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PC逐渐成为人们的手中的生产力和娱乐、休闲工具之后,原本的“大佬”——电视就逐渐显现出没落的趋势。而当移动互联网兴起,智能手机、平板成为人们最爱的玩物之后,电视的地位变得愈发无足轻重。再加上经济增长放缓、政策扶持减弱、保有量饱和等因素,电视市场显得愈加无力。当然,这些都只是客观因素。
在主观因素上,电视市场问题多多。一方面长久的不给力,让电视厂商的“钱荒”越来越明显,由此产生恶性循环;另一方面,有出现真正能够打动消费者的电视产品,只是抱着那些噱头不放手——3D、4K、曲面、智能等,其中尤以智能最为厂商喜爱,也最容易引起消费者关注,却又最被消费者“唾弃”……如今,到了为电视市场和厂商泼冷水的时候,它们应该停下来,别再被外界繁杂的信息所干扰,不要再盲目地追随潮流的脚步,不要焦虑,应该审视自身,谋求质的改变。
“钱荒”引起恶性循环
要想了解现在的电视市场,我们首先就得看一份鲜血淋漓的数据——据工信部“第三季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运行公报”显示,2013年第三季度国内整体彩电销量1084万台,同比下跌6.4%;销售额394亿元,同比下跌0.5%。其中液晶电视销量为1083万台,同比下跌3.8%,销售额同比上升3.1%。预计,国内彩电市场今年第四季度整体销量1272万台,同比下跌2.8%。
而且更不容乐观的是,这并不是电视市场最黑暗的时期。要知道这些滑数据,在明年上半年将有可能达到最高值。而且中经家电调查数据显示,三季度以电视机为主的黑电产品利润总额为29.2亿元,同比下降10.2%,个别厂商净利润跌幅达80%!
在这物价高涨、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宣传费用越来越高、人力成本大幅度上扬的时代,利润的大幅下滑就意味着电视市场已经到了极不景气的时期,而电视厂商则面临前所未有的“钱荒”。
造成“钱荒”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大的因素自然是销量的下滑,也就是用户需求量的下滑。造成用户需求量下滑首先是政策因素,5月底“节能补贴”政策截止,在截止日期来临以前,电视产品的潜在消费者已经提前将需求释放,也就是说提前透支了用户需求量。据推算,“节能补贴”政策的结束至少让电视市场销量规模短期内萎缩5个百分点左右。在没有新的扶持政策出台的情况下,因为前段时期政策造成的市场饱和及透支效应将至少持续4个季度以上。
另一方面,消费者工作、生活、娱乐、休闲方式的转变也是导致彩电市场需求减弱的重要原因。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智能手机、平板、PC等终端设备作为最主要的视听娱乐工具,电视的必要性进一步下降。而且,目前绝大多数电视产品并没有做到真正的智能化,智能化进程极其缓慢,无法满足消费者新兴的各种差异化娱乐需求。这就导致电视市场受到进一步的冲击。
电视需求量下降的直接后果就是出货量降低、利润降低,就是几乎所有的电视厂商迎来了“钱荒”。而缺乏足够的资金,自然不能投入更多的研发资金,不能研发出足以对抗其他终端产品的革命式电视产品,也不能扩大生产规模,以价格谋求胜利。但越是这样,电视产品就越来越弱势,也就越来越导致需求量的下降,“钱荒”也会越来越严重……电视市场和厂商已经陷入了恶性循环中。
以智能之名义,行噱头之实质
除去“钱荒”,电视市场还存在着诸多噱头,最大的噱头自然就是智能电视。去年年初,人们还不知道什么是智能电视,就连业界也没有对智能电视下一个完整的定义。但就在这一年多的时间中,不管是传统电视厂商如创维、长虹、TCL,还是互联网/IT企业如乐视、联想、小米、阿里等都疯狂推出所谓的“智能电视”。但什么是智能电视?难道连上网络能看视频就是智能电视?有安卓系统,能下载各种应用就是智能电视?所谓的智能电视发展地如此之快,以至于快到逻辑混乱。
目前智能电视尚没有一个让业界全部信服的定义——百度百科下的智能电视的定义也只是粗略地对当前所谓的智能电视形态进行了总结:智能电视是具有全开放式平台,搭载了操作系统,顾客在欣赏普通电视内容的同时,可自行安装和卸载各类应用软件,持续对功能进行扩充和升级的新电视产品。
这是智能电视吗?这是我们幻想中的智能电视吗?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目前智能电视最“智能”的地方就在于能够方便地观看网络在线视频,但这绝对称不上是智能,充其量也就是比PC、智能手机、平板看视频时候的屏幕大一点。再打个比方,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购买电视盒子来让自家的电视拥有观看网络视频和电视直播的功能,但能说带有电视盒子的电视产品就是智能电视吗?
