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其实不“静”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文明是“静”的文明,而西方文明是“动”的文明,也就是说中国人好“静”,西方人好“动”。但实际事实也许是相反。
学校组织老师到欧洲考查,让我观念大变,感觉欧洲文明应更具“静”特点。马路上,噪音小。村庄里,很安静。关键是欧洲人心很安静。生活在城市的人,都希望在农村或湖边上,有一所房子,没有人打扰,能够安静生活。一天忙八小时,就够了,剩余时间,休闲为主。
而现在的中国,却是“动感”十足。人们为了挣更多钱,你追我赶,忙白天,忙黑夜。大多数人内心骚动不安,生怕各方面落在别人后面。人也怕寂寞,都喜欢热闹,不喜欢到人少的地方去。年轻人更是喜欢大城市的热闹。
回想文革时代,那个时候,国人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全社会一派狂热。这也是“动”到极点。
在历史上,中国是集权体制。也许是集权体制压抑了社会各个方面的活力,从而让社会呈现出“静”的特点。但国人在骨子里,在内心深处,却是蠢蠢欲动,想法很多。当然,在集权体制下,只有权力所有者,才真正具有“动”的能力,其他人,就只能“静”起来。
为什么说中国文明更会具“动”的特点,想必主要原因是国人缺乏宗教的约束,缺乏来世的救赎,所以,这就决定国人在现世,必然要拼命的“动”起来,通过现世的肉体救赎,来补偿来世救赎的不足。
而西方文明,由于有来世的救赎,由于有宗教的约束,人也就没有必要乱说乱动,同时,也许是不敢乱说乱动。
所以,观点也许是反的。西方文明也许是更具“静”特点,而中国文明则更具“动”特点。
目前,一部分国人,不仅喜好“动 ”,而且喜好乱说乱动。一些人一天忙于乱说乱动,也自得其乐。
什么时候国人能真正喜欢静,尤其是让心静下来,中国文明才是真文明。
宋圭武2013年9月9日写于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