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外交策略


 本文不是“历史”,本文只有“思想”;历史并不重要,她可以任人打扮,重要的只是思想,没有“伟大”的的思想,人就无以出人头地,无以“伟大”。

  世纪伟人李鸿章之所以“伟大”,要认识之,就必须先从感性开始。然后按部就班,逐步洗脑。
  中国青年网《李鸿章访美排场令人咂舌》的文章张扬说:“曼哈顿华尔道夫号称世界最著名酒店,每次联合国会议,几十个国家元首都住在这里,平常也是社会名流聚集之地,是极致尊贵的象征。最有意思的是,华尔道夫酒店允许客人自带厨师和食品,而且是由中国人开的先例:1896年,大清直隶总督李鸿章率团访美时,就自带厨师团队和食品。……中国高官李鸿章的排场之大,也足以令美国人目瞪口呆。在曼哈顿区的港口下船时,媒体细数李总督的随行人员及物品,开列单据如下:李鸿章有随员18位,仆人22人,后面跟着300件行李。另有金轿一顶,珍贵奇鸟8笼,其中包括两只活泼可爱、会说英语的奇种鹦鹉,还有云南特产的长尾金鸡。而在行李中,除了衣物、日用品外,尚有酒、菜,大量天山瓦罐泥封口的雪水,专供李氏烧茶饮用。其余则是宫廷特制的桂花皮蛋等,千奇百怪,应有尽有,无法列举。 ”
  这足见世行行长给予中国的首重GDP的信条有何等重要的意义,是时大清帝国的GDP雄居世界第一,于是大国宰相能有令人咂舌的访美排场,令红毛鬼子目瞪口呆,大开眼界。这就奠定了大国外交“伟大”的物质基础。西方把李鸿章列为当时的三大世纪伟人之一,倚仗的恐怕也是雄厚的经济实力——世界金库,这比号称世界工厂之今朝显然要气派得多,也让红毛鬼子垂涎得多。 因而向李鸿章学习的提法还是很务实的嘛。
  中国青年网《李鸿章(外交事件)》雄辩地证明:“面对清廷内部封建顽固派的重重阻挠,李鸿章曾雄辩地提出‘处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他认为在追求自强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洋务总纲,也就是在列强环伺,外侮日甚的环境中,尽最大可能利用‘以夷制夷’的外交手段,为中国的洋务——自强建设赢得尽可能多的和平时间。”
  在这样伟大的外交思想的指导下,外交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同治十年(1871年)七月二十九日,在办理完天津教案后不久,李鸿章代表中国与日本签订了《中日修好条规》,这是一个双方平等互惠的条约,但李鸿章从签约过程日本人的姿态中,看出日本“日后必为中国肘腋之患”。果然,十三年(1874年),日本出兵侵台,李鸿章积极支持清政府派沈葆桢作为钦差大臣率舰队赴台湾巡阅,并调驻防徐州的淮军唐定奎部6500人分批前往台湾。此事最后虽以签订《中日台事条约》而暂时平息,但后来日本还是于光绪五年(1879年)乘隙吞并了琉球。 
  “在与日本交涉的前后,李鸿章还分别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与秘鲁签订了《中秘通商条约》;光绪二年(1876年)与英国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前者旨在保护华工;后者则是因“马嘉理案”导致的中英间的严重交涉。李鸿章在英国公使威妥玛以下旗宣战的要挟下,巧妙地利用国际法挽回决裂之局。在他建议下,清政府派郭嵩焘赴英国道歉,郭氏遂成为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但条约也因增开了宜昌、芜湖、温州、北海四个通商口岸,并允许英国人可以进入西藏,损害了中国主权。” 
  “光绪九年(1883年),中法战争在越南境内初起,清廷命李鸿章统筹边防战事。李鸿章则认为“各省海防兵单饷匮,水师又未练成,未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他先与法国驻华公使宝海签订“李宝协议”,旋为法国政府反悔,继与法驻日公使洽谈未果;当战争进入胶着状态时,慈禧改组军机处,主和舆论渐起。李鸿章在光绪十年(1884年)四月十七日与法国代表福禄诺签订了《李福协定》,五月,随着法军进攻谅山,协议又被撕毁,直至清军在广西和台湾战场分别取得胜利后,李鸿章才最终与法国代表巴德诺签订了《中法会订越南条约》,结束了战争。法国取得了对越南的‘保护权’,中越边境对法国开放等特权。因此,时称‘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
