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太阳能光伏产业低迷现状的对策


   

 

改变太阳能光伏产业低迷现状的对策

 

                     翟智高

   太阳能发电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新能源发电技术,今后几十年会不断发展壮大,并最终成为人类能源的主体,可以说谁真正掌握光伏发电技术,谁就会掌握未来能源的主动权。光伏发电技术包括光伏的电池材料、光伏发电转化效率、光伏发电装备、光伏系统的集成,以及以光伏发电系统为主的运行管理等,这些都还处于发展的初期,今后的发展空间和潜力都很大。

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电力不能以上电网为目标,不能受困于电网建设速度和接纳意愿,不少新能源电力难以上网出力,为何不另寻出路?

电价在上涨,是因为煤和石油不可再生,用一点就会少一点,所以耗用煤和石油的电力行业,不涨价是不可能的。太阳能难道用一点就会少一点?太阳能光伏发电应该想办法降低成本,扩大在城乡的使用范围。

看看全国各地,从城市到农村,到处是林立的高楼,楼顶空空如也,被日光暴晒,有说发展楼顶种菜或绿化最好。但实践中发现,夏天浇水,电费高、水费贵,费用受不了。北方冬天楼顶上冻得不行,蔬菜与绿化植物适应不了。

为什么太阳能光伏不能在光秃秃的楼顶发展生产清洁能源?一次性投资安装,一二十年免费使用,既无噪音,又不怕日晒,还源源不断产生绿色能源,何乐而不为?

 

  

对于光伏产业发展,过去很多地方主要是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来支持光伏制造业的发展,重视大的光伏发电基地建设和市场的开拓,却忽视制定本地区可再生能源利用目标,对用户自建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具体要求重视不够。

 

太阳能助推绿色家园建设:

目前光伏发电的成本还比较高,不仅大大高于当地上网电价水平,而且也明显高于用户端的电价,要形成千家万户建设和利用光伏发电的局面,必须要制定一套有效的激励政策

 


      
 畸形发展的光伏产业“耗本国的电,为老外节能

太阳能光伏产业可以说是新能源的宠儿,成为国家与各地政府优先扶持发展的产业,从立项、土地、资金、税收、通关、出口退税等等方面,可以说是一路绿灯。于是,我国光伏产业的平均利润率一度超过30%,有些甚至达到50%以上。制造光伏富豪的神话和地方政府的热情,助长了很多非理性的投资行为。统计显示,全国31个省(区、市)均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的新兴产业,更有来自房地产、服装、纺织等产业的资本大举进入。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是典型的三头在外产业:光伏电池的生产设备是国外进口;多晶体硅材料大部分从国外进口;生产的光伏产品主要出口国外。多年来,中国人是花着高能耗,加班加点为老外节能。我国部分企业已基本掌握了多晶硅材料的生产工艺,多晶硅产量已满足了我国50%光伏电池生产需要,光伏电池生产设备的国产化能力也迅速提高,三头在外的状况有所改变,但光伏电池产品市场在外的状况尚未改变,许多关键装备和主要原辅材料的对外依赖度仍然很高,这一产业还是过度依赖国外。

三头在外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在为国外用户输送清洁能源的同时,却消耗着大量国内能源,人们形象称这个产业是耗本国的电,为老外节能

前几年,欧洲光伏市场的确火爆,火爆刺激了我国光伏产业遍地开花。特别是2004年后,我国光伏产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历程,连续多年增长率超过100%2007年至今,我国光伏电池产量稳居世界首位,也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品输出地。但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高能耗与污染并不被人重视,光伏产品虚高的价格主推了欧洲光伏市场的泡沫,掩盖了可能出现金融危机将会“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在光伏产品生产过程中,硅提纯阶段能源消耗量最大。以生产阿特斯功率240瓦的CS6P组件为例,硅冶炼、硅提纯、硅锭及硅片制造、电池品制造、光伏组件制造等阶段的耗电量大致分别为38度、398度、64度、39度和5度,全程耗电544度,而这可以让2.2瓦的发光二极管灯泡发光120(按照每天工作12小时计算)。如果这块组件被安装在光照二类地区,耗电量将在1.9年内收回,并在未来的20多年间,大致产生12098度绿色电力。

外国消费者使用光伏产品,确实起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但中国却只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说太阳能光伏是新能源,对中国来说现在是伪命题。

