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水产大县的宣州区,积极创新融资抵押方式,大力推行养殖证制度,让广大水产养殖户吃上“定心丸”,放手放胆经营蓝色水面,全面激活水产经济,2011年,该区渔业产值已超10亿元。今年以来,该区已核发第一批次新养殖证384本,发证水面883.13公顷。
该区在全面普查、深入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及时制定了《宣州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根据《规划》对养殖水域滩涂进行了功能划分,即确立水阳幼蟹培育和池塘养蟹、养贤青虾养殖、朱桥生态养蟹和狸桥低坝高拦养殖四大区块。同时,根据养殖塘口发包情况建立了塘口档案,实行“一塘一档”、登记造册、归档管理,并严格养殖证申报、勘查、初审、审核、发证等程序,养殖证可通过《中国渔政管理指挥系统》网上查询,全国唯一,随用随查,避免作假。
养殖证作为重要的物权证,养殖户持证养殖,其合法权益即受到法律保护,且养殖户可持证向当地金融部门抵押融资,金融部门则根据养殖户信用度、投资规模、偿还能力等确定放贷额度,给予养殖户资金支持。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该区水产养殖户通过养殖证到金融部门抵押融资贷款近千万元。
养殖证的融资功能激发了群众的养殖热情,提高了乡镇、村集体经济收入,提高了养殖水域的利用率。正因为养殖证能融资,使原来担心缺乏后续投入资金的意向养殖户也积极参与到水面招投标中来,加剧了水面招投标竞争,推高了水面发包标的,提高了乡镇、村集体经济收入,近年来,水阳镇单位水面发包费增长20%以上,与养殖证能融资不无关系;正因为养殖证能融资,解决了养殖户后续投入资金的瓶颈制约,使得养殖户敢投入、大投入,保证了养殖基础设施建设和铒料、药物的供应,使得养殖水域可以立体利用,进而提高了养殖水域的产出率。
养殖证工作的深入推进,有望全面激活水产经济,助推宣州水产经济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