沟通、情商、领导力
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本文首发自“沟通、情商、领导力-杨柳君原创空间”:http://www.leadership021.com
杨柳君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请尊重知识版权,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我自己都不完全同意自己昨日所写的种种观点,所以您若对我的文章有什么新看法,我都很乐意受教。仅在这里表示我对您的友谊。 ——杨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