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年度,中国赴美留学人数达创纪录的235597人,占到当年度全美外国留学生的28.7%,比前一年度增长21.4%,是我国GDP增长率的近3倍,是美国GDP增长率的13.4倍,为美国的GDP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这种增长狂潮其实从2007年金融危机前夕就启动了,然后一直延续,延续至今。具体可以参看下图: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07-08年度,中国赴美留学生数开始了大幅增长,其中本科生增长则更为迅速,由06/07年度的不足1万,快速增长到了12/13年度的接近10万。研究生则从06/07年的不足5万,翻了一番还多,增长到了10万3千。非学位学习的人数(主要是语言项目与一些短期的游学项目)的人数也实现了翻两番的增长。OPT(实习签证)的学生也出现了三倍的增长。
中国学生首选专业是商科与管理,修读这类专业的学生比例高达29%,人数多达近7万,选择工程类专业的学生不足20%,11.2%的选数学与计算科学;相比之下,印度学生则要实用主义得多,35.6%的印度学生选择了工程类专业,23.1%的选数学与计算科学,只有13.7%的学生选择商科与管理。
其实再联想到当前美国就业当中最具优势的主干(STEM,是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首字母的组合,其实这里STEM翻译成实干更好)专业,我们可以发现,也许中国学生错会了STEM中M的意思,把Math看成了Management吧。当然,也有媒体解读为,中国学生由于家庭因素选择商科与管理的居多,感觉背后的意思就是这些选商科与管理的都是要回国传承父母辈创下的家业的二代精英吧,不过这个理解又和一些媒体报道的富二代不愿意接班有些冲突。
另外,据11月4日,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指出,2012年,留学人员回国数量达到27.29万人,同比增长46.56%,为历史最高值。
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看当前美国留学商科与管理专业的中国学生数,及毕业生在美国就业的窘境,相信未来回国的人数会更加大幅度的增长的。从图1中OPT学生(持实习签证的学生)的增幅我们也可见端倪,毕业滞留在美找工作的人数逐年在增加,但是,实习期一过,找不到工作拿不到工作签证要么就要转成学生继续读书,要么就要嫁人,要么就回国的。不过现在比较好的一点是以前嫁人是女生的专利,现在男生也可以了。
另据权威消息(美国研究生院理事会研究报告),2013年度,印度籍研究生新生数量大增40%,因为印度经济经济增长乏力,印度人又都愿意舍血本去美国谋发展了。所以,可以预期的是,即使在STEM专业,估计未来中国籍毕业生在美国就业市场将受到印度裔毕业生的强力阻击,考虑到印度人语言有较大优势,且比较抱团。
综上,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国将迎来留学生归国特别是美国留学生归国的一个又一个高峰。
同样,《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也指出,近半数海归从事金融行业工作,以及77.5%的“海归”薪资水平比预想的低,其中,38.5%的“海归”薪资比预想的低很多。这应该可以说和上述的专业选择有密切关系了。因为选择了STEM的,很多在美国已经就业了,而选择了商科与管理类专业的,则回国了,主要从事了金融行业,符合专业特点,但是,由于没有海外工作经验,海归光环成色降低不少,所以,77.5%的海归薪资比预期的低,而其中38.5%海归薪资比预想的低很多。目测这38.5%的最失望的海归,仍然主要是由商科与管理类专业的海归们组成的。因为,大家冲着金融业高收入的表象而去,在支付了美国英国商学院高昂的学费后,肯定期待着能够找一份高薪的金领工作,但是当前全球经济都不景气,中国股市债市都不争气,倒是超市还挺好,连中概股去美国上市都长期没起色,做金融的不好做呀。
不过也不必要对读商科与管理专业海归的情况持过于悲观的态度。虽然证券市场不景气,理财与信托等影子银行业务却高度发达,是新的机遇。何况金融业也许在全会之后会因为改革迎来一场井喷,比如说民营银行,比如说网络金融,那时候,大家的高预期也是很可能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