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晚期黄河陶器文化遗存


   晚期文化有上游的马家窑文化,因1924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马家村而得名。分布区域为黄河上游的甘肃、青海东北部,用碳-14测定,约为公元前2575——前1730年左右。陶器有夹砂陶和泥质陶两种。最为世人称道的是1973年在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一件彩陶舞蹈纹盆;齐家文化,因1924年首次在甘肃省和政县齐家坪发现而得名,分布在青海、甘肃和宁夏境内,据碳——14测定,年代约在公元前1890年——前1620年,陶器采用手制,彩绘以黑色为主,陶说较发达;中游的中原龙山文化,下游的龙山文化,以下游的龙山文化最为卓越。龙山文化因1928年首先发现于山东章丘县龙山镇的城子崖,举碳——14测定,其年代约为公元前2310年——前1810年左右。龙山文化多为泥砂质灰黑陶和细泥磨光黑陶,大都素面无纹,朴素雅致,或饰以弦纹、镂孔和划纹,器型有深腹平底罐,曲腹盆形鼎、三足盘、蛋壳高柄杯等,尤以蛋壳高柄杯为极点,质地纤薄,雕镂精细,体现了当时工艺成就之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