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心坡、南坎、果敢……
二十世纪初,中缅边境的江心坡、南坎以及香港、九龙、澳门、台湾……的地位一样(只是香港、九龙、澳门、台湾的居民是大汉民族,而江心坡、南坎的居民是与云南同源同宗的中国少数民族),要么是被割让,要么是租借,要么是被列强侵占。十九世纪中后期,英殖民者入侵之前,缅甸是大清国的藩属国,英殖民吞并缅甸的条约是在中英之间签订的(更不用说十万远征军有六万将士的遗骨还留在缅甸呢),也即在那之前,缅甸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中缅之间也就没有什么明确的‘国界’。
江心坡现属缅北克钦邦地区,面积约27000平方千米(也有说70000平方千米)。明朝开始,该地区的土司都由朝廷册封,清朝由云南腾越州的大塘、止那等土司控制。土司制度是中国各朝代对边远少数民族的一种行政管理制度,绝大多数原册封的土司领土后来都属于中国领土。
满清统治结束,军阀混战,英殖民者趁机占据江心坡,国民政府曾提出抗议。民国时期,云南处于‘半独立’状态,更不用说已被英国侵占的江心坡了,不过出版的中国地图,江心坡仍属于中国领土。1948年,缅甸及各邦脱离英殖民获得独立,江心坡被英转交给缅甸,那时中华民国政府也无奈。1960年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缅甸联邦政府边界条约》,中国主动放弃‘江心坡’。
与中国云南瑞丽相邻的‘南坎’(勐卯三角地)与‘江心坡’不同,该地不是被侵占,而只是租借。自清朝以来,南坎就被‘永久租借’给英国,1945年,中国远征军从日军手中收回南坎,但日本还未投降,远征军又回来奔赴抗日战场。缅甸独立后,国民政府没有去要回南坎,并认可缅甸本部继承原英国殖民地时期的“永久租借”,——每年收取租金1000卢比。
国军败退台湾,1960年,同‘江心坡’,中华人民共和国也主动放弃‘南坎’。
果敢地区
果敢地区紧邻云南西双版纳州,中华民国地图没有标明。明朝灭亡,永历帝朱由榔定都南京,又迁都昆明,后被吴三桂驱逐到明朝的藩属国缅甸。1662年,永历帝被带回昆明勒死,南明王朝灭亡,而永历帝部属就留在‘果敢’。清政府设立“木帮宣慰司”管理该地区,任命“土司王”,实行统而不治。1897年,英国殖民者与清政府签订条约,占据果敢地区,并迫使‘汉族’改为‘果敢族’,‘汉语’改为‘果敢语’,‘汉文’改为‘果敢文’。既然不是被侵占也不是‘租借’,还有了条约,中华民国政府又没有时间考虑‘果敢’回归,地图不可能有‘果敢’了。
现在的果敢居民95%以上是汉族,几乎都是永历帝的遗民及国民党军队后裔,他们也曾想独立于缅甸,可是,没有能力单独成为一个国家,中国又没有接受他们的意思。
缅甸果敢民族
“流落异邦的中华民族,流落异邦的中国人啊”。
江心坡、南坎、果敢地区尽管属于缅甸联邦,但三个地区实际居住者皆为傈僳族、景颇族(克钦族)等云南少数民族以及汉族和国民党军队后裔,而没有缅甸中部和缅甸南部的主要民族如缅族、钦族。无论从历史还是从民族构成,三个地区都应回归中国。
他们是中华民族,他们流落异乡半个多世纪甚至数百年,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接纳或不敢接纳他们,他们也不愿成为缅甸人,纷纷要求独立脱离缅甸联邦。他们成立克钦独立军、佤邦(佤族——中国少数民族)游击队、掸邦(傣族)游击队(三个华邦)及克伦族解放军……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些华邦及克伦邦都处于半独立状态。可是‘中华帝国’不支持他们,缅政府军又时常清剿他们,缅甸是穷国,这些华邦更穷。
当我们混战或抗击外敌入侵时,当我们反右、饿饭、搞阶级斗争时,我们自顾不暇;但我们现在已经是强国、大国,我们不仅有能力照顾自己,我们也应该有能力帮助生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外的中华民族同胞。如果这些华邦的子民们愿意成为大中国的一员,愿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愿意回归,我们将承担责任,将承担因此可能带来的后果。
中国西南邻国——缅甸国土面积67.7万平方千米,人口5700万,从面积和人口都不算小国,可缅甸是联邦制国家,几个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都想脱离联邦,半个多世纪战争,使各个少数民族地区各自为政。
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主要民族缅族占总人口65%,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起源于中国西部地区古代羌族的一支,与汉人的先人同源,唐朝时从云南迁入伊洛瓦底江流域逐渐取代骠国与孟族成为该地区的主体民族;克伦族也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也是羌族的一支;掸族属于汉藏语系状侗语族,在中国称为傣族;克钦族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在中国称为景颇族;更不用说果敢族——汉族……
