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启动救灾真实诠释体现了新疆精神


10分钟启动救灾真实诠释体现了新疆精神
 
 李华新
 
 630日凌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交界处发生6.6级地震,周边10多个县市震感强烈。(天山网   20120707日)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自治区四级联动,一场抗震救灾战斗全面打响。方方面面的快速反应、统筹安排、合力救灾,使得在短短几天时间里,受灾群众全部得到妥善安置,救援、赈灾工作有序进行,抗震救灾取得了阶段性胜利。5日,自治区党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震区全面转入灾后重建阶段。
 
10分钟内启动救灾,这样的速度也是新疆精神的一种具体体现。震后不到10分钟,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即拨通伊犁、巴州两地领导电话了解情况,要求立刻查看灾情、展开救援。
 
   突如其来的灾害,牵动了上上下下的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作出批示,要求立即展开抢险救灾工作。
抗震救灾的过程,是自治区党政爱民情怀的又一体现,是新疆精神、新疆效率的再次大彰显,也是新疆形象的大展示。
 
几乎同时,受灾地州、县市、乡镇干部迅速行动;自治区地震、民政、财政、交通、卫生、住建、气象、国土、卫生、教育、水利等各相关部门立即启动响应,一场快速反应、四级联动、合力救灾的战斗全面打响。
 
震后不过20分钟,两地州党政主要领导就已经全部在赶赴灾区的途中,受灾乡镇机关干部更是第一时间到达,全部投入救灾。30日中午,一顶顶帐篷就全部搭建完成,受灾群众全部撤出危房;米、面、油、水等赈灾物资都发放到位,群众的生活都得到妥善安置。在震区,受灾群众讲得最多的是乡镇村干部。
正是这一套日益完备、形之有效的抗灾救灾体系,使得此次地震损失降到了最低,减少了群众生产生活和财产损失。
 
十分钟启动应急机制让后是全区全州以及各级领导和基层干部群众的积极响应速度快,并且卓有成效,这十分钟不仅是属于张春贤书记的,也不近是属于白克力主席的,而是全区上下的联动和各级的迅速反应,是训练有素的结果。
 
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成为救灾工作的坚强堡垒和飘扬在震区的一面面旗帜。当前,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全面展开,震区群众正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在自治区党政领导和各方面的支持下,科学规划,依靠双手重建家园,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
 
    这场强震,也使自治区抗灾救灾体系得到了一次实战的检验。事实证明,这个体系正日趋完备,近年来经历数次自然灾害后形成的抗灾救灾机制在这次救灾过程中已显示出协同、高效的作用。
去年11月尼勒克――巩留6级地震发生后,自治区党委即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张春贤对于抗震救灾工作在会议上曾经要求,认真总结尼勒克――巩留抗震救灾工作的经验,未雨绸缪,落实各项防灾减灾措施,在科学研判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地区、人口密集区做好防震抗震工作。
 
    现在在这次地震发生后,自治区抗震救灾工作是在震后10分钟内迅速展开的。这不仅是属于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的,也不仅是属于白克力主席的,也不仅是属于州地各级领导的,而是新疆精神的一种具体体现,更是新疆在抓紧发展新疆的同时对于新疆精神在这种自然灾害的面前,对新疆工作作风和注重民生的工作,尤其是遇到灾难之后对应急机制常抓不松懈的具体体现,
 
10分钟启动救灾真实诠释体现了新疆精神,也是新疆精神真实的写照。这是笔者的理解,相信新疆一定能够夺取此次抗震救灾的全民胜利。
 
    (济南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