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市场的上证综合指数过去12个月下跌了19%,徘徊在三年多以来的最低水平。而与内地市场相关度越来越高的中国香港恒生指数表现也不如其他主要的亚洲股指,在过去12个月下跌了3.2%。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市场的不景气显然与中国经济预期有关。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复苏拿不准,证券市场对增长前景的重新定价也难以落定。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一直在放缓。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俄罗斯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峰会上警告,金融危机的潜在影响远未消退,中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明显。高盛刚刚下调了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将中国今年经济增速预期由7.9%下调至7.6%,并将2013年经济增速预期由8.5%下调至8.0%。高盛分析师在写给客户的报告中表示,近几个月来,随着建筑业相关活动进一步放缓以及全球需求的下降,中国经济增速已稳定在一个温和水平。周期性经济指标的恶化以及弱于预期的出口是中国经济面临的不利因素,将会使中国经济在接下来的几个季度继续弱于预期。
较早的数据显示,8月份汇丰中国制造业PMI(采购经理人指数)降至47.6,为2009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7月份为49.3,说明制造业活动继续放缓。胡锦涛明确指出,中国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出口行业面临困难增多,解决新增就业人口就业任务繁重。市场一直在期待中国政府推出类似2008年的刺激措施。当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推出人民币4万亿元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不过,该计划除了帮助中国率先走出危机外,也引发了通货膨胀率上升。这也是中国政府最高决策层时时不敢忘却的隐患。值得注意的是,胡锦涛这次也重申,2012年中国政府的工作重点是维持物价和经济增速稳定,并继续推进经济改革,拉动国内需求。
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处在低位的物价仍有不稳迹象。中国8月份CPI(消费者价格指数)较上年同期上升2.0%,高于7月份的升幅1.8%。与接受道琼斯通讯社调查的13位经济学家给出的上升2.0%的预期中值相符。此外,中国8月份PPI(生产者价格指数)较上年同期下降3.5%。只要物价存在不稳迹象,且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又有不负责任的放水可能,北京不可能麻利大胆地施行宽松政策。
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必须更好地平衡出口和内需。尤其在全球经济衰退期间,有力地提振内需将对中国经济增长做出重大贡献。市场规模与深度均说明中国内需增长潜力巨大。可惜,中国从出口、投资导向型经济向内需驱动型经济过渡的速度不快。尽管中国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提振了消费者需求,但由于结构性原因,中国居民总体储蓄率仍将保持较高水平。
当然,即使到目前为止没有推出第二个刺激计划,中国政府仍采取了一些支持经济的措施,且似乎已为中国经济提供了助力。过去三个月,投资活动显示中国针对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可能刺激经济趋于稳定。瑞士信贷也持相同观点,并预计中国经济将于今年第四季度重新提速。投资者需要更多耐心,不妨放眼于刚刚开始的新一个五年计划,寄望于随着中国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入,更多企业能在中长期获益并回报股东。
投资者需要更多耐心
评论
编辑推荐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