从民族和地域,缅甸不仅只是中国的邻邦,更应该是中国的联邦,何况缅甸全部或部分曾是大清国的藩属国或领土,只因英帝国入侵才解除藩属关系。
中国应该有一条通往印度洋的陆路走廊。
********************
东 南 亚——中南半岛
如前所述,缅甸的主要民族缅族、克伦族本是古代中国羌族南迁,另一些主要的少数民族克钦族就是中国的景颇族,掸族是中国的傣族,果敢族是汉族……
老 挝:
老挝昔日称为南掌国或称为寮国,老挝的主体民族老挝族占总人口近一半,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老挝族也就是中国的傣族,除此之外,还有占总人口8%的苗族及少数汉族。
柬 埔 寨:
柬埔寨与中国没有接壤,主体民族高棉族与中国少数民族也没多有大关联,不过中柬没有边界纠纷,并因柬埔寨王室,中国与柬埔寨关系向来较为友好(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曾经支持柬埔寨红色高棉波尔布特政权,那是二十世纪极不光彩的历史之一。)。
泰 国:
旧名暹罗,与中国也没有共同边界,但是泰国的民族与中国南部、西南部少数民族比中国与邻国越南两国的民族更接近。
华人华侨(狭义指汉族)占泰国总人口12%,华人在泰国的政治、经济领域所起的作用可远不能用人口比例来衡量(前总理他信、现任总理英拉都是华裔);泰国另一主要民族老挝族相当于中国的傣族;泰国主体民族泰族也相当于中国的傣族,占总人口40%,泰语为国语。
据某些民族学者研究,泰族也即是中国的傣族,从语言、习俗……分析,泰族与中国傣族、壮族、布依族(也许还有一些被划为不同民族的少数民族)以及操粤语的‘汉化壮人’(汉族)同根同源。一千多年前或稍早时期,中国长江以南的民族壮—傣民族南迁至岭南、红水河珠江流域,部分西迁至现在的云南、老挝、缅甸,另一部分南迁后被先入主越南国的京族排挤,继续南迁至今天的泰国、柬埔寨——历史上的“壮—泰走廊”。1238年,南迁的壮—泰民族在泰国建立了素可泰王朝,泰国开始成为统一的国家。
如果中国只是指“汉族的中国”,泰国的民族就是‘外族’;如果中国指的是“汉族(包括已汉化)及各民族的中国”,那么泰国的民族与中国民族‘同源’,也可认为属于中华民族。
越 南:
旧称安南,明朝以前,越南全部或部分地区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即使是明清时期,越南仍是中国的藩属国。十九世纪末,法国入侵越南,大清国作为宗主国,1873年、1884年在越南土地上爆发两次中法战争;上世纪抗法、抗美战争中,中国都给予邻国越南巨大援助。可是因上千公里陆地边界,领海争端等原因,睦邻兄弟兵戎相见。
越南主体民族是京族(广西京族),另外还有壮族、傣族、汉族等中国民族,只是京族可能不是从中国南迁而是从越南北迁。京族与中国南部西南部的少数民族是否同根同源,不得而知(据一些学者研究,京族可能与苗族、壮族、布依族、傣族及南方汉族、新加坡华人、泰国华人、闽南人、客家人的基因同族。)。
不过,如果缅甸、老挝、柬埔寨、泰国都与中国建立紧密友好关系甚或某种形式的联邦,越南将不得不与中国友好相处。
******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是以一个民族或一种教派为主体单位,如果不是为了争权夺利的内战,大多数战争也就是为了领土的民族战争。同一民族应该成为同一个国家或同一个联邦(正如元、明、清,中南半岛诸国——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与中国就像一个联邦制国家),同一民族之间的纠纷还用得着‘战争’来解决?中南半岛几个国家的主体民族或主要民族与中华民族都有着或远或近的关系。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二战结束,美国总统曾建议蒋总统:“战争结束后可以把越南、老挝、柬埔寨、琉球纳入中国版图”【二战前,泰国不是殖民地,缅甸是英国殖民地;而越南、老挝、柬埔寨是法国殖民地,琉球是日本侵占。】,蒋总统说:“那些地区只是曾经的藩属国,并且一个国家并不是越大越好”。二战结束后的中华民国政府最迫切的是怎样剿灭共产党,还无暇顾及开拓疆土。要是采纳了美国总统的建议,东南亚丛林会使国共内战多耗几年时间,可不会有抗法援越、抗美援越、自卫还击、西沙海战以及柬埔寨内战,更不用说中国可能早已通过印度洋与印度、阿拉伯半岛、非洲做生意了。
这是历史的失误,这是历史的遗憾,可倘若我们不懈努力,也能弥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