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浅谈


上海游学

上海游学时,和在民政部工作的大姐谈天。她讲了国家和民政部门对残疾人的种种关注与关心,特别提到了对养老地产的想法。

其间 ,我讲了我的一些看法。

过去的几十年,我们国家几乎把所有的资产投入到再生产,社会保障的体系统不够完善,大家对于养老缺乏必要的安全感。

过去的几千年,我们一直讲养儿()防老。计划生育三十年,中国的人口得到了控制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未来会大量出现4-2-1的家庭,养老问题非常突出,更不用讲那些失独的家庭了。

我们现在面临的是养老无人(或少人)可靠、亦无钱可用的局面。对于绝大多数人,养老肯定是问题。

对于老人,物质的需求是当然的,辛苦劳作了一辈子,在自己不再有能力挣钱的时候,如果孩子经济上也不太宽裕,物质的基本满足会是问题。

与物质需求相比,老人更需要精神层面的关心与关注,年轻人都在外面忙(如果天天泡在家里更让人糟心);老人退休后事情少了,由于医疗和营养比过去的要强很多,精力尚有的情况下,打发时间就是问题。曾经传出的65岁退休的说法,在解决老人有闲问题还是有用的。

困惑

李书记讲了他立意做养老和养心产业,招商做养老地产,特意强调了对老人的关怀,考虑了医疗、健身、娱乐等等,非常全面。

李书记讲的全都正确,即有人文的关怀也有政治高度。但现实是,从感情上讲给老人关怀与关心怎么过都不过分,但从经济上讲不好说了。

曾经有一份资料中讲到,我们这一代60年代出生的人,工作到60岁退休,每月可以得到的法定退休金也就是1500元左右。考虑现在的物价,日常的水电气的消耗之后,再加上吃喝、交通,靠自己能养活得了自己吗?如果那时国家的经济状况不甚理想,儿女也入不敷出,那老人们该怎么办?

养老一定关注度的概念,否则到时房产不能解决老人的精神需求问题,也解决了不了经济方面的问题。

突破

宏观经济不大可能再如这三十年般的快速发展,我们的消费方式也该有所调整了。

政府动员社会力量提供养老的设施与配套,提供一个组合养老的解决方案:居家养老、社会养老相结合等;再有一些不期待过高回报的企业提高养老服务,把养老当成产业来做,从而降低养老成本;再有就是对未来养老的品质有理性的判断,理性地、量入为出才能找到出路。

国家未富而先老,老龄化铺天盖地而来,是一个难解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