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红:寿险业内兵家必争之季


  2013年伊始:哪家保险公司红了?

  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远去,欧债危机这个喷嚏所引发的全球性“感冒”尚未痊愈,全球经济在金融市场动荡中增长显得尤为乏力。即便是曾经一枝独秀的中国,经济增长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速下滑。整个资本市场的持续低迷,使得保险行业增速也大幅度的放缓。然而值得庆幸的是,作为国内保险业的四大巨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在2012年寿险业务依然取得了正增长,尽管同比涨幅仅在0.3%至8%。当提到过去的2012年的时候,作为中国人寿的掌门人——杨明生这样说:“2012年是中国人寿重组改制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虽说困难,但32.41%的市场份额,勉强保住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市场地位、加上打赢了这场“消负”攻坚战,这足以让杨明生偷着乐了。令人惋惜的是,这个好消息在开门红中并未得以延续。据可靠消息称:中国人寿在开门红一周内每日就有2个亿的新单保费进账。然而在保险销售的主渠道——银保渠道的业绩却为开门红蒙上了一层阴影。国内前7大寿险公司中,唯有排名最后的太平洋实现了同比的正增长。从数据上来看:国寿2013年1月1-5日银保保费收入5.7亿元,比2012年同期的13.4亿元减少57%;平安寿险2013年最初5日银保保费收入7700万元,同比减少37%;新华保险2013年“头五”银保保费收入3亿元,2012年同期则为7.6亿元,同比减少60%;人保寿险2013年“头五”银保保费收入5.3亿元,同比减少56%;太保寿险“头五”银保保费收入5.1亿元,同比减少34%;泰康“头五”银保保费收入4.5亿元,同比减少54%。;排名第七的太平人寿实现正增长,其在2013新年最初5日的银保业务保费收入为4.7亿元,去年同期为1.8亿元,同比增速为161%。在个险渠道,除了中国平安以外,其他各家公司的新单均未达到喜闻乐见的效果。开门红?哪家保险公司红了?恐怕还没有一家公司敢拍着胸脯说:“自己红了!”

  2013年:任重道远的一年

  尽管业内四大巨头在2012年保住了保费的正增长,然而其中真正的具有“含金量”的保费有多少,这是一个很是发人深思的事儿。仅其中各家公司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而上的虚假保费,恐怕就要占据了所有保费的很大一块。可以说2012年对于任何一家保险公司而言,根基打的并不牢固。2013年开门红之战中在业内宣称的“首卖周”内,各家公司的表现也并不能令人满意。这一切都预示着:2013年,对于任何一家保险公司而言都可谓是“任重道远。”在业内,通常认为全年40%的保费收入来自于每年的第一个季度,如果哪家公司一季度保费收入低于全年的35%就会被认为是失败的。为了打赢开门红战役,各家公司犹如八仙过海一般,各显神通。除了发钱、发东西、提供旅游经费等常规的、被认为是必须的手段以外,甚至有些公司宣称直接发汽车。然而这一系列的措施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激励业务员、“钓”到客户呢?正如某保险公司个险部一位经理所说:“我们的业务员现在是无论是公司奖励还是惩罚,都无动于衷。”在业务员佣金方面,有媒体报道称某些保险公司提高到了10%。通过业内人士,我们还了解到:有些公司在佣金方面已经超过20%。对于没有底薪的业务员来说,赚钱才是最为根本的。保险公司永远不要指望业务员有多么的忠诚!忠诚的业务员不是没有,毕竟是少的可怜。对于业务员来说,哪儿跟的佣金高,自然把单交到哪儿。同业竞争,在保险业内已经开始萌生白热化。尽管这种竞争对于推进保险市场化是相当有益的,然而对于单个保险公司而言却是不利的。保险公司互挖墙脚的事儿早已司空见惯,同一业务员隶属不同保险公司也已成立行业内默许的游戏规则。无论是从外围的大环境来看,还是就保险行业自身而言,2013年将注定是保险业任重道远的一年。

  保险:几时方能回归?

  有报道称:“在重庆17家寿险公司中,超过半数推出了全新或者升级版产品,基本上都是分红险,强攻今年的开门红战役。”其实,无论是银保渠道,还是个险渠道,开门红靠的就是分红险。分红险在历年的开门红中,其销售量都有超过2/3,分红险在各家保险公司开门红中所立下的汗马功劳均是有目共睹的。各家保险公司也会利用每年开门红这一时机,推出一些新型的保险产品。然而从这些被推出的产品本身来看,尽管增加了一些“噱头”,但总体设计并无新意。缺乏实质性的创新产品,也很难吸引到消费者。此外,受近期宏观环境的影响,各家公司近两年分行并不高,单纯的靠分红险产品来开疆扩土,已很难有竞争力。在消费者开来,把钱存到银行都已难以保值增值,保险公司的分红收益比银行同期定期利率还低,甚至不及活期利率,自然也很难成为其候选中的理财产品。当消费者将对保险的关注点集中到其投资回报率,而不是保险保障功能的本身的时候,保险也就变了味儿。当各家保险公司比拼的是其业务收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来增加保费收入,确保市场份额,而忽视了真正为社会提供了多少保障的时候,保险的发展早已偏离了其应用的发展轨迹。对于客户而言,“购买保险,保障功能还是应该放在首位,在满足保障的前提下,再考虑投资”;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寿险业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粗放式的发展旋律,短期内在保险行业仍然不会得到改观。正如其他很多行业一样,保险行业的整改、保险价值的回归,必须是在市场发展需求的情形下“倒逼”而致,断然不会有任何一家保险公司会关注“提升内涵价值,摒弃单纯冲规模”。

  开门红:错了吗?

  阳历的伊始,恰逢农历岁末。新年图个好兆头,拿奖金、过大年,开门红本身并没有错,错在保险公司不明白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开门红。如果还仅仅为了一时之需、不惜血本地决战开门红,这无疑是自掘坟墓的行径。 此外,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之低,也注定其没有能力承担客户对投资回报率的要求。在钱袋子没有鼓起来之时,有效购买力不足。从这两个层面来看,保险产品增速也不得不维持在低速运行。拉升业务也绝非一场开门红就可以做到,保险也内的发展必须回归到常态经验的道路上来。当保险销售成了类似于苏宁、国美搞促销一样的时候,其已经成为了一大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