光伏产品生产过程中也产生污染问题。20118月,浙江海宁的光伏企业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周边河道发生大批鱼死亡事件,当地村民认为是晶科能源污染所致。事实上,去年4月,晶科能源的排污口就已经出现超标现象,当地环保部门已经责令公司整改,被当地政府部门通报。但类似晶科能源污染是全行业的问题。这种光伏产品出口赚退税的以新能源之名行高能耗之实发展模式受到人们的质疑。

依赖出口一棵树上吊死人 难抵风险

中国光伏产品享受补贴,享受出口退税优惠,外国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当老外也遇到经济危机,就会想办法化解危机,于是,欧美针对我国光伏产品的双反”“紧箍咒越箍越紧。于是我国光伏电池及组件产品看似出口量不断提高,价格却不断下滑。以太阳能电池为例,2011年出口均价下降37.1%,从年初的2美元/瓦持续下跌,最低价仅为0.8美元/瓦。2012年,转换效率17%产品的报价已经下探至每瓦0.45美元,而转换效率在16.8%的产品则有可能跌破每瓦0.4美元。

20123月下旬,美国商务部做出对中国太阳能光伏电池产品反补贴调查的初裁,认定中国涉案企业存在2 .9%-4.73%不等的补贴幅度,并追溯90天征税。

20125月,美国商务部再次宣布新一轮对光伏电池及组件产品反倾销调查的初裁,裁定中国涉案企业适用31.14%249.96%不等的临时反倾销税率,并将征税措施向前追溯90天。这一次的惩罚性关税将会叠加在3月份宣布的反补贴税之上。美国商务部终裁结果将在今年10月宣布。

欧盟和印度也可能跟随美国的脚步,对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做出类似的双反调查,课征惩罚性关税,光伏企业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三头在外 一棵树上吊死人真是自食恶果 。

 

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路在何方?

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的70%以上,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巨大,发展光伏发电势在必行。目前德国光伏发电量占到其总发电量的3%,如果到2020年我国光伏发电量占到总发电量的3%,光伏发电量将达3000亿千瓦时,需安装光伏容量2亿千瓦。按此目标每年需安装2000万千瓦,这将为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国内耗能、国外节能出口创汇模式已经证明是得不偿失,更必须转变思路,应借当前外需低迷之机大力开辟国内市场,逐步缩减光伏产品出口,推进行业整合。

近年来,我国采取特许权招标方式启动了大型光伏发电的建设,以常规电站建设和管理方式建设大型光伏电站,这对推动我国光伏电站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种集中建设大型光伏发电、以远距离高压输电的太阳能利用方式并不科学。与其耗巨资高补贴发展大型光伏电站,还不如多搞坑口电站,因为太阳能发电与煤发电相比,成本要高得多。太阳能发电投资大,上网还需巨额补贴,电企还很不愿意。所以,集中建设大型光伏发电并非良策,必须另谋出路。

今年全球多晶硅产量大概能够达到26万吨中国占比依然较大。随着价格下跌,全球多晶硅产业集中度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全球的光伏市场增长了67%左右,实际增长也超过30%。光伏市场的前景依然看好,多晶硅就大有用武之地。问题是要保持产能的增长和市场的增长同步发展太阳能资源的主要特点是分布广泛,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优势是分布式应用。所以,要加快电力体制改革,开放用户端电力市场,培育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为光伏产业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应该反思太阳能光伏产业旧有发展模式,我们不能把进出口总额作为评价经济开放度的唯一指标,而要对出口产品进行综合评价改变对高耗能产品出口创汇作用的依赖。应把出口规模控制在最低范围以内,顺势逐渐缩减光伏产品出口。谁愿出口,取消出口退税补贴,并适当提高光伏产品资源税,提高环境门槛。

为加快培育国内光伏市场,完善光伏发电并网技术与标准也势在必行。加强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间的沟通协调,引导有条件、并网难度小的光伏发电设施率先并网,先易后难,不断完善光伏并网管理体制。

更重要的是加快培育多样化的光伏市场,立足国内需求,大力发展自用为主,即使补贴也是我国公民自己享受。支持与建筑相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非电网太阳能光伏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开发多样化的光伏产品,扶持开发太阳能光伏水泵抽水系统、家庭用太阳能光伏空调制冷与取暖系统、各种类型小型、经济,普通百姓买得起的太阳能光伏家用供电系统等等,太阳能光伏产业自然会得到新的飞速发展。

