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这里描绘了一个他理想中的国度的状态,其实,很多的时候,《论语》中所叙说的是一种孔子心目中所设想的理想的一种状态,表达的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使孔子得以神往,并为之所设想一些措施和方法。(我感觉是这样)。
《论语》在学而中提到千乘之国,为什么呢?孔子希冀的是在这样的一个国家中“学”。
千乘之国:一个大国,千乘;在现在人的眼里应当是属于超级大国类的,拥有很多的常规武器装备。这样的一个大国,自然没有人来侵犯,生活在这样的大国里,自然会安定,学习学问的话自然是一个很好的环境。
“敬事(3)而言,节用而爱人(4),使民以时(5)。”孔子描绘了这个大国的一种状态,一种良好的状态,
人民认真做事,可以发表自己的言论;国家节用而爱护人,民可以在土地里农耕收获。孔子描绘了一个很国家,民,很和谐的画面。这也是孔子所期冀通过个人努力达到的一种状态。
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自古就有人设想,孔子便是较早设想的一个;比起西方的空想社会主义要早很多年的哦。
总的来说,孔子是个理想主义者,无论是对人的设想,对人的家的设想,对国家的设想,都设想了一种理想主义的状态;
倘若我们以一种理想主义者的态度读论语,这样也许会收获更多,也许,以一种理想主义者的态度读《论语》才会符合孔子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