此外,很多智能电视都内置了安卓系统,可以下载各种应用,电视厂商就迫不及待地夸耀其智能特性——对此只能呵呵一笑。要知道,目前安卓平板几乎还一无是处,上面所谓的适合平板的HD应用更是被用户极力吐槽,更何况这些应用在大屏幕的电视产品上的表现?即使电视厂商特意为电视产品优化了某些应用,但其体验远远无法和移动终端相比,更何况优化的应用是如此之少。而智能电视操控上的智能化也就是语音的加入和遥控器的革新等,但这些对于附加功能和周边产品的改变无法改变其内在功能上的孱弱和智能方面的缺失。
毫不客气地说,目前的智能电视完全名不副实,所谓的智能最多只能算是传统电视的扩展功能。甚至中低端的智能电视操作繁琐、运行缓慢、可玩性极低,带给用户的是极恶劣的使用感受。
无底限竞争,电视市场越发混乱
为了争夺变得越来越小的“蛋糕”,也为了争夺电视有可能重新成为家居生活中心的战略地位,或者将电视产品当做试水产品,进一步向消费者的家庭生活延伸,无数的传统电视厂商、新近迈入电视市场的互联网/IT企业展开了无底限的竞争,让整个电视市场越发混乱。
这场无底限的竞争的源头自然就是无节操的价格战——原本电视产品自诞生以来就有一个稳定的降价趋势——和PC、智能手机产品类似,但自互联网/IT企业进入之后,它们为引起最大的关注,纷纷举起“价格屠刀”,以2999元等超低价和高配置引起业界震动。诚然,它们这样做自然是得不到多少硬件上的利益的,甚至会亏本,但它们以极有互联网特色的“抢购”方式售卖,出货量也就万把台,根本不会对其企业造成多大影响。但由此带来的品牌效应和关注度却无可估量,再加上周边产品和附加服务的销售,还会赚得盘满钵满。
对传统电视厂商来说,不得不接招。如果置之不理,等它们发展越来越快,就会对自家产品带来巨大冲击。但一旦接招,就意味着电视硬件利润几乎要下滑到极点。对于以出售电视硬件为主要利润来源的传统电视厂商来说,如果不改变思维,未来的形势将会愈发艰难。
就目前来看,残酷而又无底限的价格战怪圈已经开始影响、波及整个电视行业。原本按部就班,一手抓研发,一手搞生产的传统电视厂商不得不开始与擅长科技创新、营销的搅局者们展开不公平的竞争。因为它们只能被动跟随,再也不能按着原来既定的步骤和规划的蓝图前进。
后记:泼冷水之后应有的反思
现在的电视市场看起来非常怪异,没有一家厂商能够用心做产品。互联网/IT厂商大叫着要颠覆、要创新,却只是拿出寥寥无几的成品勾引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让人不齿其所为。而传统电视厂商焦虑于目前电视市场的风云突变,如果按部就班也许就会被时代抛弃,只能亦步亦趋地看着其他厂商的步子再行迈步。
电视在未来的发展的进化中,不会只简单的充当视频聚合器,也不会再是一块被用户轻视的大屏幕,而是肩负起成为消费者家庭生活中几乎所有设备桥梁和中心的重任。只要向着这个方向迈进,就不用怕被消费者和时代抛弃。其实,智能电视真的不用跟着PC、智能手机、平板的路走,那样是走不宽的。只有真正走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路,才能一片光明。(科幻星系/文)
本文如需转载,请用以下方式联系,并注明出自科幻星系
QQ:88328702 MSN:[email protected]
喜欢科技、科幻的朋友们可以加科幻星系群交流66293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