 



 

农村街道上的太阳能灯,一到晚上自动亮起来,通夜明亮,群众不掏电费。

 

----------

附录:

 

附录:走出福岛核事故阴霾 日本选择太阳能

来源,能源局网站


 

对日本来说,已经成为过去的2011年绝对是永远不会被忘记的一年。一场大地震及引发的海啸除了夺取数万人的生命,还让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了自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以来,近数十年最为严重的一场核事故。而这场事故,也将日本的能源未来彻底改变。

就在几年前日本还在描绘着属于自己的核电未来:要将核电给国家电网的电力供应量翻倍,到2030年核电要占全国电力供应的30%。为了加强能源安全及减少对昂贵的化石燃料进口依赖,日本同时还计划将化石燃料发电比例从目前的60%降至26%。而可再生能源发电及水电的比例也要进一步增加。

然而一场地震改变了一切,政府的计划也被全盘打乱。地震海啸是无法避免的天灾,人们终将逐渐走出阴影,重建家园。但福岛核电站在地震中受到破坏,发生了严重泄漏事故。虽然政府一直努力补救,但也难以挽回已造成的严重后果。

这场事故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将日本的能源未来彻底改变。前首相菅直人在事故发生后表示,将分阶段、逐步降低对核电的依赖,争取建设―个不依赖核电的社会。这是首相第一次明确提出“去核电”方针。许多业内人士认为,该方针将带来日本能源政策的根本性转折。放弃核电,转而发展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日本未来的能源发展方向。

对民众来说,未来的能源供应中具体哪种能源要占多少比例并不是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但福岛核泄漏事故让民众看到了核事故的恐怖,超过8万人被迫离开家园避难。本来核电就是一种充满争议的能源,自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后,民众对核电的支持率更是直线下降。一项调查显示,超过7成的日本民众认为政府应该逐步放弃核电。

日本新首相野田佳彦上台后,如何处理福岛核事故和应对核电问题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2011年9月2日野田佳彦在首相官邸举行的记者会上说,实现灾后重建与平息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是新内阁的首要课题。野田佳彦称,当务之急是尽快平息核电站事故,实现福岛第一核电站核反应堆稳定及清除核电站周边地区的放射性。虽然在福岛核电站事故处理上野田佳彦获得了好评,但其上任后表现出的“挺核”态度却引发日本民众的担忧。

野田在发表就职演讲时特别提到核电问题,认为日本至少在未来30年内还是应该合理利用既有的核电站,并对输出核电技术持积极态度。这是新首相对核电问题的首次表态,而野田的态度与菅直人相比有着明显不同,似乎预示着日本并不打算放弃核电。

如果要逐步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要用什么来替代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日本的碳排放量在三年内首次出现增长,增长了4.4%达到12.22亿吨。

所以,不管野田佳彦对未来如何打算,核安全顾虑以及减排都是摆在眼前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发展太阳能将成为一个最佳选择。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器产业公司,日本松下公司近日宣布了一系列“绿色发电计划”。公司希望能够减少旗下制造产业的碳排放量,到2018年估计可以减少碳排放量1.2亿吨。

日前,日本规模最大的2011年度环保展在东京落幕,松下、三洋等700多家品牌集体展示了最新的环保技术。由于“3・11”大地震后日本电力供应不足,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成2011年环保展上的风向标,而资源循环家电更是亮足全场。

据悉,日本各地区都在尝试利用居民太阳能发电来补充国家电网的“实力”。由于政府面向居民给出鼓励性电价,国家电网愿意以高出一般电价的尺度收电,再加上三洋等能源企业的蓄电系统可保证电网的动态平衡,覆盖全日本的智能电网正在逐步形成中。

预计到2013年,日本将出现以藤泽“可持续智能街区”为代表的能源整体社区。届时,家家户户的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都能支援社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在家不仅能实时调节自家的能源消耗,社区医生也能及时帮助到有需要的病人。最终,整个社区的能源网和信息网就像植物叶脉一样,可彼此连通、互为呼吸。

这种让人眼前一亮的模式背后,是日本大力发展太阳能的决心。在日本大地震发生几个月后,日本批准一项可再生资源电力补贴的法案。这项立法将于2012年7月1日生效,其要求购买包括太阳能发电在内的可再生资源电力。目前日本需要重新打造一个能源计划,而在这个计划中,太阳能将成为其中最大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