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举办22届中国厨师节,烹饪鼻祖 有莘氏圣人伊尹 为何“笑而不语”?
烹饪鼻祖 有莘氏圣人伊尹故里在伊水, 伊尹故里应是历史客观的存在。而争名人故里,从古到今,不是什么新鲜事。凡是有些名气的古人,无论王侯将相或者诗人名家,甚至像小说中的西门庆,都会被考证出一个个“故里”来,各地争来抢去,并非纯粹出于对历史的尊重,大多是为了利益。
“炒作”历史文化名人伊尹,发现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多个地方自称是伊尹故里,但对于一千五百年前较详细关于伊尹出生地的史料不用,而不厌其烦引用后世的《志》,信奉的是“假话重复说多了就成真的了”。
有一个典故叫做“杞人无事忧天倾”,但是,天还是那个天,永远不会塌下来,如果能塌下来,肯定不是天。
如今,杞地有人又在忽悠人啦,2012年10月20日至23日,将在杞地举办第22届中国厨师节。大会的第四项活动是伊尹塑像揭幕仪式。于21日上午在自称的“伊尹出生地杞县葛岗镇西空桑村”举行,中国烹饪协会、河南省餐饮与饭店协会、开封市领导及各省市代表团参加……
伊尹生于伊水是无疑的,不然怎会起名叫伊尹,这是三岁小孩子都懂的道理。
那么,为什么杞县说他们那里是伊尹出生地呢?
杞人们的依据是,1、宋《太平寰宇记》记:“空桑在雍丘(后改为杞县)”。2、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杞县志》载:“空桑又名伊尹村”,其《北辕录》中有“自杞西行二十里过空桑伊尹所生之地”。3、清《重修伊尹庙碑》云“莘野封壤,与空桑实为接邻,则杞乃伊尹自出之乡”。4、杞县葛岗乡空桑村有“伊尹庙”。5、杞县“伊尹庙”为杞县文物保护单位。
杞县说的论据尽管不少,但其误在忽视了伊尹之名是因伊水而命名的。史籍文献载伊尹“母居伊水”“孕于伊水之滨”,然杞县根本就不在伊水, “杞县葛岗镇西空桑村”怎会是伊尹出生地?可以说,杞县依仗距宋代都城汴梁近,从宋代就开始附会,忽悠了。
君不见,襄阳、南阳的“诸葛亮故里”,汝南的“梁祝故里”,山西娄烦、江苏连云港、宜阳花果山的“孙悟空花果山”等等无数“名人故里”争相开发。为了借机“挣钱”,不惜屏弃真的历史史料,而专挑或杜撰对自己有利的“史料”,或者凭空编故事,“打造”景区。
结果呢,钱花了,一时风光无限,热闹非凡,但没有坚实的真实历史支撑而打造建立在沙滩上的花架子项目,过后一个个还是“黄鹤一去不复还”,“白云千载空悠悠”。
很无奈,“伊尹”很难再是一个“人”,而成为了一种“消费道具”,伊尹那个时代的历史乃至一些文化遗产,都无一例外地披上了功利的外衣,成为可娱乐、可利益驱动的橡皮泥。
打着伊尹的旗号,以“伊尹杯烹饪大赛”为由头,已经在很多地方举办过了21届中 国厨师节,但伊尹是哪里人却没有搞清楚。如今,杞人却又要搞第22届中 国厨师节。难怪伊尹“笑而不语”了!
