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市场经济理论上仍有欠缺


柴福洪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虽然在高房价与官员财产公示两个方面没有大的进展外,受到各阶层的广泛好评。全国民众对三中全会的期待,80%、有的甚至得到超越预期的回答,继续期待的是落实。
 
但作者从《公报》与《决定》读出的是:市场经济理论上突破仍有欠缺。必须说明的是,作者是从纯学术角度谈市场经济理论,与政治没有关系。
 
市场经济体制有三大支柱,一是市场,二是政府,三是非政府组织与非盈利性机构。可是,我们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没有明确提到非政府组织与非盈利性机构,明确说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不知包不包括“第三支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我们知道,市场在资源配置上是最有效率的,但看是什么资源。完全可以商业化的、非紧缺资源,当然由市场配置最有效率。但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市场主要是在两种情况下失灵,一是在公共产品生产与分配时失灵,二是在资源紧缺、商品供不应求条件下,市场也是失灵的。市场失灵有三大表现:一是市场没有达到可能达到的最佳结果;二是市场没能使社会资源的分配达到最有效率;三是市场未能达到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
 
市场有可能失灵的领域才是政府需要干预的领域,即政府有形的手可以发挥作用。但政府发挥多大的作用,如何干预,干预到什么程度,干预的时间,需要具体事件具体分析,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对象、不同经济条件、不同国内外环境,干预的策略与方法是不同的。
 
但是,政府也有自己的弱点,它的主要弱点是:比市场效率低、垄断、无法比较政府效率、无法避免寻祖行为、加重社会成本负担等。
 
市场的缺限与政府的弱点有可能共同指向同一类事物,最典型的是准公共产品。
 
准公共产品,既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也有私人产品的特征,或者是既有公共产品的特征,也有私人产品的性质。如教育事业,就是既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也有私人产品的特征;卫生医疗事业,就是既有公共产品的特征,也有私人产品的性质。市场和政府都有理由和义务从事这类事业的生产与供给,但市场和政府按照自己的原则去生产和供给,都不会达到最佳效果,因为二者的缺限与弱点都有可能集中到准公共产品上去,客观上需要第三方加入。这个第三方就是非盈利性机构。
 
非政府组织与非盈利性机构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已经十分普遍,可在中国还是算是一个新生事物。关于“非政府组织与非盈利性机构”的定义、作用等,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作者只需要说明一点,市场经济体制三大支柱力量,缺一不可,十八届三中全会没有明确非政府组织与非盈利性机构在社会运作中的作用,并依靠其力量管理社会,“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就不可能成其为体系了。
 
 
                                   2013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