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林:中海油收购再起波澜


王海林:中海油收购再起波澜
中海油历经艰险,于7月23日与加拿大尼克森公司董事会达成协议,以15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尼克森公司,该项交易创下了我国海外最大的收购案。一旦收购成功,中海油将在北美洲布下最大一块油气资产。
为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中海油做足了功课,下足了血本。以每股27.50美元的现金报价,溢价61%。中海油承诺将保留所有尼克森员工,将加拿大当作其西半球业务的大本营。尼克森公司的股票价格在收购消息公布后的当天迅速飙升,收盘时比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高出约52%。
正当交易双方顺风顺水,向各自政府提交申请,就待审批通过之时,哪知道半路杀出一个不速之客,硬是让这个跨洋收购案险象环生,再起波澜。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27日的声明,这位不速之客叫做张志熔。
此人目前是两家在港上市公司中国熔盛重工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恒盛地产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及执行董事。他早年在上海从事房地产起家,2005年转行造船业,在家乡江苏如皋创立了熔盛重工。恒盛地产、熔盛重工分别于2009年、2010年在港上市。
在《2012胡润长三角地区财富报告》中,张志熔家族以255亿元财富位列长三角富豪第十位,在十大富豪中,张志熔岁数最年轻,仅有43岁。在2012年《新财富》发布的500富人榜中,张志熔位列第26位。
据介绍,张志熔从不张扬,也很少见诸于媒体,被媒体称为 “神秘富翁”,可是一经曝光,就让全球瞠目。
事情的原由是这样。中海油收购的尼克森公司是在美国纽约证交所上市的公司。有个叫Well Advantage的公司在7月19日购买了83万股尼克森公司的股票,Well Advantage公司是张志熔控股的一家公司;一些位于新加坡的账户在收购消息公布前几天也购买了67.6万股尼克森公司的股票。新加坡的账户与张志熔有何关系目前还不清楚。收购消息公布后,这些账户立即清仓,一共赚得1300万美元。
SEC的理由是,此前这些账户从没有交易过尼克森公司的股票,而就在收购消息公布前后买入和卖出尼克森的股票,巧就巧在这,不过事情太巧了就让人生疑,这交易莫不是提前知道了内幕?
这种事情要是发生在其他的证交所,也许还能蒙混过关,可是在以监管严厉和高效著称的美国,就难逃SEC的法眼了。按照SEC的办事程序,股票有不正常交易,就可以主动出击,不像我国股市,需要等举报和取证。
在Well Advantage等账户下单清仓之后的24小时内,SEC迅速冻结了上述涉嫌参与内幕交易的账户资产,总计超过3800万美元。
如果是一般的内幕交易也就罢了,SEC每年处置30-40起内幕交易,多一个也无妨,关键是这起涉嫌的内幕交易牵涉到正在办手续的中海油收购案,这篓子可就捅大了。
中海油的这次收购可不是一般的收购,关系到中海油全球战略资源的布局,可以说是谋划已久,投入多多。加拿大的这家公司对于中海油来说十分重要。
尼克森拥有的区块分布在加拿大西部、英国北海、墨西哥湾及尼日利亚,包含了常规油气、油砂以及页岩气资源。尼克森年产原油近1000万吨,相当于中海油年产量的1/4-1/5。
更为重要的是,尼克森旗下的油砂、页岩气和深海油气资源,都属于非常规资源,技术开发难度较高,尼克森拥有这些资源开采的顶尖技术,这正是中海油梦寐以求的,也是吸引中海油收购的重要因素之一。
加拿大油砂储量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沙特),加拿大总理2月初的访华,被中加两国媒体定义为“油砂之旅”。鉴于中东、北非和南北苏丹等中国传统石油来源地“风声吃紧”,加拿大的油砂将是中国今后重要的石油来源。
页岩气开采对中国十分重要。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报告称,全球页岩气可采储量为6622万亿立方英尺,其中美国为862万亿立方英尺,中国则高达1275万亿立方英尺(约合36万亿立方米),为全球第一。据中国国土资源部的数据,中国页岩气可采储量也达到25万亿立方米,按照中国当前天然气消费量计算,如果完全开采,25万亿立方米页岩气可供中国使用近300年。这将给中国带来一场“页岩气革命”。
目前,美国是世界上唯一实现页岩气大规模开采的国家,2010年页岩气产量达到1378亿立方米,占天然气产量的22.6%,使得美国的天然气对外依存度由2005年的16.7%迅速下降到2010年的10.8%,美国天然气价格在最近一年中下跌了41%。
由于页岩气的产量迅速提高,替代了部分石油,美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下降,今年前5个月降至53.5%。奥巴马宣称,未来10年美国将把石油进口量再削减1/3。美国正在着力摆脱“石油魔咒”