众所周知,凡历史名人生地,一般都会有多种说法,出现相互矛盾的地方很多。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大多与历史上不同时期有权利或者掌握笔杆子的人“选择性人为”有关。
以洛阳的伊尹为例,目前最早记载伊尹的史料是《吕氏春秋 本味》,讲到伊尹母居伊水,所以伊水流域的栾川、嵩县、伊川等地,都有伊尹祠及雕像、碑刻等,纪念这位烹饪鼻祖、第一名相。
栾川有人认为本县在伊水上游,就说伊尹是生于栾川,史料依据是栾川县墁子头有一块《耕莘古地》碑,好像伊尹生于此,耕于此确凿无疑。但仔细想想看看,这个《耕莘古地》碑是清道光二十九(1849)年由卢氏县知事刘应元所立,考之史料典籍,在此之前并没有伊尹生于栾川的记载。所以,尽管栾川当地政府不惜花巨资建立伊尹广场,还塑了伊尹像,纪念名人没有错,但不论花多少钱,是不能将伊尹出生地“打造”出来的。
有说伊尹生地在嵩县,最早的史料是明代的《一统志》:“空桑涧在嵩县南,有莘氏女采桑伊川,得婴儿于空桑中,长而相殷,是为伊尹。”在此以下,史志之类多沿此说。今嵩县伊尹祠1978年还被列为嵩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嵩县将这里申报为历史文化遗产。
当代人著《洛阳古今》一书,其中表述“伊尹生于伊洛流域古有莘国的空桑涧(今洛阳市嵩县莘乐沟)”,于是,便广泛被报刊网络传播、引用。
伊尹真的生于嵩县吗?
我们可以了解一下最早说嵩县是伊尹出生地始于何时?
从搜集到的资料,是明宣德二年(1427年),明礼部尚书胡滢曾写有“题伊尹祠碑”,据说是立在嵩县的“伊尹祠”,但原碑与碑文未见。从清光绪(1875—1908)《嵩县志》可以看到如下记述:“明知府陈宣记伊尹古圣人也,由商至今,庸人、孺子无不景仰,而乐道之嵩县,南有空桑涧,世传为伊尹所生之地,历代祠祀礼也。明尚书胡滢即其地重建祠,明正统年间知县何新重修。明弘治年间,知府陈宣重修。明崇祯年间,邑人屈动重修”。嵩县饭坡乡还有一个山丘称“尹姑冢”,说是伊尹母亲的坟墓。
如果在明代以前的史料文献中确实找不到关于伊尹出生地的记载,嵩县作为伊尹出生地似乎有理。然而,有一句话说的太妙:“伊尹微笑不语。这个生于空桑的一代厨圣,已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现在,他仿佛在说:看你们的了!”
“伊尹微笑不语”,为什么?
嵩县饭坡乡那个自然山丘,嵩县称“尹姑冢”,说是伊尹母亲的坟墓。
1990年版的《嵩县志》记:“尹姑冢,位于饭坡乡洛沟村西高台上,冢坐东,接洛沟村,西、南、北三方均与洛沟川相依。冢高25米,周长450米,呈圆形。《嵩县志》清光绪三十二年版卷二十二宅、坊、亭、墓篇载:空桑南山间幽窗一冢巍然,方五亩许,传为伊尹母墓。商相伊尹之母卒于此,狂风卷沙掩其尸。伊尹拜为相,不忘母恩,封土上坟,年年相复,变为巨冢。其冢上尖下圆,由红土、白土、沙土堆成,原状完好。”
来源链接:http://bbs.dahe.cn/read-htm-tid-8108752-fpage-4.htm)。
如此25米高、周长450米,占地五亩的巨丘,如果是夏代末年伊尹母有莘氏的大墓冢,他的孩子后来又当了商朝开国宰相,他的女儿小有莘氏女又被成汤聘为王妃,三千多年来竟然没有记入史册,现代也没有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盗贼也不盗掘? 可笑不可笑?。
嵩县纸坊乡那个“伊尹祠”,说是明代尚书胡滢重建的。但这一带原有古迹为“昆仑祠”.载于《水经注.伊水》:“伊水又东北径伏流岭,东岭上有昆仑祠,民犹祈焉。刘澄之《永初记》称,陆浑县西有伏流坂者也。今山在县南,崖北二十里许,西则非也,北与温泉水会,水出新城县之狼皋山西南阜下,西南流会于伊水”。
