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午饭的时间,我到达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618房,准备接扬孙回家。这时Future works innovation camp本届六名学员正在进行总结,先是各自在总结书上进行书写,而后向大家演说,最
我所看到的半个多小时的活动其节奏极其松弛,这六位学员基本上是各自凭自己的节奏进行着自己的动态追求,其中部分含有目前班活动内容。主导教员有两名,一名三十多岁的女性上海人和一名二十多岁的男性白人,掌握主节奏的是那位女的。
六位学员的家长都在旁边,我坐在沙发上,一位青年女性家长手握摄像机对现在的活动不断进行着摄录,另一位青年女性家长在对她的孩子进行着辅导,还有两位青年女性家长坐在另一边的椅子上望着孩子们的活动,另有一位年龄比我稍小的老先生,他是来接他的外孙的,站在一边莫名地看着孩子们的活动。孩子们似乎都在玩耍,整个活动似乎就是玩耍,在玩耍中学习。
扬孙在整个夏令营活动期间就在搭造着具备动力的可驱动的四轮模型车,搭造过程中,孩子们可以自己设计模型车的样式、结构、驱动方式,辅导活动的外教和内教从旁和孩子们一起投入创新活动。在这里有一种非中国式的教育文明在呈现,现在有一些年轻的上海家长对此很为崇尚,投入高额资金为自己的子女创造融入这种文明的机会,扬孙的爸妈当然也是这群家长中的一员。教育文明是人类文明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文明又是由不同地域人类文明共同砌就的。不同地域人类文明中各有自己的教育文明,以及其他种种文明。改革开放几十年间,世界上各个发达国家的文明流入中国的速度非常惊人,为中国的高速发展和振兴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对于发达国家的人类文明,特别是科学技术方面的文明我觉得应该高速地全盘接过来,而后又高速地全盘系统地消化之,并在此基础上又高速地发展和提高之,成为自己文明的一个新亮点。至于发达国家的其他文明,在我看来,就不一定要全盘接受,而应该是先进行一定研究,再决定取舍。比如,现在有许多家长将自己在读小学、初中的子女送到发达国家去学习,去全盘接受发达国家的教育文明,似乎这一定会获得良好效果,我看未必。
孩子的成长与周围环境有非常直接的关系,父母在孩子身边,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的民族情结和祖国情结,中国式的家庭关联与情感关联都会日日夜夜地点点滴滴地沁入孩子的心灵,成为孩子的主魂。在孩子未成年时,将其送到国外,与父母分离,与祖国分离,过上很多年,他的主魂将和父母格格不入,这将会带来极大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