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以裴李岗为代表,距今为8000年,有大地湾文化、磁山文化、后李文化、北辛文化、白石村文化等类型。裴李岗文化陶器大多为红陶,有泥质陶和夹沙陶两类,素面磨光,有些辅以篦纹、划纹和乳钉纹;全部手制,多采用泥条盘筑法;器型有弯月双耳圜底球形壶、筒形罐、碗、圜底钵、三足钵、高足碗形鼎等。裴李岗遗址发现横穴式陶窑,这是我国最早的陶窑。
中期文化为彩陶的繁荣时期,主要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1921年,仰韶文化因其最早的发现地—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据用碳——14测定仰韶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4575——前2550年前后。仰韶文化以磨光红陶和彩陶著称,造型多样,器物手制成型,即用泥条盘筑法,实用美观;纹饰多以黑地绘红彩,其精美的纹饰,鲜艳醒目;陶窑分有模穴窑与竖穴窑两种。仰韶文化的代表性类型有半坡类型和庙低沟类型。大汶口文化分布于黄河下游,于1959年首次发现,得名于其发现地——山东省泰安县大汶口镇。大汶口文化以红褐色陶为主,灰、黑陶不多;纹饰有划纹、堆纹、锥刺纹、戳印纹、花瓣纹、涡纹、星纹;均为手制,晚期出现轮制。代表性器物有釜形鼎、钵形鼎、觚形杯、圆孔的圈足豆等。这种文化分布于山东和苏北地区年代为公元前4040——前2240年。
彩陶的繁荣时期
评论
1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