文中“北与温泉水会”明确了“昆仑祠”的方位,因为温泉即嵩县陆浑水库附近的饭坡乡曲里温泉,正在新城县之狼皋山(九皋山)南边,再往南,在北魏时有昆仑祠,民犹祈焉。《水经注.伊水》中这个昆仑祠到哪里去了呢?如今这个地方变成伊尹祠,应当是明代尚书胡滢的“杰作”,可笑不可笑?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明代尚书胡滢建嵩县伊尹祠,距今也就五六百年,但在一千五百年之前的北魏,地理历史学家郦道元就已对伊尹出生地进行了详细考证并载入史册《水经注 伊水》:“伊水又东北,涓水注之,水出陆浑西山.其水有二源,北水东流,合侯涧水,水出西北侯溪,东南流注于涓水。涓水又东,迳陆浑县故城北,平王东迁,辛有适伊川.鲁僖公二十二年,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故县氏之也.涓水东南流,左合南水,水出西山七谷.左会北水,乱流,左合禅渚水,水上承陆浑县东禅渚,渚在原上,陂方十里,佳饶鱼苇,世谓此泽为慎望陂,陂水南流,注于涓水,涓水又东南注于伊水。昔有莘氏女采桑于伊川,得婴儿于空桑中,言其母孕于伊水之滨.其母化为空桑,子在其中矣,莘女取而献之,命养于庖,长而有贤德,殷以为尹,曰伊尹也,伊水又东北过新城县南”。
地理历史学家郦道元对莘女采桑得婴儿的伊尹诞生也,用了不可移动的地理坐标来定位,他用“陆浑县故城北”“陆浑县东”“新城县南”来确定有莘氏部落的大致位置。再用陂方十里,佳饶鱼苇“慎望陂”较精细予以定位,是非常严谨的记载历史,为后世留下了研究伊尹的珍贵史料。
“陆浑故城”在今嵩县田湖镇上古城村,“新城县”在今伊川县平等乡古城村。这两地在历史上很有名,任何人不能随意移动。大莘店位于嵩县田湖镇上古城以北,伊川县平等乡古城村南,附近有苇子湖,沼泽地,即“慎望陂”。这里是伊水之旁最大的一片平坦沃野,伊水支流银(尹)河在此处注于伊水,十里平原,佳饶鱼苇,名不虚传,伊川有莘地在明代曾隶属于嵩县,地名叫莘渠里。这里有“冢子疙瘩”,相传是伊尹墓,《嵩县志》记载叫“莘伯墓”。伊尹母是莘氏女,不知其父姓啥,故而以伊水命名,莘地是他的出生地,老归私邑,葬在家乡合情合理:
;
伊川大莘店伊尹祠:
:
伊川大莘店伊尹祠中伊尹牌位:商开国右相 有莘聖人伊尹之尊位:
。
莘地的伊尹墓称为“莘伯墓”,并非贬义。葬于伊川的名人称伯是尊称,伯前面均冠以地名。例如理学名人程颢称为“伊阳伯”(伊阳是地名,东魏伊川郡唐代改为伊阙县,宋代改为伊阳县)。程颐称为“伊川伯”(伊川是地名,来源于《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平王之东迁也,辛有适伊川.见被发而祭于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礼先亡也。秋,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水经注 伊水》‘昔有莘氏女采桑于伊川’)。哲学家邵雍称为“新安伯”(他曾在新城的莘地创办 安乐书院,讲学于家。并非是在新安县当过官)。伊尹称作“莘伯”(莘既是地名,又是伊尹养母有莘氏的姓氏。有人说伊川这个莘伯是东周王子朝时的“辛伯”,商代的莘伯指伊尹,而辛伯是东周人,两者是毫不沾边的事。东周时那个辛伯被杀有明确史料记载)。
《嵩县志》把“伊尹墓”变为“莘伯墓”,说明明代嵩县志的编者们,良心未泯,有史家特有的秉笔直书的骨气,虽然当时无法对抗尚书胡滢的权威,但采取变通的记载,终使圣人遗迹不湮灭。
央视在伊川莘地探寻、拍摄伊尹祠、伊尹墓:
伊川出土的商代青铜鼎 内有“子申(龍)父己”铭文:
伊川有莘之野伊尹祠 伊尹墓:
:
