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提起经济危机、经济萧条,绝大多数人都会自然而然的想到其所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不过辩证的看,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影响也并非全都是不利的,现在的中国就急需一次危机,并且晚来不如早来。
没有危机就没有改革
对于改革,很多人还抱着另外一种幻想,希望由掌握权力的这部分人来推动,即自上而下的改革。考虑当前的社会环境,这不过是一厢情愿。30多年前自上而下的改革能够获得成功,主要因为改革几乎符合全国人民改善生活质量的利益诉求。而现在的改革则是要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权力还给每个人,以掌权者为代表的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在改革过程中将受损,掌权者就不可能成为改革的推动者。
正因为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所以现行的制度和经济模式就是以这少数人的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不过在经济依靠透支未来保持高增长的背景下,蛋糕越做越大,即便被少数人拿走了一大块,也还有剩下的一块能够让大家一起分享,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品质还是在不断改善,那么通过辛勤劳作改善生活的希望也就还在,推动改革的力量就会比较弱,改革就不会有实质性进展。中国一直保持着脆弱的平衡,所以中国被比喻为骑着自行车的大象。
而经济萧条意味着依靠经济高增长维持的脆弱平衡被打破,意味着依靠透支全民未来让一小部分人吃肉多数人喝汤的完美利益链断裂,制度的低效和不公平等缺点就会凸显出来。对于大多数民众来说,如果连喝汤的机会都已失去,那么支撑其辛勤劳作的希望也就不再,专注于创造财富的普通劳动者就会将注意力转向不公平的制度,并力争拿回属于自己的权利(利益),改革就会在各种利益群体的博弈中一步步向前推进。
当然各种利益群体的博弈加剧,整个社会可能会陷入一定的混乱,这个过程是比较痛苦的,时间可能也会比较漫长。不过这有利于公平且高效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利益的再平衡。也只有这样,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有可能。
没有危机就没有转型
最近几年经济转型基本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政府好像也一直在推动转型,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政策,也喊了很多的口号,但是中国经济结构不仅没有丝毫改善的迹象,结构失衡反而越来越严重。
归根结底,还是制度的问题,现行的制度是以少数人的利益最大化为目的,是经济转型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不进行制度改革,所谓的经济转型就不可能取得进展。而经济萧条能反过来推动制度改革,为经济转型提供基础条件。
与此同时,经济萧条的发生,市场经济的自身规律也会促进转型。
在过去30年多时间里,由于制度红利、人口红利和入世红利的作用,经济持续高增长,中国主要行业的市场规模都再不断扩张,在扩张的过程中即便经济有一些波动也被政府的干预所拉平。正因为从未发生过长时间的经济萧条,市场经济所特有的优胜劣汰在中国体现的并不明显,这使得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低下。比如多数行业的集中度比较低,很多企业都想通过扩张产能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以打压竞争对手,这是导致产能过剩的市场化推手,其推动力仅次于政府的干预。而经济萧条就可以改变这种局面,低劣的企业会被淘汰,而优秀的企业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另外,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因为速度,整个社会在监管制度的建立、人才的培养、经验的积累等方面都比较滞后,成为经济转型的制约因素。而经济萧条,意味着整个社会将放慢脚步,有些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有些问题会集中暴露出来,也就会有机会去去完善。
其他方面
在全国人民基本上都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依靠强势政府所建立的暂时的稳定社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引导大家勤劳致富,几乎所有人的生活都以满足物质需求为目标,虽然我们的物质需求在过去的三十多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满足,但是精神世界却变得一片空白。而现如今温饱问题已得到了解决,在目前环境下发生的经济萧条,一方面可以打破强势政府的全面控制,使我们获得更多的自由,另外还可以打乱我们惯性追求物质的脚步,使我们更多的思考。或许每个人、整个社会都会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