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意见出台之后,国务院上周五(27日)又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 “新国九条”)。新国九条分别从投资者适当性、分红、回购、透明度、知情权、赔偿机制、强化教育等方面入手,阐述了如何保护股市中小投资者权益,如何整顿市场,如何提振股市信心。
国九条的出台,让很多投资者认为,是管理层给贫弱的资本市场送来了大红包。也有专家认为,A股“国九条”利好发布,给股市长期走牛奠定了基础。而笔者认为,国九条的出台:一方面是为了明年初IPO重启,管理层希望A股市场能够重拾“融资功能”,另一方面国九条也使沪深证券市场在完善“市场化、法制化与国际化”的资本市场战略上又迈进了一大步。
本次“新国九条”若与2004年的“老国九条”相比,更是强调了保护投资者的知情权、收益权、决策权。在重申了在重融资的同时,也注重中小股东的分红回报权。而对于中小投资者在利益受损后的赔偿机制,也进行了全面启动。不过,笔者认为,该政策并不能在短期内带来多大的利好,国九条真正能给A股市场带来多大利好,还有待观察。
首先,“新国九条”政策能给A股市场带来多大利好,关键要看其能否真正得到落实。从目前来看,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受到侵害时,如何获得赔偿、救助,是沪深股市以往的制度设计上最为欠缺的部分,这使得投资者的权益得不到根本保护,很多重大事件不了了之。
“新国九条”如果能够做到,一、中小投资者利益受到侵害时能低成本的解决、赔偿或救助方案。二、严厉快速打击证券市场上的违法行为。而在目前的证券市场上,违法行为已是常态。对此,在发达国家的股市有一套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的制度安排,让任何违法操纵者、内幕交易者没有藏身之处。而以往沪深证券市场的违法行为盛行,问题就在于违法成本过低、打击力度不够。此次新国九条虽在这方面有一系列的严格规定,但是投资者权益能否真正保护还要看结果。
笔者认为,中国A股市场的中小投资者利益一直难以得到有效保护,主要难点在于始终脱离不了政府对市场的主导作用。如果政府不退出,依然还在发挥主导作用,那么让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到决定性作用就将是一句空话,而新国九条要达到投资者所期望的目标怕是很难的。因此,新国九条有必要通过公共决策的方式不断进行完善,比如确保司法制度的独立性、确保中小投资者利益能低成本得以维护、有效控制既得利益集团在股市的强势等等。在这些方面,现有制度需要改进的地步还有很多。
再者,新国九条意在保护上市公司股东的利益。本次新国九条,特别强调了保护投资者的知情权、收益权、决策权。而这三点则属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底层设计,这三顶权利从本质上属于股东的权利。
所以面对新国九条,投资者也应该进行角色转换,把自己从股民变为股东,并且愿意分享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而不是赚取股票价差谋利。试想,假如投资者只想在10元附近抄底昌九生化,然后反弹到12元时逢高卖出,赚取的是2元的差价,这就不是股东行为,如果投机被套发生亏损,这就不会受到新国九条的保护
管理层需要鼓励什么样的投资者?就是买入股票后,经常关心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当然上市公司要能及时披露信息。到了股东大会上要求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并珍惜自己的投票权利。而唯有当A股市场的投资者变成股东,而非投机者,那么A股市场的筹码才会稳定,当中小股东有了较好的分红回报,外围的资金才能源源不断的流入,A股市场才能有长期走牛的基础。
最后,我国的公募基金必须做大做强,充当起资本市场的重要角色。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投资者很少一部分人把自己当股东,他们大多通过基金参与股市,而非自己去研究上市公司财报。因为对于发达国家的投资者来说,通过基金投资股市有几大好处:一、遇到上市公司造假、欺诈不必自己拿起法律武器去要求赔偿;二、机构投资者专业性和赢利能力强,能给普通投资者以较好的回报率,所以发达国家民众一般不储蓄;三、海外机构投资者投资更趋理性,对于稳定股市起着“定海神针”的作用。
在一个投机为主的市场上(而非价值投资),散户比例越是高,往往非理性就长期存在,指数和股价就会长期处于一个较大波动循环之中。所以尽管我国的公募基金业目前发展还有欠缺,甚至部份基金经理还存在“老鼠仓”行为,这只能说明我国公募基金业有待走向成熟。不过最终发展公募基金,减少散户在资本市场中的比重,乃A股市场的大势所趋。而唯有这样才更有利于股市的稳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