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地价、竞配建”模式能否限住“地王”


  此次拍卖是广州自2011年其创新“限地价、竞配建”模式后的首起成功案例。

  广州市房管局交易登记中心主任伦小伟介绍,这一模式是先限定地块的“合理最高上限地价”,当拍卖报价达到这个价格后,不再继续竞价,而改为竞投配建公租房面积,报出配建面积最大者为竞得人。

  广州市同创卓越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卓文表示,2010年前后,全国商品房价格普涨,市场大批“地王”频出,一些城市拍卖土地的楼面地价就超过附近已建商品房售价。在这一背景下,各地纷纷出台措施,限制土地出让环节出现“地王”,从土地供应的源头力图抑制高房价。广州在2011年试点“限地价、竞配建”的模式。

  然而“好初衷”却遭遇市场“软抵抗”。此前广州虽然推出多幅限地价、竞配建地块,但没有一起进入到最终竞配建环节。业内人士分析,这一方面是楼市成交低迷压低了开发商拿地热情,另一方面开发商也担忧高档社区配建保障房带来的后续物业管理难题。

  此后,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对政策进行了多次微调完善,如对保障房配建比例、建设位置进行调整。

  “这起出让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是因为土地出让位置优越,对开发商而言有很强的吸引力,应该为后续出让提供借鉴,做到‘既防地王,又增保障房’。”胡刚说。

  然而,还是有人质疑,限制地价,但不限制土地转让,是否会让政策流于形式;房价在土地被层层转让后还是难降?

  对此,伦小伟说,虽然国家并不限制购买后土地转让,但土地转让和房价升高不是简单的传导关系,而且广州规定无论如何转让,“签订的配建保障房数量不能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