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脉络思考创新:唤醒设计思维的三个原点


哈佛商学院 Ernest L.Arbuckle工商管理学的首席教授罗萨贝思·莫斯·坎特(Rosabeth Moss Kanter)曾说过,“创新,从来不只是风靡一时的新潮玩艺儿,总是经历着时而盛行、时而被人遗忘的周期性循环,每隔6年左右(大约相当于一代公司领导者的任职时间),它就会被重新发掘出来,被人视为增长的重要助推器。然而,在立志创新的豪言壮语发表过后,接下来的执行却乏善可陈,成果也寥寥无几,最终,创新团队在削减成本的压力下被无声无息地解散了--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这恰恰说明了许多企业创新,只有想法,毫无章法,因此,企业要回到创新的原点,理清创新的脉络,用脉络来思考创新,并辅以系统的创新体系,借助系统性的创新方法和工具,实现成功的创新。创新脉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第一,使用者的痛点;第二,组织作为;第三,机构制约。底下《让脉络思考创新:唤醒设计思维的三个原点》一文,从上述三个原点,为各位理清创新脉络。

 

让脉络思考创新:唤醒设计思维的三个原点

 

1.创新之前,要了解既有脉络(),再根据脉络来设计或扩散,才能让使用者因创新而获益,组织因创新而成长,机构不会因创新而变成万恶。

2.要做出最能感动人心的服务创新,首先必须要让提供服务的人先改变心念。先要「创心」之后,才能创新。

3.创新要从产出面思考而非投入面。创新的成果希望能够解决人类正面临的生活与社会迫切问题,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需寻找最适科技,适当地加以组合,同时搭配合宜的商业模式,创造出真正的价值。换句话说,创新不是在于追求技术的突破,而是有效运用组合各种合宜的科技,「以人为本、创造价值」与「跨域组合、加值运用」是其中的关键。

4.每一个成功的创新故事,都具备了以下三个条件:

(1). 追根究底:思考如何创新时,要先锁定使用者的”痛点”,发现市场真正的需要,不断的深入探索和深入思考,深入再深入,深到不能再深为止。

(2). 因势利导:执行创新行动时,要时时记得「设计性思考」与「柔韧设计」这两组关键词,考虑形势与时机,小心策画大胆行动,用最省力和有效的方式出手。

(3). 打死不退:创新永无止尽,不管每一次创新是成或败,要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如果成功就要不断的乘胜追击,失败了更要卷土重来

5.未来趋势: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带到管理学研究。作者想借着筹划这门研究方法课,想要有系统地整理人类学所提倡的人文采集法(学名是民族图志法,ethnography)。这种方法强调的是近身观察、感受田野、贴近与当事人互动的感觉,又俗称为「田野调查」。问卷调查是躲在办公室去问使用者,个人采访通常只做几次。但是田野调查则必须长时间泡在现场,如卧底警探旁敲侧击,以调查事情的原委。这种做法吃力不讨好,所以商学院一般是敬而远之。以前,企业也不会想投入资源去养这种「闲人」。但是,近来愈来愈多企业尝到急功好利的恶果。企业发现,投入庞大的资金研发出新产品,消费者却常常不领情。原来,企业的研发人员根本不懂消费者的心、不清楚他们的痛、不了解他们隐性的需求、不明白他们的生活脉络。

6.现代企业引进创新时,鼓吹的是工程的步骤、科学的程序,追求的是高效率、多功能的技术研发。但是,鲜少人由社会科学角度来看待创新。我认为,创新不只是一个工程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亟须要将人文精神融入创新。了解人的认知(想些什么)以及行为(做些什么),有时比开发复杂的技术来得重要。

 

参考文献:《让脉络思考创新:唤醒设计思维的三个原点》

AIM 资深创新顾问 彭建文(Merlion Peng)整理

 

除了可以通过以上设计思维三个原点来帮助创新,系统性的创新方法——创新解码(Gennovation)缩短创新周期及提高创新成功率必不可少的方法和工具。创新解码介绍可登陆AIM开放式创新俱乐部浏览创新解码介绍视频。http://www.aimnich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