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匡忠:“督导”必须“六看”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那就是从上到下都层层派了“督导”。
一,为什么派“督导”?
“督导”,顾名思义,一是督促,二是指导。派“督导”的意思很清楚,就是不放心下边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任务。说白了,害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出现穿新鞋、走老路,重演差不多、一阵风、空对空、两张皮、打水漂、走过场、雷声大、雨点小,虎头蛇尾的老问题,派人“看”着治治“四风”病。
二,要不要派“督导”?
上至党中央下到老百姓都明白:想一下子把流行几十年的“四风”病这个疑难杂症根治好也是不现实的,最大愿望就是加强“督导”这个重要环节,下大工夫治治“四风”病,能使其有所收敛,控制不扩散,就已经是最理想的效果了。
如果,各级领导干部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都能够有很高的觉悟和自觉性,主动地“反四风、转作风”,即便不派“督导”,也能把“四风”病控制住。如果,各级领导干部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认识或者很不认识,即便是派“督导”,也不能把“四风”病控制住,甚至“四风”病还会诱发诸多的并发症。如果,“督导”本身就带着“四风”病,去“督导”控制“四风”病,不仅控制不住“四风”病,而且还会把本来没有“四风”病,给传染上“四风”病。所以,“督导”这个环节非常重要。
三,能不能“督导”好?
历史的经验教训反复告诉我们:在过去的每一次的学习教育活动中,尽管从上到下也都层层派了“督查”或“巡视”。由于,“四风”病根扎太深、久治不愈、非常顽固,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被“四风”病态化了。被“四风”病态化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主要表现:一是不学习、作风浮、工作漂。二是老办法顺手、老路子好走。三是碰到问题绕道走、遇到矛盾就回头。四是说一套、做一套、说的与做的不对号。五是学习与实践脱节。这种被“四风”病态化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不仅在领导干部身上有,而且在“督查”或“巡视”身上也存在着。所以,“督查”或“巡视”与被“督查”或“巡视”都是同病相怜。因此,往往使“督查”或“巡视”流于形式。一阵风过去,不但不解决任何问题,甚至还埋下明整暗犯、边整边犯、前整后犯的隐患。对此,群众意见很大。
四,如何“督导”?
要“督导”好这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关键是首先“督导”要克服过去“督查”或“巡视”存在的弊病。尤其是,“督导”自身不能带着“四风”病,去治“四风”病。因此,这就向“督导”提出一个问题:“督导”到底怎么做?去“督导”什么?作为“督导”并不是去“督导”这也搞了、那也干了的泛泛的拘拟于形式上一般做法,也不是“督导”收集群众提了多少条那些人所共知浮在表面上的鸡毛蒜皮的意见,而是“督导”在思想上、政治上、制度上、机构上和组织上能行动“四风”所存在着的深层次的、隐蔽着的、实质性的要害问题是否彻底从根子上解决了。
五,具体“督导”什么?
“四风”之所以能刮起来,有其很深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制度基础、机构基础和组织基础。所以,“督导”必须要“六看”:
一看“反四风、转作风”的正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攻势是否形成了?
二看过去为“四风”而设立的那些当摆设的机构是否取缔了?
三看一些专为应付上级检查的“四风”组织是否撤销了?
四看那些专为搞“四风”的脱离群众而制定的制度是否废除了?
五看对差不多、一阵风、空对空、两张皮、走过场、打水漂,教育实践深入不下去的问题是否解决了?
六看领导干部丢掉面子、放下架子、扑倒身子、做出样子是否做到了?
只要“反四风、转作风”的正面教育的强大攻势形成了;只要把为“四风”而设立的那些当摆设的机构取缔了;只要把专为应付上级检查的“四风”组织撤销了;只要把那些专为搞“四风”脱离群众而制定的制度废除了;只要把差不多、一阵风、空对空、两张皮、走过场、打水漂,深入不下去的问题解决了;只要丢掉面子、放下架子、扑到身子、做出样子做到了,就一定能使治治“四风”病取得有所收敛、控制不扩散的满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