伊尹在与成汤讨论天下美味时,曾广证博引天下各地美食特产,“以滋味说汤,致以王道”,如果没有在秦楚、晋楚、洛嵩古道交汇处有莘氏之地从小就与厨师在一起的经历,有接触四方客商的知识积累,他的学识难道会是在大山中从天上掉下来的?再从考古学方面考虑,伊川莘地处在龙山文化马回营遗址和白元遗址之间,北边紧邻新石器文化古城南遗址,孕育出河洛圣贤伊尹绝不是偶然的。又据《洛阳市文物志》记载,伊川这个莘地,在七十年代曾出土过青铜车,出土的地点在伊尹墓东方约一千米,附近在古代有高台庙宇,称作“拜尹台”(百姓又念做“百音台”。)
秦楚古道:
伊川莘渠官渡遗址:
:
只是胡滢们以为自己官大,就可以漠视历史,以为改建个伊尹祠,借此可以后世流芳,这种“自己打造的历史”,很多地方至今仍在如此这般进行着,可笑不可笑?
附图“嵩县伊尹祠”就是这里:
请参阅洛阳信息港>洛阳城事>伊尹生于伊川,北魏《水经注》有较详细考证http://bbs.ly.shangdu.com/read-htm-tid-3476317.html
开封千亿“再造汴京”的新闻令舆论哗然,而据媒体报道,在山西大同,另一场声势浩大、耗资上百亿元的古城再造计划早在2008年就已展开。 其实,当下热衷造古城的又何止以上两地:江苏金湖将投资30亿元建设尧帝古城,甘肃敦煌拟投资30亿元复建敦煌古城,河北滦县拟投资50亿元复建滦州古城,湖南新晃投资50亿打造夜郎古城……说“造古城运动”遍地开花,也不算太夸张。
这种由地方政府主导,投资巨大、相互模仿的造古城之风,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国内兴起的主题公园热,全国600余座城市竟然一下子冒出2500多个主题公园,耗资高达1500多亿元。但这种盲目跟风上马的工程好景不长,据媒体报道,现在70%处于亏损状态,仅有10%左右的盈利。
不可否认,前些年一些地方先人一步,通过古城项目开发旅游资源,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但这并不说明,造古城就一定能让地方赚个盆满钵满。如果缺乏科学的论证和全面考量,造古城项目很容易成为劳民伤财的“败家子”工程。再说了,我国真的需要那么多古城吗?
现在随着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游客们见多识广,他们的旅游品位越来越高,很多人更钟情于反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生态旅游,对人造景点不太感兴趣。而且,各地一哄而上的“造古城运动”和“榜历史名人运动”,不管“古城”、“名人”真假,先造了再说,“假的建的逼真,久而久之就是真的”,于是难免形成建庙造宫、内容雷同,千景一面的局面,有什么看头?
另外,这种缺乏旅游投资理念,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决策的行为,也会导致人造景点走向“滑铁卢”。事实也是如此,如前些年河南省中牟县投资二千万元打造的官渡古战场遗址,如今已是一片凄凉,每天门票收入不足几十元。
大兴土木造古城的投资与建设,涉及到土地应用、城市规划、老百姓搬迁等一系列问题,但很多地方都是在争议中一路上马,很少顾及百姓的意见和感受。这种轰轰烈烈的“造古城运动”,在很大程度上也暴露了一些官员的政绩豪赌情节,赢了自然喜获升迁,输了则由纳税人和百姓为此埋单。因此,当下应加大对一些“再造古城运动”和“编造名人故里”、“编故事假托历史名人造景点”等有违历史真实的不正之风的监管及问责力度,让一些官员为自己的决策失误付出应有代价,不然,诸如此类的折腾还会继续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