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作:折射出A股市场的不成熟


        上周一股指凌厉上涨,周三盘中出现快速跳水,股市的反反复复与证监会主席郭树清的相关言论“不谋而合”。如果郭树清真的变身为股评家,绝对不是A股之福。

        相对于一般市场人士而言,郭树清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对股市相关问题的看法或表态,显然更容易引起市场的关注。但郭树清“指导”投资者炒股,却并非第一次。在去年2月15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成立大会上,郭树清曾表示,沪深300等蓝筹股的静态市盈率不足13倍,动态市盈率为11.2倍,显示出罕见的投资价值。其后,在多个公开场合,监管部门的相关人员同样罕见地力挺蓝筹。然而,蓝筹股的萎靡不振说明,郭树清的力挺,至少在其时并没有引起投资者的共鸣。

        其实,自上证指数探低“解放底”以来,涨幅超过2.5%并且报收大阳线的就有4个交易日,同样盘中产生跳水走势的也至少出现在4个交易日中。问题在于,证监会主席的一番言论,为何会被市场进行深度“解读”,并进而在盘面上作出剧烈的反应呢?

        笔者以为,这是A股市场不成熟的表现,也是一个投机市必然会产生的“条件反射”。A股市场的不成熟不仅表现在制度建设、市场监管上,也表现在投资者的投资操作上。笔者相信,郭树清无论是关于QFII、RQFII扩容10倍的表述,还是关于人取我弃的观点,其本意都不是要影响市场的涨跌或指导投资者的买卖,但市场却认为这是监管部门发出了相关的“信号”,“乌龙”由此产生。

        QFII被“请进来”之后,其在A股市场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10年来,QFII净汇入资金1213亿元,累计盈利1443亿元。如果考虑到QFII前5年额度较低的因素,其实际收益显然更加惊人,而QFII的致胜法宝即为价值投资。

        国内基金虽然也高举价值投资的大旗,但“歪嘴和尚”明显念起了“歪经”。某些基金年复合换手率甚至超过中小散户,而且,像ST类股票、资产重组个股等均纷纷成为公募基金的重仓股。即使是公募基金都大玩投机操作的游戏,更何况是一般的中小投资者呢?

        事实上,A股市场投资者热衷于投机,与股市投资文化与投资习惯有关,与股市错误的定位有关,与上市公司普遍“重筹资,轻回报”的劣根性有关,所有这一切,表现在投资者的操作上,就是见风就是雨。市场一有风吹草动,投资者要么不顾风险地疯狂买进,要么就是大肆杀跌出局。因此,对于郭树清也成为了“股评家”,投资者其实不应感到奇怪。

        当前的A股市场,存在太多的弊病与缺陷。比如制度建设不完善,市场监管的缺失或缺位,投资者保护不力,违规行为频频发生并且得不到应有的惩罚等,都无不影响到投资者的日常投资活动中,也影响着A股市场走向成熟。实际上,这也是郭树清履职证监会主席以来,一直努力改变的方向。如果A股市场成熟了,投资者变得更理性了,即使郭树清真的是股评家,恐怕其言论也无法左右到股指的涨跌。