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不再续聘夏业良的说明与北大新闻发言人的说法,有矛盾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
2013年10月23日
2013年10月23日,北京大学新闻网转发了新华网的《北京大学新闻发言人就不续聘夏业良一事接受采访》一文,其中,北京大学新闻发言人蒋朗朗说:
2008年以来夏业良的教学评估结果是:三次全院倒数第一,一次倒数第三,一次倒数第四,最好的结果是两次倒数第六。期间,学生提出批评意见有340多条。
按照蒋朗朗的上述说法,“期间”应该指的是2008年以来的时间。
然而,北大在2013年10月18日发布的《关于对夏业良终止聘用合同的说明》中,写道:
近年来,夏业良的教学评估成绩连续多年处于全院倒数第一,从2006年以来,学院持续收到学生对夏业良授课方式、授课内容、工作态度等有关教学工作的批评意见多达340多条。
依据北大《关于对夏业良终止聘用合同的说明》,2006年以来,学生提出批评意见有340多条。但是,按照北京大学新闻发言人蒋朗朗的说法,却是2008年以来,学生提出批评意见有340多条。显然,这起始的时间,两者的说法存在矛盾。
北大《关于对夏业良终止聘用合同的说明》里所说的“从2006年以来”,以及北京大学新闻发言人蒋朗朗所说的“2008年以来”,都没有讲截至什么时间,我判断,截至时间应该是2012年。
依据北京大学新闻发言人蒋朗朗的说法,“三次全院倒数第一,一次倒数第三,一次倒数第四,最好的结果是两次倒数第六。”2008年以来,考评的次数共有七次。
一年有两个学期,如果每个学期都考评一次,那么,2008年——2012年的5年里,应该考评十次。2006年——2012年的7年里,应该考评十四次;十次和十四次,都和北京大学新闻发言人蒋朗朗讲的考评七次,对不上。
能对上的是,2006年——2012年的7年里,每年考评一次,共考评了七次。但是,如果是2006年——2012年的考评,每年考评一次,又与北京大学新闻发言人蒋朗朗说的“2008年以来”对不上了。
北大对老师进行考评,无可厚非。
但是,夏业良的事情,已经不是局限于北大校园里的事情了,而是成为有社会影响力的事情了。我常以在北大校园里讲过《管理创新》,以及代表北大在一些单位、场合讲过《精细化管理》、《企业文化》、《打造强势品牌》等课程为荣,依据“精细管理工程”的精髓,我建议北大能向社会提供详细的考评时间和考评结果、提供详细的340多条批评意见的时间分布情况,并解释为何会有“从2006年以来”和“2008年以来”两种不同的算法和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