与此同时,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今年前5个月达到55.2%,中国急需在国内开发油气资源。
可喜的是,中国页岩石气储量极高;遗憾的是,中国没有掌握开采技术,这正是中海油看中尼克森的地方。按照我国国土资源部《页岩气“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要达到600亿立方米的目标,如果没有开采技术,显然难以实现。
南海油气资源就更不用说了,那将是中国未来的能源仓库。
中海油雄心勃勃,提出要进行“二次跨越”,到2020年,中海油油气总产量比2010年翻一番,到2030年,油气总产量比2010年增长两倍。
眼下的美国,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表面上中美两国都说对方是战略伙伴,内地里早就把对方当成了战略对手。美国宣布要在太平洋地区重新建立均衡,并把海军60%的舰艇布局在太平洋地区。防中国如同防老虎。
中海油的“二次跨越”,正是美国所不希望看到了。早在7年前,当中海外与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达成收购协议的时候,美国参众两院就设置了重重关节,阻止这柱收购案。美国政治家的理由是:中国对石油的依赖与日俱增,中海油如果收购了优尼科,那么优尼科的石油将会优先输送到中国;优尼科拥有的油气勘探、生产和提炼技术,能够大幅提高中国的油气开采能力。
美国政治家心照不宣,他们十分清楚,遏制了能源就是遏制了中国的崛起。
美国这个国家很特别,它对别国没有领土野心,但是要做全球老大的野心根深蒂固。奥巴马一上台就说,“美国决不做老二”。“决不做老二”,那么要做老几呢?
“决不做老二”是美国全球战略的根本点,一切都得服从这个根本点。套用我们的话说,目前的美国是“一个根本点,两个抓手”,一个根本点是“不做老二”,两个抓手一个是南海,一个是钓鱼岛。
历史总是在重复着过去,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眼前的中海油收购案同7年前的收购又有些惊人的相似。7年前,美国两个议员率先发难,联名写信给当时的小布什总统,要求否决中海油的收购优尼科,并且取得了成功;最近,美国也是两个议员先后发难,以种种理由,要求美国政府阻止中海油收购尼克森。所不同的是,7年前收购的是美国公司,这次收购的是加拿大公司。
这个公司虽然是加拿大的,但是同美国也有关系。尼克森公司有10%的资产在美国的北墨西哥湾,而且在美国证交所上市,这就给了美国议员继续做文章的好机会。不过,这一次的理由没有上一次充足,毕竟美国只能在10%的资产上做文章。两个议员提出的理由是,如果中海油要收购尼克森,需要支付在美国的海上石油产地使用费,或者是剥离这些资产。
如果仅仅只是这两个条件,对于实力雄厚的中海油来说虽然有点麻烦,但是完全可以应付,无非是多花点钱。
美国人也深知要想阻挠收购并非易事,他们的对策是能阻挠就阻挠,能拖延就拖延。
正当美国人无比郁闷,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绝佳的机会终于出现,美国人果断地捕捉到了,那就是“神秘富翁”内幕交易嫌疑案。这个本来是中海油收购案的“局外人”,就如同一头大象闯进瓷器店,把好端端的一个店铺搞得乌七八糟。
目前SEC对案件的定性是利用中海油内幕交易,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案件的性质有可能转变为中海油或者中海油的人利用内幕交易。一旦性质转变,收购案将成为昨日黄花,又将是一场游戏一场梦。中海油的海外收购怎么就这么难!
按照美国司法的习惯,需要被告人举证,也就是需要“神秘富翁”举证说明自己不是利用内幕交易。证明自己无罪比证明自己有罪要难得多,不能证明无罪就作有罪推定,这也是美国证监工作高效的重要原因。
交易异常的实事已经铁板订钉,“神秘富翁”恐怕在劫难逃。按照美国1984年通过的《内幕交易处罚法》,对利用内幕信息买卖股票而获利或减少损失的,按照“违法所得”或“避免损失”处以3倍的罚款;按照1988年通过的《内幕交易及证券欺诈制裁法》,无须考虑内幕交易者是否有“利润所得”,一概予以罚款;按照2002年通过的《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利用内幕交易在证券市场获取利益的,最多可监禁25年或处以罚款。同时还延长了对证券欺诈的追诉期,起诉时间可以延长至非法行为发现的两年内,或者非法行为实施后的五年内。(五年!)
目前漫长的司法调查还只刚刚开始,紧接着,要追查内幕消息的来源,这个“局外人”怎么就知道内幕消息了,还有谁参与了内幕消息,然后是对参与内幕交易更多的人的侦查和起诉。
但愿“神秘富翁”的交易纯属偶然,但愿中海油同“神秘富翁”根本就没有关系,但愿中海油的收购一路顺风。
为中海油加油,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