  愚昧的大清国民骂声一片,不懂世纪伟人的一片苦心。幸好有当时的贤者和当今的贤者给予了公正的评价,或曰:“中国败而胜,外国胜而败”。其间深奥的哲理,深邃的思想,深藏的的务实利益为凡人低下的智力所无法理解。
  中国青年网《李鸿章(外交事件)》挂一漏万,李伟人的丰功伟绩至少还有:
  沙俄别有用心地邀请清朝权臣李鸿章参加典礼,并待以国家元首之礼。此间,尼古拉二世特命财政大臣维特、外交大臣洛巴诺夫与李鸿章进行秘密谈判。谈判期间,俄方利用清政府部分官僚急于同俄国结盟的心理,把“借地接路”作为实现结盟的先决条件。为迫使李鸿章就范,俄方不断施加压力,威胁讹诈,以中断谈判相要挟。后来竟然将单方面拟定的《中俄密约》约稿交与李鸿章。同时,沙俄还使用重金贿赂的卑劣伎俩,向李鸿章许诺,如果“接路”顺利进行,将付给李300万卢布酬金。李鸿章没有提出实质性的修改意见,就把约稿转奏光绪帝请旨,并电催清政府准其画押。1896年6月3日,中俄双方代表在莫斯科举行《中俄密约》(正式名称为《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或《防御同盟条约》)签字仪式。该条约共6款,主要内容是:1.如日本入侵俄国远东或中国、朝鲜土地,中俄两国应以陆海军及军火、粮食互相援助,战争期间,中国所有口岸均向俄国兵船开放。2.中国允许华俄道胜银行接造一条由黑龙江、吉林至海参崴的铁路,无论战时平时,俄国均有权使用该铁路运送兵员、粮食和军械。《中俄密约》是沙俄以不正当手段诱迫清政府签订的彻头彻尾的强盗条约。它的签订,使俄国不费一枪一弹,实际上把中国东北变成了俄国的势力范围。(百科名片《御敌互相援助条约》)
  简而言之,大家得闲时不妨看看《李鸿章:签订30余个不平等条约》(纪录片:《这里是北京》之遗迹与人物http://tv.sohu.com/20090826/n266245682.shtml)的视频, 就更加受教育,明白李伟人的丰功伟绩。
  至于李鸿章一生一世的成就归根结蒂在于“尽最大可能利用以夷制夷的外交手段,为中国的洋务——自强建设赢得尽可能多的和平时间。”自强建设者,李氏家族经济建设是也,其成就无可置疑,至今李家还是亿万富翁辈出的伟大家族。
  据《宰相合肥天下瘦——浅述李鸿章的巨额家产》一文介绍:“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此为清末流行于民间的一副著名对联。上联写李鸿章,李乃安徽合肥人,曾任宰相;下联写翁同和,翁乃江苏常熟人,曾任司农。此联一语双关,充分流露出当时老百姓对朝廷时局的不满之情和吸食民脂民膏的狗官的憎愤之情……李鸿章、盛宣怀办洋务的是非功过,对他俩作何评价,是历史学家的事,非我之力所能及。但,洋务运动失败,李、盛却在办洋务中捞足了钱财,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至于李鸿章捞足了钱财是什么样的概念呢?有网友指出:人人皆知和珅为清代第一大贪官,但和珅的财产有多少?有人估算大约有一千万两银子。而李鸿章的家产大约四千万两银子。四千万两银子的家产是个什么概念?我在此举两个例子给大家参照一下:1、清王朝每年的财政收入,在清初最少时不超过2000万两,在清末最多时一般也不超过1亿两!2、整个北洋水师的家底,有人估算大约价值600万两。李鸿章“自强建设”的成就不可小觊!这大概就是李伟人一生苦苦奋斗的终极目的,也可能是他的奋斗精神至今不过时的真谛吧?
  如果不是这样,李伟人为“中国的自强建设赢得尽可能多的和平时间”的伟大意义就无从理解。须知,在“以夷制夷”以“赢得尽可能多的和平时间”之后就是八国联军践踏北京。对此,愚人已经被智者教化得不知道这该叫做荣耀、盛世还是耻辱、败局。难道“以夷制夷”争取和平时间就是为了促使八国联军拧成一股绳攻进北京?然而,其时有一段黑色幽默:八国联军的瓦德西命令李鸿章:请你们把慈禧太后交出来,她是战犯,必须要接受惩罚!各地督抚:战犯……没见到慈禧太后啊。瓦德西:我知道慈禧太后就在你们那里,就在李鸿章的床上!(《八国联军找李鸿章要慈禧:就在你床上》)而摘自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的文章给了一个闹剧:八国联军以为慈禧嫁给了李鸿章。可见即使在洋大人的眼里,他们所加封的中国“世纪伟人”李某也不过是奸夫淫妇之流罢了。而在当今治国精英的心目中,“世纪伟人”李某也不过是一粒棋子,为其翻案也不过是利用一下来为自己的丑行辩解而已。至于历史,那只不过是过眼烟云;历史并不重要,她可以任人打扮,重要的只是思想,没有“伟大”的的思想,当今精英就无以出人头地,无以“伟大”。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