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通信资费而言,到底降到怎样的水平用户才满意呢?
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很麻烦。不过,“便宜”这个词可以从两个角度解释。一是同样的产品和服务消费者的付出金钱减少了,二是同样的消费者付出得到的产品和服务却增多了。运营商作为服务提供者,显然希望消费者的付出不要降低,在越来的基础上提供更多一点的服务还是可以的,但对消费者而言,减少支出才是硬通货,当然,最好是支出减少了,享受的服务却提高了。
实际上,这些年,通信运营的资费水平是一直降低的,老百姓付出同样的钱得到的通信服务却提高很大,并且,确确实实是在老百姓的总支出减少的情况下在提供更多的服务。数据显示,运营商的ARPU一直在降低,但消费者的通话时长与上网时长都在持续的大幅增加。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在国内几乎仅有的持续降价的行业却得到的是一片骂声,这值得运营商上上下下、媒体和社会专家、消费者等等一起好好思考。
人们对于价格的感知,与自身的收入水平和总的消费金额密切相关。对于一些用户来说,其收入增长非常缓慢,日常生活支出却在增加很快,即便通信消费在总支出中的比例日渐减小,却因为其非吃穿等生活必需品的地位而成为了感知中的出头椽子。还有一些用户,虽然资费水平下降了,但其使用数量和种类增加很快,导致总消费有所提高,当然觉得并未降价一样。
运营商持续的降价,持续的减少收费项目是大势所趋,也是必要的应该的,但每次降价或取消收费项目之后得到的却是冷眼相对甚至继续的挑刺,长此以往会降低运营商的降价意愿,甚至会促使运营商不得不抱团取暖,这种被逼无奈的结果是对消费者最大的伤害。
有人拿某国某国某项业务等批评中国运营商提供的宽带不宽,单价过高,但这也需要考虑国情,需要看看国土面积、人口数量、居住分布等等,通信运营也是需要成本的。
现在的大多数用户都在选择套餐,套餐内的通话及上网、数据业务等往往用不完,这也造成了用户对消费感知的差异,甚至会感叹价值感受挫,确实值得运营商改进。
今年以来,运营商取消的话费有效期,中国联通为首的还推出了包月打产品,3G的发展不仅没有让资费上涨,相反是加速的下降,这都是中国通信市场的好现象,用户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优惠。这种局面值得珍惜和维护,运营商的一系列政策也应该得到好评。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资费的降低也不是一天完成的。只要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也许真的免费通话的时代就将到来。
让降价来得更猛烈些吧!
刀尖上的运营商:将降价进行到底(续)
评论
1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