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啤酒为何要换人?


  啤酒进入旺季之时,中国的啤酒第一品牌、上市公司突然董事长换人,这不能不说是临阵换帅、也是不按常理出牌的举动,让人费解。

  搜索了一下青岛啤酒金志国在网上的个人简历,文字中充满了一个词“激情”,从金志国的言谈举止中,从金志国执掌青啤的这十几年来看,都是渗透了这个词的涵义,特别是严旭这位美女营销领导者,更是热辣辣的把青啤的激情燃烧到NBA、延烧到奥运会、延烧到全国各地,渗透到每一滴青岛啤酒的分子里。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青岛啤酒的老对手燕京啤酒曾经针对着青啤推出的“激情成就梦想”,也推出了类似的、强压青啤的宣传口号:“感动世界、超越梦想”。由于燕京啤酒并没有金志国和他领导的青啤对“激情”的深刻理解及真情热爱,燕京啤酒大喊一声之后,逐渐退出对激情的延烧,这也成就了金志国的理想:让激情和青啤一起燃烧。

  从资料来看:金志国和孙明波是同一年出生,也就是说,两人都是青岛啤酒的老职工。不同的是,金志国是营销管理工作,而孙明波则是技术管理工作。金志国从北方区总经理、兼任棘手的西安区的总经理,到直接接替去世的彭作义升为总裁(到后来的董事长),是跳跃式、也就是说是被破格提拔的。这与青岛啤酒是国有体制有关,当然也与金志国本人在处理西安区及北方区事务能力有关,而实质上,青岛啤酒的管理层有更高人在后面,说白了,金志国也是一个打工的。

    从金志国上台以来,他选择了以股票换流动资本的方式,继承了彭作义的全国扩张战略,不同的是金志国更注重收购的质量和对品牌的宣传。最经典的是他总结为:从他接手青啤时起,青啤是个3岁的婴儿、从改革开放以来,青啤是个青年人;从青啤创始以来,青啤百岁老人。从第三个年头开始,金志国已经可以完全掌控青啤的全盘运作,完全进入了金氏时代,青岛啤酒在金志国的带领下逐渐进入了平稳快速增长时期。特别是在第三年的时间段,曾风传金志国可能被炒掉,当时有一位青啤的中高层管理者曾这样说:“我觉得不可能,因为青啤的销量毕竟在增长”,这个说法非常中肯,最后也印证了这种说法,金志国直到今天功成身退。

  如今的孙明波呢?和同龄人的金志国相比,他也不是大器晚成,而是默默耕耘:一方面,积极参与到青啤的各项技术、收购等工作中;另一方面积极的学习。这两项工作使得孙明波完全成为了青啤铁杆、全心全意为青啤服务的理念深深的体现在他的行为上。这里还有一个他们两人的小故事,也许是个巧合。几年前,一条不经意的短信发到我手机上,邀请我去中山大学EMBA管理学院——善思堂听课,说是青啤总裁金志国演讲,我一看就寻路而去。当时的金志国刚刚经历了第三年的一道坎,他的演讲主要就是围绕着青岛啤酒的未来规划。不巧的是,几年后的同一个讲台2011年,则是孙明波在中国营销领袖年会的演讲,他的演讲主题是:青岛啤酒——品牌带动下的发展战略。从两个人的风格来看,显然不同:金志国是那种从战场上拼杀出来的领导;而孙明波则是那种学术型的管理者。

  从资料来看,孙明波是2008年六月份成为总裁,也就是说孙明波从4年前就已经注定要成为金志国的接班人。这其间,也就是一年多前,经历了啤酒铁娘子严旭被解职的震动,总体上还是很平稳的。现在看来可能有些微妙的关系,因为从时间上来看,已经掌权接近三年的孙明波事实上已经成为了公司的主要领导力量之一,总裁和营销总裁的关系非常重要和关键。而严旭是当年彭作义找来的、听话的营销高层管理者,在和金志国的合作中,两个人因为同属营销出身可能合作起来比较容易、而事实上也确实合作的比较好。直到前年底严旭被解职,到底是何种原因我们就不好猜测了。

  从去年底,孙明波在中国营销领袖年会上的讲话来看,他对品牌的运作十分的熟悉、思路非常清晰、确定。从他讲述的内容来看,他对品牌的理解也很透彻,主要表现在对消费行为、同行业的现状及走势、啤酒的消费结构、品牌运作的内在规律或者说机制都非常熟悉,逻辑清晰;态度坚决,表现淡定。从金志国上台以来,主管生产技术管理类工作的孙明波,现在看来是卯足了劲,好好充实自己一把,把自己的水平从一个实践的技术管理人员提升到一个学者、研究员的水平,这为他走上青啤董事长的位置打下来坚实的基础。而经过4年多的总裁锻炼,其理论和实践必定达成了某种程度的执行思想,也就是孙明波执掌青啤的新思维已经定型。现在看来,去年底,其在中国营销领袖年会上的讲话已经是他执掌青啤教鞭的理论总结。

  究竟为何要在此时此刻换人呢?从时间点上,六月份即将进入的是啤酒的旺季,也就是总裁执行任务的开始。换言之,作为董事长的金志国已经把他今年的主要任务布置下去了,剩下的就是孙明波总裁的执行时间了。表面上看,旺季之前临阵换帅,实质上是金志国讲完课,让孙明波去做作业就是了。此时此刻,把金志国换下,让孙明波以董事长的身份去执行金志国团队的决议不是更有执行力吗?!这不仅不是大忌,而且还是一招妙棋,不仅能够节省资源,更能让企业新的管理层在今年就有好的磨合,大展身手。避免在今年旺季执行中,中层陷入各种猜测和扯皮的动荡之中。从这个案例得出:企业一把手用不着都在年终总结后让位,此时此刻、大战之前、决策之后,可能更有说服力、给接班人更大的空间、更多的机会。试想,孙明波经历了今年旺季的锤炼之后,明年将对青啤具有更加有效的领导力。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不同风格的差异化管理。金志国是成功的,作为一个庞大的企业集团需要这种换位思考,更需要不同的管理风格来激活企业的运营方式。从这个意义上,孙明波接替金志国是早就安排好的,至于金的辞职言词都是台阶而已。从营销的角度来看,一个是市场的开拓先锋,一个是产品主义或者品牌主义的忠实卫士,这对于青岛啤酒是一次大换血的新生之旅。对于金志国来说,执掌青岛啤酒十年有余,也是其人生的一大辉煌之举。

  从一个营销人员领导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到一个技术学者型的管理者,青啤经营的是啤酒还是品牌,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读。青啤已经不是一个产品,她就是一个品牌,不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营销市场上,她都必须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

  一个是激情的种子;一个是学术的火花。青岛啤酒,一个百年老店、一个中国最早的世界品牌,也可能是中国在世界上遍及范围最广的一个品牌,她此时此刻承载的是中华民族的哪种文化和风格、她将带给华人多少精神财富?是从实践中来,还是从书本中来?青岛啤酒都将翻开崭新的一页,来兮、去兮,纷纷攘攘……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