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做手机成功率几何(转载)


  互联网企业纷纷HOLD不住,杀入手机制造领域,市场上各种独立品牌、合作品牌、定制机品牌开始泛滥,这也直接引发了各方关注,先有创新工场老板提出质疑,后有联想董事长“互联网企业进入硬件领域不会轻易成功”论。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手机浪潮将怎么发展下去呢?

  手机制造越来越像原来的个人电脑,随着日渐普及,技术门槛逐步减低,攒机成为普遍的选择,只是,手机的攒机并未出现像中关村那样的柜台工厂,但看似高科技企业的代工厂里其实也只是攒机柜台的翻版而已。结果,大型的互联网企业携不差钱的优势纷纷下单,不管名称几何,其实质仍是高度同质化的产品。

  互联网企业非常重视终端,并不是因为终端赚钱,而是因为无可比拟的第一入口特点,将自己的优势业务集成在手机上,就可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拥有先入为主的地位。与其说大家都是争抢先机,还不如说这个市场谁也输不起,大家纷纷跟风,生怕自己被时代抛弃。

  互联网企业擅长是网络营销和用户吸引,缺乏的是硬件产品的体验管理和成本控制,如果将自己的网络营销力量与手机厂家的优质产品结合起来应该很不错,但要是强行自己生产手机销售一定会遇到很多障碍,这些都是全新的课题。对于小米手机的现时成功,也许并无太多的借鉴意义,第一个是创新,第二个是模仿,第三个只能是无奈了。

  之前,在互联网上呼风唤雨的谷歌,其手机操作系统更是成为了如今的领导力量,可自己的品牌手机却折戟沉沙,缺乏渠道资源和服务能力,让无本治水怎么能抵抗传统领域厂家的凶猛还击?

  当然,这并不是说互联网企业做手机就不会成功,因为成功的定义并不一样,也许有的厂家的所谓成功指销售了多少部手机,可有的公司的成功也许只是引起轰动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